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燮譯文集.第四卷 康斯坦丁.格奧爾吉耶維奇.巴烏斯托夫斯基 9787568605946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黑龍江大學
NT$432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4*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王士燮譯文集.第四卷
ISBN:9787568605946
出版社:黑龍江大學
著編譯者:康斯坦丁.格奧爾吉耶維奇.巴烏斯托夫斯基
叢書名:「十四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
頁數:297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8848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文化交流是中俄兩國進行經濟、政治以及其他領域深層次交流的重要基礎和前提,是兩國尋求更深層次合作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具有極為深遠的當代價值和意義。為了進一步服務中俄合作領域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為我國文藝作品繁榮發展、中俄文化交流以及「一帶一路」建設貢獻積極力量,我社結集出版了王士燮先生的俄羅斯文學經典翻譯作品。
王士燮先生為我國資深俄蘇文學翻譯家,在俄羅斯文學翻譯領域具有深厚的積淀和學養,此次結集出版的翻譯成果有《葉夫根尼·奧涅金》《死魂靈》《煙》《青年近衛軍》《普希金傳》等經典譯本。
譯文集多數篇目由原始版本輯錄。對於個別原始版本中的前言、後記、附錄等內容,並非俄文原版圖書內容的,均不收錄,譯者本人所寫譯者序等予以保留。
叢書旨在突出譯者翻譯作品的原貌,故在編輯過程中,只對作品中會影響讀者理解的明顯訛誤進行了訂正;考慮到翻譯版本年代久遠,對於個別詞形、人名以及事件名稱的表述,我們以現有的文字規範和譯名規範為準;除作者原注外,亦保留譯文在初次出版時的譯者注,供讀者參考。

目錄
散文的詩意——巴烏斯托夫斯基散文集
巴烏斯托夫斯基和他的散文
施密特中尉
白教堂
克里木的春天
南方的巴爾米拉
生活
看水的女人
春水
迅風——摘自旅途筆記
旅行的繆斯
地理札記
老守林人講的道理
蒲寧
生活的急流(談庫普林的散文)
森林里的人
格林的一生
阿·托爾斯泰
愛倫堡
一個平凡的人——記費定
散文的詩意
梅花鹿——普里希文散文集
面對自然和面對人生——普里希文散文漫議
梅花鹿
一、蛇的岳母
二、生物遺種
三、遠親
四、大腿
五、庫茲涅佐夫和魯人
六、尤文雲和七喜子
七、夥計
八、戲院
九、老虎
十、遷徙的鳥
十一、偷獵者
十二、「小鋁鍋」的出生
十三、喂鹿
十四、鹿茸業
十五、割鹿茸
十六、倒霉的肉餅
十七、樹洞
十八、黃波欏
十九、濱海的葡萄
二十、梅花鹿
二十一、近海船
二十二、荷花
二十三、混亂
二十四、斯塔爾采夫山
二十五、小颱風
二十六、梅花鹿的交配
日記(1946-1954)
1946年
1947年
1948年
1949年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精彩書摘
《王士燮譯文集 第4卷》:
農村消費合作社位於一座舊磚樓的二樓。春水泛濫,漲到商店旁邊的山坡跟前。從商店寬大的玻璃窗,可以清楚看見水面上被風吹起的漣漪,而春水的遠處消失在溫暖的灰色煙霧中。這煙是從岸邊的村子里刮來的,浮在水面上。
每年春汛的時候,商店裡的人就特別多,人聲嘈雜。有的人是來辦節的——五一節快到了,有的人就是來轉轉——看看大水,嘮嘮家常。雖說是家常嗑,卻也蠻有意思,因為也會涉及許多出乎意料的事,或者按商店售貨員謝苗·伊萬諾維奇的說法,是「轉瞬即逝的人生百相」。
謝苗·伊萬諾維奇好聽這些家常,有時會把米撒在櫃檯上,或者打算盤時不免出錯。這時他總是嘆口氣,並無惡意地說:「這邊幹活,那邊嘮個沒完。不怕把舌頭嘮乾巴了!說也奇怪,哪來的這麼多資料供你們嘮的呢?」
「你別聽呀!」這時顧客中就會有入朝謝苗·伊萬諾維奇喊道,「你干你自己的活,別東張西望。別人喜歡嘮,你也管不住。」
「是這個理兒!」集體農莊的木匠伊萬·波塔佩奇說,「這大水一天比一天漲,你去管管試試。如今日子好過了,就像這大水一樣痛快。所以大夥才有嗑嘮。」
有個火氣大的老太婆,拿眼打量謝苗·伊萬諾維奇,吐字不清卻怒氣沖沖地說:
「虧你想的好主意!要過節了,你想封住大夥的嘴!」
「去你們的吧!」謝苗·伊萬諾維奇準備不再搭腔了,「你們就嘮吧,哪怕喊破喉嚨,關我什麼事。」
好嘮嗑的人往往都坐在磨得發亮的舊板凳上,在開始談話之前,一定要用馬合煙捲成煙捲,發議論地說:
「是呀!現在凈出啥事兒!」
「凈是麻煩事!」商店的常客中會有人說,「真是說不清道不明。」
在這段開場白之後,再進入正題。首先談談春汛、種子,聽說來了新的挖泥煤機,又說老牛感到春天來了,想要到野地里去,整天鬧圈,五一節聽說莫斯科可熱鬧去了,敲鑼打鼓,連這裏也聽得見,奧卡河上又有了新輪船(「白凈凈的,就像要出嫁的姑娘」),議論起給教師蓋的新房子,嘮嘮怎麼種果樹,怎麼泡藥酒。
商店裡抽煙抽得煙氣騰騰,窗外在一片灰色和寂靜中,春天停下腳步,彷彿在諦聽樹榦里汁液輕輕的流動聲。據說要把耳朵貼在白樺樹上,就可以聽到這種微弱的響聲。人們說什麼的沒有!有的還瞎編呢。不過大地上的春天畢竟安靜下來了,彷彿在傾聽自己的呼吸聲。也許正是由於這種不易察覺的呼吸,長出毛毛狗的柳樹才把黃色的花粉撒到清澄的水裡。
我總覺得如果有誰,沒看見過溫暖的春天,天邊上低垂著灰色的雲,沒看見過平靜的河邊開花的柳條,沒看見過柳條在水裡映出的倒影,誰就不了解我們俄國的姍姍來遲的春天。同樣,如果有誰沒有在春水泛濫的河面上吸一口寒冷的空氣(不知為什麼,這空氣還帶有石油味),或者沒有注意到,在儘管還沒有鼓足力氣的太陽照射下,從已經腐爛的落葉底下,眼見鑽出嫩綠的草芽,誰也不會了解俄國的春天。
春天可以有許多徵兆,不過最準確的徵兆就是人內心裡蘇醒一種快活的注意力,人要注視每個綻開的花蕾,注視每個淡淡的打卷的葉子,注視從屋頂上掉下來的每個水滴,水滴在掉落的剎那間,好像一顆小白太陽一樣從眼前閃過。
所以說,消費合作社裡嘮的家常嗑,嘮得最多的還是春天。
不知什麼時候,一個叫帕莎的小女孩走進商店。她原來是個孤兒,在集體農莊的幼兒園裡長大,後來被郵遞員格魯妮亞收作女兒。這個格魯妮亞可是全村有名的正派人。
給集體農莊打更的德米特里·馬卡雷奇,是個脾氣好的老頭兒,買了一大塊粉紅色的水果糖送給帕莎。小女孩低下頭,漲紅了臉,接過糖,悄聲地說:「謝謝米特里爺爺!」
德米特里·馬卡雷奇的舉動,當然引起普遍的興趣,大家便議論紛紛。況且他在送糖之後,還情不自禁地給帕莎講起童話故事。這類童話故事並不複雜,在我們俄國中部地區有的是。
「你呀,這塊糖,」德米特里·馬卡雷奇對帕莎說,「留著過節吃。不要馬上咬。」
「我不咬,老爺爺,」帕莎高興地回答說,「我不會現在就嘗。我要留著。」
「真乖!」德米特里·馬卡雷奇朝著商店裡所有的顧客說,接著又重複說:「真老實,真聽話。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她是孤兒。」
「你說話小心點兒。」頭髮白得像亞麻的老頭兒馬利亞文說。
「這事兒她知道,知道她是孤兒。」德米特里·馬卡雷奇為自己辯解地反駁說,「她知道得清清楚楚。帕莎,你聽我說。從前,后媽可好虐待前房孩子。不管黑天白日。這事你不知道,因為你是靠國家把你養大的。我從前也是孤兒。從前怎麼管孩子我可記得很清楚,不是用?麵杖揍脖頸子,就是用爐叉敲腦袋瓜。就是這樣!后媽用爐叉打我,留下一輩子的傷疤。」
德米特里·馬卡雷奇摘下皮帽子,不過並沒讓帕莎看,又挺隨便地戴上皮帽子。他滿頭毛茸茸的頭髮,白頭髮跟棕紅色頭髮摻雜在一起,所以很難斷定他是屬於哪一種「毛色」(這是他自己的說法)。

前言/序言
在整個中國翻譯界,黑龍江的文學翻譯是一個獨特的景觀。大批俄語文學翻譯家在此誕生,得以培養,其人數之多,翻譯作品之繁盛,都蔚為大觀。雖然由於地理位置特殊,有些成就很大的翻譯家在國內的名氣未必高揚,但細察他們的成就,卻令人感嘆不已。
黑龍江俄語翻譯人才的成長,離不開一所學校。1944年,周恩來同志提出了為新中國準備外語幹部的要求,積極主張加強外語人才的培養工作。中央決定將中央軍委俄文學校擴建為包括俄文系和英文系的延安外國語學校。1946年初,黨中央從培養俄文軍事翻譯的實際需要出發,決定把延安外國語學校遷至哈爾濱復校。1946年11月7日,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部附設外國語學校正式成立。學校是軍事幹校性質,專門培養軍政翻譯。1948年底,東北全境解放,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部附設外國語學校改歸東北局和東北人民政府領導,改名為哈爾濱外國語專門學校,成為當時培養革命俄文幹部的主要陣地。1953年,我國大專院校進行調整,哈爾濱外國語專門學校改名為哈爾濱外國語專科學校,歸高等教育部領導。1956年,哈爾濱外國語專科學校更名為哈爾濱外國語學院,這所學校也就是現黑龍江大學的前身。許多著名的翻譯家就畢業於原來的哈爾濱外國語專科學校,如趙洵、李錫胤、郝建恆、徐昌漢、王士燮、姜長斌、高文風、刁紹華、張會森、王育倫、孫維韜、王忠亮、趙慧晨、甘雨澤、黃樹南、宋嗣喜、金亞娜等。
王士燮先生從1955年起就開始從事翻譯工作,經驗豐富,治學嚴謹,成果顯著。王士燮先生曾先後參加一系列重大翻譯項目,是翻譯蘇聯科學院編《俄語語法》(共3卷)的骨幹學者。在20世紀60年代,翻譯出版了阿克肖諾夫的《帶星星的火車票》,反響很好,這使其深受鼓舞,決心在翻譯事業上下一番功夫。早在1963年9月,他就譯出了普希金的《葉夫根尼·奧涅金》初稿,「文革」開始后譯稿擱置。1970年,王士燮先生在插隊的時候,於農忙之餘又對初譯稿進行了逐字逐句的推敲,最後定稿是在1979年,1981年12月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於1991年由浙江文藝出版社推出修訂版,其最顯著的藝術特色便是它的抒情性,作品中始終貫穿著詩人自己的形象,貫穿著作者的聲音。這種特點集中體現在作品中27處之多的「抒情插筆」,其中,有作者對人物的貶褒,有對事件和場面的評論,有對往事的追憶;有的嚴肅莊重、富於哲理,有的尖銳激烈、鋒芒畢露,有的詼諧幽默、妙趣橫生,有的畫龍點睛、入木三分;有些「插筆」與人物和情節的發展息息相關、絲絲入扣,有些「插筆」看似與人物或事件無關,其實並未離題。正是這些多角度多層次的「抒情插筆」,擴大了作品的容量,深化了作品的內涵,加強了作品的感染力。和其他的譯本相比較,王士燮先生的譯本不追求詩歌形式上的相似,而是以能夠表達作者原意為主旨,無論是從理解深度上,還是從語言風格上,王士燮先生的譯本都被公認為我國已有的五種譯本中較好的譯本,在1987年的「蘇聯詩歌翻譯座談會」上博得好評。《蘇聯文學》雜誌中報道此次座談會的文章將王士燮先生列為我國蘇聯詩歌翻譯的第三代譯者,名列第二。王士燮先生翻譯的多部文學經典作品在國內影響深遠,為俄語文學翻譯領域學者提供了重要參考和借鑒。
王士燮先生還從事翻譯理論研究,不斷總結自己多年來的翻譯經驗,已發表論文《從翻譯標準到翻譯學》、《文學翻譯的特殊要求》和《談譯者風格》等。
本文集收錄了王士燮先生一生翻譯的多部成果,包括《葉夫根尼·奧涅金》《死魂靈》《煙》《青年近衛軍》《散文的詩意——巴烏斯托夫斯基散文集》《梅花鹿——普里希文散文集》《普希金傳》等,旨在全方位展示王士燮先生在俄羅斯文學翻譯領域的深厚積淀和學養,進一步服務於中俄合作領域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為我國文藝作品繁榮發展、中俄文化交流以及「一帶一路」建設貢獻積極力量。同時,本文集中的翻譯作品,為國內語言學工作者以及渴望提升俄羅斯文化積淀的專業讀者提供了全面豐富的文獻資料,為加強中俄文化交流、促進中俄關係的健康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學術價值。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