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讓-雅克.盧梭 9787200127010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北京
NT$286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ISBN:9787200127010
出版社:北京
著編譯者:讓-雅克.盧梭
叢書名:大家小書
頁數:229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8707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本書被譽為「法國大革命的靈魂」,是大革命的思想源泉。書中圖解了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發展史,開創性的觀點奠定了盧梭政治理論的全部基礎。火一般的雄辯,震撼人心的文字,成為後世所有社會正義理論繞不開的經典論述。
盧梭直擊文明社會之痛,振聾發聵地發問:私有制的誕生是社會不平等的起源,對不平等的差異的追求推動了文明進步,也加速催生了更深刻的不平等。文明的動力亦成為自由的枷鎖,我們該何去何從?

內容簡介
本書是盧梭1753年應第戎科學院的徵文所撰寫的論文,此文奠定了他的政治哲學的核心問題和全部基礎思想。可以說,盧梭寫作《社會契約論》正是對論文提出問題的一個解答。本書的版本,在文前增加了勒賽克爾的導論,詳解了盧梭的一生以及論文的結構和意義,以增進讀者對此書的理解。
盧梭在書中提出了「自然人」的思想假設,即在人類最原初沒有國家、沒有社會的自然狀態,不存在道德和倫理,無善無惡,純粹自然的人類。參考當時人類學對野蠻人的研究,更重要的是通過展開邏輯想象,盧梭圖解了人類由「自然人」向「社會人」轉變的進程,指出人類歷史的進步,也是從自然的不平等向社會的不平等轉變且不平等加速的過程。其中,私有制的誕生,是造成人類不平等及其後果的關鍵。文明每向前發展一步,競爭帶來的不平等的程度即加深一步。而永遠確立了私有制和不平等的法律,把人類推向勞作、奴役、苦難的深淵,剝奪了人類的自由。
不同於其他啟蒙哲學家,盧梭在書中提出,人的本質並非理性,而是善良的情感,即憐憫心。我們看到,平民出身的盧梭,是啟蒙哲學家中的真正異類,他認為,在觀念層面,無論地位和財富有何不同,人的本質上都具有善良的情感,人跟人在自然狀態下是本質平等的。盧梭的平等觀念,奠定了現代人民主權的基礎。
本版本文前增加了勒賽克爾的導論,詳解了盧梭的一生以及論文的結構和意義,以便讀者對本書的理解。

作者簡介
讓-雅克•盧梭(1712—1778),18世紀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法國啟蒙運動的先驅,浪漫主義文學流派的開創者。主要著作有《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社會契約論》《愛彌兒》《懺悔錄》《對話錄》《漫步遐想錄》等。1791年,法國國民公會投票通過決議,在國民議會大廳豎立起了盧梭的半身雕像,以金字題詞為「自由的奠基人」。之後,盧梭的遺體極為隆重地遷入了巴黎名人公墓。

譯者簡介
高煜,1954年生,工程師。英、法文學術著作譯者,主要譯著有《宗教改革》《君主論》《科學的歐洲——科學地域的建構》等,與高毅合譯《他鄉:以撒•柏林傳》《黑暗時期三女哲》《法國大革命前夕的圖書世界》等。
校者簡介
高毅,1955年生,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法國史專家。著有《法蘭西風格:大革命的政治文化》《中國法國文化交流史》等,主要譯著有《福柯的生死愛欲》等。

精彩書評
沒有盧梭,就沒有法國大革命。
——拿破崙
伏爾泰結束了一箇舊時代,而盧梭開創了一個新時代。
——歌德
盧梭是另一個牛頓。牛頓完成了外界事物的科學,提出了外在世界的秩序和規律,而盧梭則完成了人的內在宇宙的科學,發現了人的內在本質。
——康德

目錄
導論
讓 雅克·盧梭: 生平與著作
論文介紹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致日內瓦共和國

本 論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作者附註
盧梭年表

精彩書摘
我認為人類存在著兩種不平等:一種我稱之為自然的或生理上的不平等,因為它是由自然造成的,包括年齡、健康狀況、體力以及心理或精神素質的差別;另一種,我們可以稱之為倫理或政治上的不平等,因為它取決於一種協約,並且這種協約是由人們的同意確立的,或者起碼是人們許可的,而這種協約是由某些人享受且往往有損於他人的各種特權(如比他人更富有、 更高貴、更有權勢,或者甚至要求他人服從他們)組成的。
——本論
誰第一個圈出一塊土地,大言不慚地說「這是我的」,並且找到一些傻乎乎的人相信了他的話,誰就是文明社會的真正奠基人。假如這時有人拔掉木樁,或者填平溝渠,並向同胞們大聲疾呼:「 不要聽信這個騙子的鬼話!如果你們忘了果實屬於大家而土地不屬於任何人,你們就全完了!」那麼人類將免除多少犯罪、戰爭和謀殺, 免受多少不幸和恐怖啊!但是當時事態的發展,很可能到了不能再保持以前那種狀態的地步,因為在人的頭腦中,私有制的概念不是一下子形成的,它與以前產生的許多概念有關,而這些概念只能是相繼產生的。人類必須獲得許多進步,獲得許多技藝和知識, 世世代代往下傳,並且不斷地使之增長擴充,才會走到自然狀態的末期。 因此, 我們要回溯到久遠的從前,儘力本著一種觀點,以最自然的順序把一系列緩慢發生的事件和知識連接起來。
——第二部分
在人們尚未發明代表財產的符號之前,財產幾乎只由土地和牲畜組成,因為這些是人們所能擁有的唯一的實際財富。然而,當再沒有牧場來容納更多的牲畜、再無新的土地可供人們去墾殖的時候,一些人就只能靠損害他人來發展了。那些因軟弱或懶惰而未能發財致富的人就成了多餘的人,因為他們身邊的一切都在變,而他們自己卻不變,即便他們什麼也沒有損失,但也日見窮困,於是就不得不從富人手中乞討或搶奪生活必需品。於是根據富人和窮人各自不同的性格,開始要麼產生支配和奴役,要麼產生暴力和盜竊。富人這一方剛剛嘗到支配別人的甜頭,馬上就無視其他一切樂趣了,要利用手中已有的奴隸來獲得更多的奴隸,一心想征服和奴役鄰人。就像那貪婪成性的狼,嘗了一次人肉以後,除了人肉就什麼都不想吃了。
就是這樣,最強者把他們的力量當作掠奪他人的權利,而最貧者也把他們的貧困視為佔有他人財產的權利,按照他們的說法,這種權利與所有權相當。平等被打破了,接下來就是最可怕的混亂。 富人們巧取豪奪,窮人們盜竊搶劫,雙方都懷有非常強烈的偏見,窒息了人的天然的憐憫,壓抑了還很微弱的正義的呼聲。人就這樣變得貪得無厭、野心勃勃、兇狠毒辣了。最強者的所有權與先佔者的所有權之間不斷爆發衝突,只有靠流血鬥爭來解決。剛剛形成的社會狀態變成了最可怕的戰爭狀態,人類腐敗墮落,飽受折磨,既不能回頭走老路,又不能拋棄已經得到的那些不祥之物,只有濫用給他們帶來榮耀的才能,竭力往自己臉上抹黑,自己奔向毀滅的邊緣。
——第二部分

前言/序言
盧梭的這部著作在法國大革命時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它不是大革命爆發的起因, 而是大革命的思想源泉。 盧梭思想並不是像人們長期所認為的那樣, 在那些政治鬥爭中, 僅僅為羅伯斯庇爾一派提供了理論依據、 論斷和語言。 事實上, 它也為包括貴族在內的所有黨派提供了這些東西。
在這場大規模的階級間的搏鬥中, 拒不承認階級鬥爭存在的 《社會契約論》 並不是有效的武器, 各派都能從各種極端對立的方向, 根據各自的需要來利用它。 但是不管怎樣, 作為
《社會契約論》 實質性內容的民主主義要求, 後來對革命黨人越來越有用, 而反革命派則漸漸拋棄了盧梭。
盧梭對法國大革命的影響, 不僅可以從他的思想得到解釋, 而且還可以從與他的思想密不可分的文筆得到解釋。 實際上, 打動廣大民主派的正是他那火一般的雄辯和他那震撼心靈的詩文。 伏爾泰最喜歡的武器是諷刺, 而盧梭最喜歡的武器則是雄辯, 這種變化在大革命醞釀時期標志著一個新階段的開始。 的確, 在1750 年以前, 諷刺在哲學家的著作中是佔主導地位的風格, 它具有摧枯拉朽的力量, 極大地推動了進步事業
的發展。 它善於將封建制度和天主教的荒謬暴露于智慧的陽光之下。 不過它有局限性, 它只適合於宮廷中或沙龍里的人運用, 而這些人知道了荒謬的所在, 也只是一笑了之, 這是因為決定性鬥爭的時刻尚未到來, 還因為他們本身就是貴族或大資產者, 能耐心等待。 伏爾泰並不只是個愛好文藝的人, 不是沒有滿懷激情地戰鬥過。 1750 年以後, 他的諷刺鞭撻更加猛烈,但是他最能表達自己思想的不是雄辯。 相反, 盧梭的雄辯能抓住人心, 他的聽眾是一些無法忍受壓迫而且義憤填膺的人。 他不僅能啟發聽眾的智慧, 他還能調動人的一切精神力量。 在 1789 年, 就是這種雄辯通過俱樂部和集會上的大演說家們的聲音喚起了民眾。
法國大革命后, 盧梭的影響仍然很大。 在他之後, 人們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樣寫作了。 所有的浪漫派作家都以他為典範,如夏多布里昂、 米什萊或拉芒奈。 這以後還可以看到他對一些大作家的直接影響。 托爾斯泰與盧梭有很多相似之處, 他甚至自稱是盧梭的追隨者。 羅曼·羅蘭也是一位盧梭派, 他的唯心主義哲學思想, 他對人民、 正義、 和平與自由的熱愛, 都能說明他與盧梭的傳承關係。——勒賽克爾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