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陝西易俗社新論 (1912-1949) ISBN:9787104053927 出版社:中國戲劇 著編譯者:郭紅軍 頁數:33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8888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陝西易俗社新論:1912-1949》通過大量新史料的發掘與梳理,考察了陝西易俗社班社狀貌與發展過程,並重估了其在戲曲史上的地位。該著首次鮮明提出「陝西易俗社是一個革命和社會教育機關 也是一個集戲曲創作、教育、表演於一體的新型戲曲班社」,在對陝西易俗社發展歷程、班社屬性界定的基礎上,從人才培養、經營管理、編劇群體、劇目創作、舞台藝術等方面做了歷史性探究和整體性審視,較為細緻地考察了陝西易俗社的發展狀況與演藝活動等歷史面貌。作者簡介 郭紅軍,國際木偶聯會。中國中心會員,上海戲劇家協會會員。就職上海戲劇學院,從事秦腔和木偶戲研究。著作有《中國木偶戲史稿》,編著有《民國時期西安秦腔班社戲報彙編》(四卷五本)、《名伶名劇賞析》、《折子戲賞析》等,獨立主持上海市哲學社火科學課題《上海木偶戲史》和上海是教育委員會科研創新項目《木偶藝術傳承人口述史——以中國木偶藝術人才培養基地為例》,申報上海文化基金紀實文學《上海木偶戲百年》,獲得資助,在國家核心期刊上發表木偶戲研究論文多篇。目錄 緒論第一章 陝西易俗社的成立 引子 陝西易俗社成立日期考辨 第一節 陝西易俗社與晚清戲曲改良運動 第二節 陝西易俗社的發起與組建 第三節 陝西易俗社的早期演劇活動 第二章 陝西易俗社的發展歷程 第一節 陝西易俗社初創與發展期(1912—1924) 第二節 危機中的陝西易俗社(1925—1930) 第三節 陝西易俗社的鼎盛與衰微(1931—1949) 第三章 陝西易俗社班社屬性考論 第一節 陝西易俗社的政治和文化身份 第二節 印花稅事件與易俗社的身份焦慮 第三節 班社性質固守下的發展與調適 第四章 陝西易俗社人才培養目標及實現路徑 第一節 陝西易俗社人才培養目標 第二節 國民教育課程設置與實施 第三節 育才目標與嚴格的學生管理 第四節 陝西易俗社人才培養的成績 第五章 新型戲曲班社的管理與經營 第一節 社長與社監是管理層的核心 第二節 陝西易俗社品牌的塑造與推廣 第三節 易俗社固定資產的積累 第六章 陝西易俗社早期編劇群體及其特徵 第一節 早期易俗社編劇的精神底色和身份特徵 第二節 陝西易俗社早期劇作特點 第三節 早期易俗社編劇及其創作 第四節 個案研究:孫仁玉及其劇作 第七章 陝西易俗社的抗戰戲曲編演 第一節 20世紀三四十年代易俗社抗戰劇創作 第二節 樊仰山的抗戰戲曲創作 第三節 陝西易俗社抗戰戲曲的實踐經驗 第八章 陝西易俗社的舞台藝術改良 第一節 新劇目助推下的秦腔「導演」體制 第二節 「三小」行當發展與「易俗」表演風格 第三節 適應新劇目與新審美的舞台美術創新 第四節 陝西易俗社在巡行表演中的藝術借鑒與融合 第五節 陝西易俗社對其他秦腔班社的影響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一 陝西易俗社編年簡史(1912—1949) 附錄二 陝西易俗社發起人名單列表 附錄三 《懵懂村》劇本點校序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