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影像引導神經外科手術學 ISBN:9787523600221 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 著編譯者:亞曆山德拉.J.戈爾比 頁數:31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8938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全面介紹了神經成像相關知識及影像引導技術在神經外科領域的應用,詳細闡釋了影像引導神經外科手術在神經功能障礙、顱腦腫瘤、血管病變及脊柱疾病等不同疾病臨床治療中的應用價值。書中所述不僅涵蓋影像引導下垂體手術、腦血管手術、癲癇的外科治療及影像引導神經外科機器人技術等多種實用治療方式,還涉及治療相關解剖學基礎等豐富內容,有助於讀者更好地學習、掌握、應用影像引導神經外科手術。本書內容翔實,圖文並茂,非常適合神經外科學及醫學影像學等相關專業醫生、醫學生閱讀參考。作者簡介 趙國光,教授,主任醫師,現任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院長,國家衛生計生委腦損傷質控評價中心執行主任,中國抗癲癇協會理事,北京醫師協會兒童神經專業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世界微侵襲神經外科學會常委,International Neuroscience Journal雜誌編委,北京醫院協會醫療保險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家衛生計生委新技術評審委員會專家(MTA),國家腦卒中防治工程委員會醫院管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等社會任職。 目前,主要從事癲癇外科和立體定向放射神經外科的臨床應用和研究。在癲癇與腦皮質發育異常、術中腦皮層電圖(ECoG)監測與麻醉深度研究、Wada試驗與腦功能評價用於大腦半球切除或半球離斷術前評估、立體定向腦電圖(SEEG)、腦功能與認知,以及立體定向放射神經外科(伽馬刀)與癲癇等方面有較為全面的涉獵和較高的臨床水平。曾獲得中國醫院協會醫院科技創新獎三等獎等獎項。目錄 第1章 圖像引導外科的介紹及歷史發展一、立體定向框架 二、體層成像技術的問世 三、圖像引導 四、視覺定位 五、配准 六、基於表面輪廓的定位 七、術中影像 八、形變校正 九、前景展望 第2章 結構像成像的背景知識 一、磁共振成像基礎知識 二、CT/動態CTA/CT灌注成像 三、CT及MRI安全性 第3章 先進功能成像:MRI、PET和MEG 一、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 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三、腦磁圖 第4章 腦腫瘤手術的白質解剖成像 一、彌散MRI的理論基礎 二、實踐中的彌散MRI:圖像採集偽影 三、彌散張量成像 四、高角解析度彌散成像 五、彌散MRI纖維束示蹤成像 第5章 立體定向的背景 一、實驗室工作 二、第1例人體立體定向 三、計算機立體定向和圖像導引的發展 第6章 計算機和圖像處理在圖像引導腦腫瘤手術中的作用 一、分割 二、纖維束成像 三、配准 四、導航 第7章 術中成像 一、術中成像模態 二、導航和成像 三、術中X線透視和術中血管造影檢查 四、術中光技術及其他 五、術中超聲 六、術中CT 七、術中MRI介紹 八、前景展望 第8章 圖像引導的腦組織活檢手術 一、為什麼在PET、MR和分子影像時代我們仍然需要腦活檢 二、用於腦活檢的多模式成像:CT、MR、PET、MRS、SPECT 三、開放式、無框或基於框架的立體定向活檢 四、活檢器械:Seldinger針、Backlund螺旋針、活檢鉗 五、腫瘤與非腫瘤性病變 六、非局灶性疾病:白血病和神經退行性疾病 七、結果:診斷率 八、併發症 九、重要區域與功能區的活檢:腦幹、松果體區、鞍上區 十、未來發展方向:分子神經病理學 第9章 多模態圖像引導腦腫瘤切除術 一、影像引導腦腫瘤切除的類型 二、臨床應用 三、未來發展方向 第10章 垂體手術中的影像引導與顯示 一、歷史演進 二、現代圖像引導方式 三、未來發展方向 第11章 影像與癲痛:手術成功的關鍵 一、背景 二、先進神經影像 三、討論 第12章 圖像引導下的非介入性的腦血管外科手術 一、動脈瘤 二、動靜脈畸形 三、海綿狀血管畸形 四、煙霧病 五、討論 第13章 功能神經外科:腦深部電刺激術和基因治療 一、腦深部電刺激術 二、傳統框架DBS的常規考量 三、術前影像和靶點選擇 四、MRI引導的術中實時DBS 五、iMRI引導下的基因治療載體的輸送 六、討論 第14章 圖像引導脊柱外科 一、圖像引導脊柱外科的分類 二、圖像引導導航在脊柱外科手術中的應用 三、圖像引導特點 第15章 圖像引導放射外科和立體定向放射治療 一、圖像引導放射外科:基於線性加速器的SRS的發展和應用 二、圖像引導放射外科技術概述 三、操作步驟 四、圖像引導放射外科具有廣泛的臨床優勢 第16章 磁共振引導的立體定向激光毀損 一、歷史 二、MRgLITT的物理和解剖學原理 三、技術注意事項:設備和工作流程 四、立體定向操作平台的選擇和靶目標確認 五、指標和結果 第17章 外科分子成像研究進展 一、體內成像模式 二、未來發展方向 第18章 通過聚焦超聲向腦中輸運藥物 一、治療超聲 二、腦中的聚焦超聲 三、腦中的藥物輸運:通過血腦屏障 四、圖像引導聚焦超聲 五、未來的發展與展望 第19章 影像引導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 一、神經外科技術與影像學的融合 二、影像導航神經外科和手術機器人 三、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發展方向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