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6*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圖像與社會 ISBN:9787534052842 出版社:浙江人民美術 著編譯者:包華石 叢書名:包華石中國藝術史文集 頁數:361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8867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這是著名漢學家包華石歷年研究論文的自選集,他在關於中國和中國文化近代以來在歐洲的傳播與影響方面的研究尤有特色,在歐美漢學界有較大影響。本書從古代中國的藝術和視覺出發,結合觀念史、社會學與政治學等學科的研究,呈現出對藝術史的廣博視野,其綜合性的研究成果充滿張力而富有啟發性。作者簡介 包華石(Martin Powers),著名漢學家、藝術史家。美國密歇根大學藝術史系榮銜教授,曾任莎莉·邁克爾遜:戴維森(Sally Michelson Davidson)中國藝術與文化講席教授,前中國研究中心主任。他關注中國世情史中藝術的作用,特別著眼于社會公義的藝術表達。1993年,他的《古代中國的藝術與政治表達》(Art and Political Expression in Early China)一書作為20世紀之前中國研究的最佳著作,榮膺列文森獎。2006年,他又以《紋樣與人物:古典中國的裝飾、社會與自我》(Pattern and Person: Ornament, Society, and Self in Classical China)一書再獲列文森獎。他曾供職於美國國家人文基金會(NEH)、學術團體協會(ACLS),並任視覺藝術高等研究中心(CASVA)顧問。在中國,他曾執教於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並以中文在《讀書》等刊物上發表系列文章。2009年,他進人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並與蔣仁和共同編纂了「觀看亞洲藝術」(Looking at Asian Art)以及「布萊克威爾中國藝術指南」(Blackwell Companion to Chinese Art)書系。2019年出版著作《中國與英國:前工業化時代詞語與圖像中的正義之爭》(China and England:the Preindustrial Struggle for Justice in Word and Image),2020年此書以「西中有東:前工業化時代的中英政治與視覺」之名出版中文版。目錄 早期中華帝國古典主義的辯證法中國西漢時期的藝術審美、經濟和社會秩序 針對奢侈傳統的早期批判 新貴的時代 公元前1世紀的經濟和社會爭論 財富的分配 奢靡傳統中有關「奢侈」的視覺線索 公民的權益 孝道與公職資格 奢靡傳統存在的意義 多頭多身的符瑞與中華帝國早期的公共議題 導言 多頭多身(hybrid)的符瑞 比肩獸與政府救濟制度 比目魚與漢代的官吏選拔制度 道德品行與長生不老 漢代宇宙觀的二元論、雙重性與舉薦制度 結語 中國哲學與藝術中「自然」與「自由」的共生 中西筆法的文化政治意涵 價值尺度 文化政治與風格 雙向的修辭方式 氣韻與筆法 自然主義的文化政治 弗萊的理論在中國和美國 寫意的筆觸 法自畫生,障自畫退 ——東西繪畫與個人主義 藝術的自然主義與官僚理論 ——秦代藝術的繼承、創新與政治 探索中國畫:與藝術史家包華石的對話 《齊物論》的視覺性與特性 中國東漢時期的競爭性政治與競爭性審美 中國山水畫與歐洲風景畫的評定 比較史學的問題 拒絕 山水風景畫有什麼特殊性? 現代主義與文化政治 近代早期英國與中國對於「國家」的形象化表徵 近代早期國家的形象化表徵 人民與主權 近代早期的中國對於「人民」的表現 民 讓人民發聲 將「人民」理論化 對於國家的形象化 結語 譯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