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中國司法文明指數調查數據挖掘報告.2020-2021 ISBN:9787576411393 出版社:中國政法大學 著編譯者:張中 頁數:277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8746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報告將以司法文明指數的衡量指標為劃分依據,向人們展示通過上述數據分析方法得到的數據分佈情況,並通過歸納推理,展示易讀性數據分析結果,發現隱藏在數據下的內在聯繫,揭示出數據中隱含的、先前未知的且有潛在價值的信息,從而直觀呈現受訪者對我國司法文明狀況的主觀感受,進而為研究人員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奠定基礎,最終起到全面推進我國司法文明進程的作用。目錄 前言第一章 調查問卷質量評估 一、問卷樣本分佈 (一)職業卷 (二)公眾卷 二、問卷題目鑒別力分析 (一)職業卷 (二)公眾卷 三、問卷信度分析 (一)職業卷 (二)公眾卷 四、問卷效度分析 (一)職業卷 (二)公眾卷 第二章 司法文明指標評分比較 指標1 司法權力 1 1 司法權力依法行使 1 2 司法權力獨立行使 1 3 司法權力公正行使 1 4 司法權力主體受到信任與認同 1 5 司法栽判受到信任與認同 指標2 當事人訴訟權利 2 1 當事人享有不被強迫自證其罪的權利 2 2 當事人享有獲得辯護、代理的權利 2 3 當事人享有證據性權利 2 4 當事人享有獲得救濟的權利 指標3 民事司法程序 3 1 民事審判符合公正要求 3 2 民事訴訟中的調解自願、合法 3 3 民事訴訟裁判得到有效執行 指標4 刑事司法程序 4 1 偵查措施及時合法 4 2 審查起訴公正 4 3 刑事審判公正及時 指標5 行政司法程序 5 1 行政審判符合公正要求 5 2 行政訴訟裁判得到有效執行 指標6 證據制度 6 1 證據裁判原則得到貫徹 6 2 證據依法得到採納與排除 6 3 證明過程得到合理規範 指標7 司法腐敗遏制 7 1 警察遠離腐敗 7 2 檢察官遠離腐敗 7 3 法官遠離腐敗 指標8 法律職業化 8 1 法律職業人員獲得職業培訓 8 2 法律職業人員遵守職業倫理規範 8 3 法律職業人員享有職業保障 指標9 司法公開 9 1 司法過程依法公開 9 2 裁判結果依法公開 指標10 司法文化 10 1 公眾參与司法的意識及程度 10 2 公眾訴諸司法的意識及程度 10 3 公眾接受司法裁判的意識及程度 10 4 公眾接受現代刑罰理念的意識及程度 第三章 司法主體性分析 一、對法官/法院的評價 指標1:司法權力 指標2:當事人訴訟權利 指標3:民事司法程序 指標4:刑事司法程序 指標5:行政司法程序 指標6:證據制度 指標7:司法腐敗遏制 指標8:法律職業化 指標9:司法公開 二、對檢察官/檢察院的評價 指標1:司法權力 指標2:當事人訴訟權利 指標4:刑事司法程序 指標6:證據制度 指標7:司法腐敗遏制 指標8,法律職業化 三、對警察/公安機關的評價 指標1:司法權力 指標2:當事人訴訟權利 指標4:刑事司法程序 指標6:證據制度 指標7:司法腐敗遏制 指標8:法律職業化 四、對律師的評價 指標2:當事人訴訟權利 指標8:法律職業化 第四章 受訪群體背景變數分析 一、法律職業群體背景變數分析 背景變數1:職業 背景變數2:法官、檢察官入額情況 背景變數3:性別 背景變數4:年齡 背景變數5:從業年限 背景變數6:學歷 背景變數7:專業 背景變數8:政治面貌 背景變數9:區域 二、公眾群體背景變數分析 背景變數1:性別 背景變數2:年齡 背景變數3:學歷 背景變數4:職業 背景變數5:政治面貌 背景變數6:參与訴訟情況 背景變數7:區域 第五章 司法文明指標相關分析 一、職業卷各指標間的相關分析 指標1:司法權力 指標2:當事人訴訟權利 指標3:民事司法程序 指標4:刑事司法程序 指標5:行政司法程序 指標6:證據制度 指標7:司法腐敗遏制 指標8:法律職業化 指標9:司法公開 二、公眾卷各指標間的相關分析 指標1:司法權力 指標2:當事人訴訟權利 指標3:民事司法程序 指標4:刑事司法程序 指標5:行政司法程序 指標6:證據制度 指標7:司法腐敗遏制 指標8:法律職業化 指標9:司法公開 指標10:司法文化 第六章 對司法主體滿意度相關分析 一、職業卷對各司法主體滿意度相關分析 (一)對法官滿意度 (二)對檢察官滿意度 (三)對警察滿意度 二、公眾卷對各司法主體滿意度相關分析 (一)對法官滿意度 (二)對檢察官滿意度 (三)對警察滿意度 (四)參与法庭審判意願度 (五)遇到糾紛到法院起訴可能性 第七章 2014-2021年度數據動態分析 一、2014-2021年度數據總體變化情況 (一)總得分變化情況 (二)各指標得分變化情況 二、2014—2021年度各省份數據變化情況 (一)北京市 (二)天津市 (三)河北省 (四)山西省 (五)內蒙古自治區 (六)遼寧省 (七)吉林省 (八)黑龍江省 (九)上海市 (十)江蘇省 (十一)浙江省 (十二)安徽省 (十三)福建省 (十四)江西省 (十五)山東省 (十六)河南省 (十七)湖北省 (十八)湖南省 (十九)廣東省 (二十)廣西壯族自治區 (二十一)海南省 (二十二)重慶市 (二十三)四川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