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及其不滿 (附英文版1本)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9787544798754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譯林
NT$311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1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文明及其不滿 (附英文版1本)
ISBN:9787544798754
出版社:譯林
著編譯者: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叢書名:雙語經典
頁數:26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8710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1 無刪節全譯本。本書被認為是弗洛伊德最重要、閱讀範圍最廣的作品之一,也是現代心理學領域極具影響力和研究價值的書籍之一。
2 本書是弗洛伊德後期對西方社會、文化和文明的發展等問題進行的基於精神分析視角的理性分析,是弗洛伊德晚年對其生活的歐洲社會文明問題的不懈探索和反思。
3 本書深入了解文明與人類本能之間的複雜關係,探討了社會需求與個人慾望之間的緊張關係。
4 弗洛伊德劃時代的思想,構成了精神分析的基礎,顛覆了我們對自身的認識。
5 平裝裸脊,便於閱讀。英漢對照,適於學習。

內容簡介
《文明及其不滿》是弗洛伊德晚年對當時西方人類社會現實進行深入剖析和批判的代表作,首次全面闡述了文明與本能的聯繫與對立。該書寫於1929年,1930年首次以德文版出版。作者重新審視了其早期思想中的諸多問題,把許多關於個體心理的概念運用於文化與社會分析理論之中,家庭、社群、價值以及幸福等概念在本書中獲得了獨特的含義。本書是弗洛伊德後期對西方社會、文化和文明的發展等問題進行的基於精神分析視角的理性分析,是弗洛伊德晚年對其生活的歐洲社會文明問題的不懈探索和反思。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西格蒙德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奧地利心理學家、精神病醫師、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他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主要著作有《自我與本我》《精神分析引論》《抑制、癥狀與焦慮》《精神分析引論新編》《文明及其不滿》等。

譯者簡介
周利雲,西南財經大學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教學資源與研究崗工作人員,四川大學英語學士、英語語言文學碩士,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在讀博士研究生。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長期從事高等教育學、心理學領域的翻譯與資料編輯工作,獲全國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筆譯二級證書,已出版《鯨奇之旅》等譯著三部。

目錄
第一章 001
第二章 015
第三章 031
第四章 048
第五章 059
第六章 071
第七章 079
第八章 094
專業術語表 111

精彩書摘
第一章
我們會產生這樣一種印象:人們常常使用錯誤的衡量標準——人們追求權力、成功和財富,也羡慕別人擁有這些,卻低估了生活中真正有價值的東西。然而,在對這種情況做出概括性的判斷時,我們很可能面臨一種危險:忘了人類世界和人的心理世界是五彩斑斕的。有一小部分人,讓他們同時代的人欽佩不已——儘管他們的特質和成就與大多數人的目標和理想大相徑庭,但他們的偉大也正在於此。人們無疑容易認為大部分人全然不會關心這些偉人,畢竟只有少數人欣賞他們。不過,由於人與人之間思想和行為存在差異,人們的「願望衝動(wishful impulses)」也千差萬別,所以事情也許並非那麼簡單。
在那一小部分例外的人中,有一位在寫給我的信中自稱是我的朋友。我曾經送給他一本我的小冊子,在這本書里我將宗教視為一種幻想。他在回信中表示,他完全贊同我對宗教的看法,但他很遺憾我沒有恰當地認識「宗教情緒(religious sentiments)」的真正根源。他認為,這種根源存在於一種特殊的感受中。他自己一直擁有這種感受,而且發現其他很多人也有這種感受,所以他猜想也許數以百萬的人都如此。他將其稱為一種「 永恆」的感覺,一種無邊無際、無窮無盡的—— 就像「海洋一般的」—— 感覺。他補充道,這種感覺完全是真實的主觀感受,而非一種信仰。它不能使人相信個體的永生,卻是宗教能量的來源。各種教會和宗教派別都在利用宗教能量,並把它引向特定的渠道,毫無疑問也會把它利用到極致。他認為,即便一個人排斥一切信仰和幻想,僅憑他擁有這種海洋一般的感覺,他就可以稱自己是宗教信徒了。
我非常敬重這位朋友,他自己還曾寫詩讚頌幻想的魔力,但他的觀點給我帶來了不小的困擾。我自己無法感受到這種「海洋一般的」感覺。我們難以用科學的方法研究感覺。人們可以嘗試描述感覺的生理跡象。然而,這是不可能做到的(想以這種方法描述出那種「海洋一般的」感覺,恐怕行不通),結果只能求助於觀念性的內容,因為觀念最容易和感覺聯繫在一起。如果我對這位朋友的話理解正確的話,那麼他說這話的意思,就和一個想法新穎又有點古怪的劇作家給他劇中想自殺的主角的安慰所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我們無法拋棄這個世界。」也就是說,這是一種個體與外部世界成為一體、無法脫離聯繫的感覺。我想說,在我看來這似乎帶有一種理性認知的性質,確實,並不是說它不帶有感情色彩,而是它只帶有這樣一種與其他同類的思想活動一起表現出來的感情色彩。從我自身的經驗來看,我無法說服自己相信這種感覺的原始屬性。但是,我無權因此否認其他人真的產生過這種感覺。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是否正確地解釋了它,是否應該將其視為整個宗教需要的「根本起源(the fons et origo)」。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