*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12*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中國低碳生態城市發展報告2022-2023 ISBN:9787507436693 出版社:中國城市 著編譯者: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 頁數:27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2483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報告延續了歷年報告的主體框架,即:最新進展、認識與思考、方法與技術、實踐與探索,以及中國城市生態宜居發展指數(優地指數)報告。(1)最新進展篇,主要闡述2022∼2023年度國內外低碳生態城市發展情況。(2)認識與思考篇,以新發展階段的深度城鎮化新特徵為背景,系統梳理深度城鎮化的拐點和策略,基於建築、交通、廢棄物處理和市政多個板塊的路徑探索,形成「雙碳」戰略方式方法,並通過思考的智慧城市設計讓城市「聰明」起來。(3)方法與技術篇,本篇以「雙碳」為目標,系統性地介紹了城市更新行動、社區生活韌性構建城中村發展提升、城市碳中和路徑方法、面向可再生能源消納的建築與電網互動技術、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建築領域能碳平台以及國際碳排放信用市場等。(4)實踐與探索篇,立足於城市的實踐經驗與探索創新,基於低碳、零碳、韌性案例對國家低碳試點建設進展與對策進行了闡述。(5)自2011年城市生態宜居發展指數(UELDI,簡稱「優地指數」)開始評估以來,已連續評估12年。2022年度的優地指數研究,更新了28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生態宜居發展指數評估結果,結合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分析不同類型城市的人口動態和人口吸引力;同時,用優地指數對各類城市的碳排放現狀特徵及減排潛力進行評估。 本書是從事低碳生態城市規劃、設計及管理人員的必備參考書。目錄 第一篇 最新進展1 《中國低碳生態城市發展報告2022-2023》概覽 1 1 編製背景 1 2 框架結構 1 3 《報告2022-2023》熱點 2 2021-2023年低碳生態城市國際動態 2 1 宏觀動態:共商氣候變化行動,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2 2 政策動態:落實氣候投資 2 3 實踐動態:重新定義城市 3 2021-2023年中國低碳生態城市發展 3 1 政策指引:穩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行動 3 2 學術支持: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3 3 技術發展:加快綠色轉型 3 4 實踐探索:示範節能減排建設 4 實施挑戰與發展趨勢 4 1 實施挑戰 4 2 發展趨勢 第二篇 認識與思考 1 深度城鎮化的城市發展趨勢 1 1 新發展階段的城鎮化新特徵 1 2 深度城鎮化需要密切關注12個拐點 1 3 深度城鎮化的12個主要策略 2 「雙碳」戰略設計與路徑規劃 2 1 城市發展必須走綠色低碳道路 2 2 推進以城市碳中和為主體的五大良性變革 2 3 城市碳中和的理想路線圖 2 4 「雙碳」戰略設計要避免六大誤區與五大對策 3 實現碳中和目標的智慧城市設計 3 1 辨識城建誤區,需讓城市「聰明」起來 3 2 智慧城市設計之困與生成機制——兼論三種系統論 3 3 城市信息系統的「生成」與「構成」 3 4 智慧城市公共品的構成應聚焦「四梁八柱」 3 5 智慧城市的三大機制 第三篇 方法與技術 1 「雙碳」目標下的城市更新行動 1 1 戰略與背景 1 2 現實與問題 1 3 趨勢與方向 1 4 目標與體系 1 5 路徑與行動 2 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現狀及展望 2 1 中國可再生能源從市場規模到製造能力領跑全球 2 2 中國可再生能源產業快速發展的原因 2 3 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12 4 面向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建議 3 面向大規模可再生能源消納的建築與電網互動技術發展現狀與展望 3 1 建築與電網互動政策背景 3 2 建築與電網互動驅動力 3 3 建築與電網互動實踐 3 4 建築柔性調節能力評價 3 5 建築與電網互動的問題與挑戰 3 6 建築與電網互動的機遇與展望 4 建築能碳平台助力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 4 1 背景和意義 4 2 建築行業碳達峰的關鍵問題 4 3 建築能碳平台的關鍵技術 4 4 平台應用場景 4 5 平台用戶對象 4 6 結語 5 社區生活韌性的認知框架與規劃策略 5 1 韌性城市與社區生活韌性研究 5 2 社區生活韌性的認知框架 5 3 社區生活韌性的規劃策略 5 4 結語 6 基於核算模型的城市碳中和路徑研究方法構建——以成都市為例 6 1 文獻綜述 6 2 城市碳中和路徑研究方法構建 6 3 成都市能源消費與碳排放現狀分析 6 4 成都市能源系統碳中和路徑探究 6 5 結論與展望 7 基於空間時效的城中村發展提升研究——以深圳國際低碳城片區為例 7 1 深圳的城與村 7 2 設計戰略與研究介入 7 3 四個城-村場景 7 4 結語:從共創、共識到共享 8 國際自願減排碳信用交易市場 8 1 引言 8 2 國際自願減排碳信用市場 8 3 國際自願減排碳信用市場發展趨勢 8 4 綠色建築進入自願減排碳信用市場 第四篇 實踐與探索 1 國家低碳試點城市建設進展與對策建議 1 1 低碳試點城市總休進展 1 2 具體任務落實情況 1 3 下一步工作建議 2 低碳發展綜合示範案例 2 1 深圳市近零碳排放區試點建設進展 2 2 嘉興高鐵新城規劃碳排放評估及減碳路徑實踐 3 綠色繁榮社區(零碳韌性社區):頂層設計與中國實踐 3 1 背景介紹 3 2 兩大支柱性目標 3 3 十大模塊 3 4 建設路徑與原則 4零碳鄉村實踐與探索 4 1 嘉興市嘉善縣:三生融合的竹小匯零碳聚落實踐 4 2 芮城縣莊上村:採用「光儲直柔」系統的零碳村 第五篇 中國城市生態宜居發展指數(優地指數)報告(2022-2023年) 1 研究進展與要點回顧 1 1 方法概要 1 2 應用框架 2 2021-2023年城市評估 2 1 中國城市總體分佈(2019-2023年) 2 2 區域差異與協同 2 3 優地指數城市特徵 3 總結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