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之道 曾仕強 9787559672063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NT$496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10*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職場之道
ISBN:9787559672063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著編譯者:曾仕強
頁數:29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8412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大眾讀者
1 本書是曾仕強老師的經典著作之一,是曾老師通過人性談職場與管理的集大成之作。本書深挖中國人的人性之本,結合現代管理藝術,為廣大職場人士提供了一條明確而有效的職業成長路徑。
2 本書抓住了中國人的人性特點,結合東西方文化和管理經驗,給企業各級人員指明了一條非常有用的職場之道,那就是通過對人性的洞察和把握,順勢而為,外圓內方,做好理人管事的工作。

內容簡介
一本書講透職場的方與圓。
「管理」一共兩個字,一個是「管」,一個是「理」。「理人管事」,是管理者做好工作的根本。作為管理者,要尊重人性,做到自覺、自反和自律。在對待下屬時,要做到多管事,少管人。這樣,企業內部互相敬重,氛圍自然和諧愉快。
本書根據中國人的人性特點,結合東西方文化和管理經驗,從企業日常管理的實際出發,提出了「做人、做事六原則」「處理問題的基本思路」「上級越級指示部屬要回應」等外圓內方的管理原則,為企業各級人員提供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職場方法,那就是通過對人性的洞察和把握,順勢而為,做好理人管事的工作。

作者簡介
曾仕強
被稱為「中國式管理之父」,是當今中國頗具影響力的管理大師與國學大師。研究中國管理哲學三十年,首倡中國式管理,名動政、商、學界,享譽海內外。
曾仕強教授深諳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管理理論,學問淵深,世情洞達。他曾是央視《百家講壇》節目十分受觀眾歡迎的主講專家之一,以其深厚的中國文化功底和中西貫通的淵博學識,以及幽默生動的語言在中國教育培訓界獨領風騷,被著名國學專家錢文忠教授尊為「我們這個時代的天人之師」。

目錄
序言

目錄
第一章 洞察人性管理的奧秘
中國式管理即人性管理
管理的原則:以人為本
一切皆變,唯有人性不變
人性不喜歡被管
人性管理:管事加理人
第二章 人性管理的重要原則:外圓內方
理:看得起,有面子
要理人管事
做事要圓通
圓通不是圓滑
外圓內方真君子
第三章 外圓內方的要義
「方」:方針、準則
「圓」:變通、涵養
方形是「經」,圓形是「權」
有所變,有所不變
循則而變
合理變通
第四章 做人、做事六原則
守本分,做好本職工作
守規矩,按制度辦事
守時限,提前完成才有可能
守承諾,一諾千金
重改善,精益求精
重方法,正確有效是唯一的衡量標準
第五章 建立合乎人性的制度
管理制度化
自覺遵守合理的制度
由下而上定製度最有效
領導有最終決定權
上下多交流,彼此多尊重
好制度關鍵在執行
凡事合理合法
第六章 處理問題的基本思路
遇事首先講情
要用情和行動去化解
依法處理有前提
處理問題人性化
得到面子要格外講理
執行制度要有軟體配合
第七章 處理問題要謀定而後動
思考的方式和處理問題的方式相反
做事要合法
遇事要變通
不能變通,要求得理解
合理合法,還要考慮可能產生的後遺症
第八章 做好上級交辦的事情
與上級交往的第一條:不能拍馬屁
上級交辦的事情要接受
難以領命的事情不能做,也不能說
研究實際情況,有問題提出來試試看
有問題請上級拿主意
察言觀色,心中有數
第九章 部屬工作做不好領導有責任
指派工作是考驗上級的能力
適當分派工作,還要跟蹤指導
老闆和員工要好聚好散
部屬工作做不好:「不能」?「不為」?
「不為」的原因
安撫好能幹、耍大牌的部屬
第十章 正確處理部屬越級報告
越級報告為非常態,不是常態
處理越級報告的是與非
認真傾聽,但不必親自處理
靜觀其變,無為而治
認真與部屬溝通
各居其位,各自修鍊,各安其所
第十一章 上級越級指示部屬要回應
上下夠不著,中間最難受
不抗議,不詢問
自行承接越級指示須自行負責
教訓與寬容並舉
老闆做事要留有餘地
承接越級指示要慎重
對待平行同事的越位指示要留心
第十二章 向上級報告應擇時機
尊重領導
帶著方案去請示
報告要分三段講
發生分歧要調整
報告要擇時、擇機,點到為止
第十三章 少向部屬做指示
少做指示,要借用別人的智慧
提出問題,讓部屬制定方案
集眾人之智
把指示放在腹中
讓部屬多動腦筋找出最佳方案
中層領導要學會承上啟下
保持緊急時發號施令的權力
第十四章 善待平行同事
平行同事一般大
將心比心,互相體諒
同級之間要照顧
要保證跟你打交道不會吃虧
同事之間要善待
競爭:你看有則有,你看無則無
第十五章 指派新任務要量才適用
企業不斷增加新任務
讓下級心甘情願地接受新任務
用簡化、合併、重組的方法調整原有工作
指派新工作要量才適用
指派新任務由主管控制
適當少派好差事給不接受指派者
第十六章 實施走動式管理確保如期完成任務
如期完成任務
不要等到最後才發現不能兌現
要及早想辦法解決進度問題
因人而異,一切都在控制之中
要有補救方案才妥當
絕不能降低質量
第十七章 如何處理部屬的錯誤
預防為先
派人實地檢查部屬的工作
指出部屬錯誤要有策略
初犯不罰,再犯不赦
重在教育過程
管理部屬重在做人,教育員工要誠心誠意
第十八章 做事是否合理的判斷準則
人性喜歡合理,但合理與否很難講
做事先定位,位置不同則道理不同
時也,命也;勢可以造,時只能等
合理是「中」,不合理是「不中」
做事合理與否看看反應就知道
靈活運用合理的標準
部屬沒有權力批評老闆
第十九章 人性管理的「六字要訣」
做事情、做學問都要「摸著石頭過河」
做任何事以「兩難」為起點
身處「兩難」要會「兼顧」
「兼顧」不了,求「合理」
遇事三思而後行
第三種處境也許是最好的解決方案
第二十章 實施人性管理的目的
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
讓大家樂於工作,發揮潛力
大家合作協同,組織才有力量
管理也要「與時俱進」
尊重員工的尊嚴
人性管理適用於各種管理模式
中國文化理應作為企業的主流文化
第二十一章 實施人性管理的方法
21 世紀是中國的世紀
不要講「人力資源管理」
不要存心去管人
不要忽略人的情緒
不要討論人性的善惡,人富有可塑性
不要開口閉口就講法
有成績時要感謝上司給了你機會
附錄 曾仕強教授做客《名家論壇》對話「人性管理」

精彩書摘
什麼是中國式管理
提到人性管理,我們必須先概要地介紹一下中國式管理。
人們對「中」這個字一直都有誤解,說「它是地球的中央」,或者「不偏不倚」,其實不然。我認為,「中」就是合理。什麼叫作「中庸之道」?就是合理化主義。所謂「管理」,就是你管得合理,對方就接受;你管得不合理,不管你是誰,也不管你用什麼方法,都沒有用。
所以,作為一個中國人,一定要了解什麼叫作中國。中國,就是任何事情都講究合理的國家;而且要做到沒有一件事情不合理,才有資格稱自己是中國人。
就管理而言,每個時代都有它的主流,19 世紀英國式管理絕對是主流,20 世紀學美國式管理非常流行,而 21 世紀中國式管理則是世界的主流。
為什麼要了解中國式管理
對於中國的管理者和廣大的讀者來說,懂得中國式管理有什麼樣的好處呢?
現在有一種奇怪的現象——我們並不了解自己。以前的中國人只了解自己,不了解世界,所以很吃虧;現在的中國人,了解世界,卻不去了解自己,所以也吃虧。
我們要做既了解自己、也了解世界的人,這樣我們就會知道怎樣去操控局面,這對我們每個人都非常有利。
很多人都在做中國式管理,也都接受了中國式管理,只是沒有講出來罷了。原因有兩個:第一,覺得很丟臉;第二,感覺不成系統,說不出個所以然來。這又是為什麼呢?
因為兩千多年以來,我們已經按照中國式管理做下來了,可是近百年來卻一直在否定它——我們一直在否定自己。當領導的,向部屬交代完一件事情,一定要再交代一句:「不要說是我說的。」外國人則不然,是自己說的就從不否認。所以,外國人總覺得我們做事鬼鬼祟祟。其實,是他們不了解中國,不了解中國人。
有人會問,中國人這樣做合理嗎?我認為是非常合理的。因為儘管領導說了「不要說是我說的」,部屬還是要說出去的。但是,說出去是部屬的責任,不是領導的責任。領導可以這樣說,但部屬不能照樣講出去。這涉及深層次的東西,與中國特有的文化相關。
管理不只是工具,也不只是方法,更是文化。中國文化源於《易經》、太極思想,陰陽變化在中國人的頭腦中根深蒂固,也滲透在管理哲學中。
每個國家都有一些適合自己的管理方式。對中國人來說,完全沒有必要為自己的方式而感到羞愧。我們可以非常大?而且坦然地運用我們的這套學說。當充分了解了為什麼要這樣做的時候,我們就會很坦然了。
同樣地,現在全世界的人都在探討中國式管理,因為如果不了解中國,就無法進軍中國市場,而這麼大的一個市場就被漏掉了——未來世界,他們是看準了中國的。
概括地說,以中國的管理哲學來妥善運用現代管理科學,就是中國式管理,它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用得有效。
管理的原則:以人為本
其實,中國式管理用比較簡單、概括的六個字就可以完全涵蓋了。是哪六個字呢?稍後再講。現在,我們必須先把思路整理出來,就像蓋房子一樣,先打好地基,歸納、概括后就會非常簡單明了,但是卻像孫悟空一樣有七十二變。
我認為,要了解中國式管理,必須首先了解中國人,一定要記住四個字:以人為本。何謂以人為本?
在中國的傳統思想中,一個人活著,只要修養好且不傷害他人,這個人就有價值,這就是「上天有好生之德」。現在有很多人盲目地接受西方的觀念,不再以道德的標準衡量人,而是「一切向錢看」,致使整個社會的價值標準都發生了扭曲。賺了錢就了不起,人就有價值;沒賺錢就沒用,人就沒有價值。這是不對的。
有的領導總是抱怨自己的員工不好:「就是他們妨礙了企業的發展。」老實講,員工是你請來的,他不好,你不要他就可以了,但是你為什麼請他來卻又說他不好呢?
員工不好,往往是領導帶壞的。所以,當有人跟我講員工不行時,我第一個問題就是:「那你幹嗎要把他招進企業里來?當初是經過甄選,你認可他才讓他進來的。他本來很行,跟了你變得不行了,那是誰的錯?是你的錯,是你把人家帶得不行了。為什麼這個人跟著你就不行,跟著另外一個人就行呢?」
那麼,領導應該怎樣帶人?怎樣管理人呢?
其實很簡單,就是一句話:不要管他。有人會說,那怎麼行?這樣做又是為什麼呢?人性管理,管與理不同。管是管,人性不喜歡被管;理是理,人性喜歡被尊重。「敬人者,人恆敬之」,把管做到理,你就成功了。

前言/序言
我們常常聽見有些領導抱怨:中國人真難管!
我們的回應則是,誰叫您管中國人?
人性的尊嚴在哪裡?就在於自己可以當家做主。如果事事要人管,還有什麼尊嚴可言?領導管部屬,觸犯了部屬不喜歡被管的人性弱點;而即便部屬覺得喪失了尊嚴,也不敢明目張?地有所抗拒。在這個時候,部屬表面上順從,暗地裡卻在想盡辦法,要把領導活活地「氣死」。當今社會的領導,大部分是被部屬「氣死」的,這便是不重視人性管理結出的惡果。雖然是自作自受,卻也令人傷感。
那麼,既然人不喜歡被管,豈不就是無從管理?
其實不然。因為「管理」一共兩個字,一個是「管」,一個是「理」。作為管理者,你既不能「不管」,也不能「不理」。可是,管他、理他,他會反過來氣你;不管他、不理他,他更覺得沒有面子,照樣想盡辦法把你「氣死」。那麼管理者該如何管理部屬呢?答案是,尊重人性,多管事,少管人;多理他,少去管他。
什麼叫作「理」?「理」就是「敬」。我們常說「敬人者,人恆敬之」,用現代語言來說,就是「尊重他人的人,同樣也會獲得他人的敬重」。再用通俗一點的話來講,那就是「你看得起別人,別人也會看得起你」。
領導看得起部屬,部屬會更加用心地把工作做好。這是人性管理的要領,實在簡明有效。
中國人愛面子,最怕被別人看不起。但要有面子、希望別人看得起自己,最好的辦法,即在於自覺、自反和自律。
首先是自覺。自覺什麼?就是自己要領悟到,不喜歡被管是有條件的:必須先把自己管好,才有資格要求別人少管自己。管不好自己,別人是一定要來管的,否則誰都不管,豈不是天下大亂?可見,管理的起點,在於先把自己管好,這叫作「修身」。
其次是自反。要修治自己,必須時常自反,要好好地反省、檢討自己:我有哪些過失?如何改善才能夠得以提升自我、令人敬重?自己反省,才不致被領導或他人指責,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