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中國範式與實踐 (第3版) 陳勁 9787300319483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
NT$560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10*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管理學-中國範式與實踐 (第3版)
ISBN:9787300319483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
著編譯者:陳勁
叢書名:新編21世紀研究生系列教材
頁數:51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8413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管理學:中國範式與實踐(第3版)/新編21世紀研究生系列教材》在保留前幾代經典管理學有益的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力圖突破並超出墨守常規的現有管理學理論,以系統辯證、綜合統攝的思維構建管理學的中國新範式,充分體現了與時代精神同構的管理學思想的重要變革。
《管理學:中國範式與實踐(第3版)/新編21世紀研究生系列教材》聚焦中國情境,以「解讀中國模式、升華中國經驗、形成中國理論」為主旨,紮根中國實踐、凝練中國智慧,總結中國特色的全新管理範式,推進中國管理理論發展。
同時,《管理學:中國範式與實踐(第3版)/新編21世紀研究生系列教材》緊密結合中國企業的管理難題、發展痛點,以翔實案例展現當代中國企業的優秀管理實踐,以案例教學幫助學習者開展基於中國情境的管理學學習與研究。
《管理學:中國範式與實踐(第3版)/新編21世紀研究生系列教材》適合用作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研究生、MBA及MPA學員教材,也可作為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高級管理人員培訓用書。

作者簡介
陳勁,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清華大學政策研究室特約研究員。兼任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管理科學學會副會長、中國技術經濟學會技術管理專業委員會理事長,以及學術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Studies》創始主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Studi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Frontiers of Business Research in China》主編,《Technovation》副主編,《管理工程學報》《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副主編,《清華管理評論》《管理》執行主編、《中國高等學校學術文摘·工商管理研究》編委會主任等。整合式創新、有意義的創新以及「基於核心能力的企業創新生態系統」理論的提出者。先後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科技日報》《瞭望》等發文10餘篇。

精彩書評
★在知識社會,知識管理、知識創造、知識工作者是21世紀的管理者和組織面臨的非常重要問題。在本書中,陳勁教授富於洞見地將知識和知識管理等作為管理基礎之一。本書堪稱新一代管理學教材,能夠指導知識經濟時代的組織和管理者走向優秀。
——野中郁次郎(IkujiroNonaka),日本一橋大學名譽教授
★德魯克強調管理是一種實踐,因此管理學的創新和發展必須具有時代性。本書是傳統管理學在互聯網時代的一次迭代。面對時代巨變帶來的顛覆性挑戰,本書開創性地街接了管理經典和互聯網大未來,值得每位管理者深入思考。
——張瑞敏,海爾集團創始人、名譽主席
★中國管理實踐,不僅需要西方管理學研究,而且需要中國本士管理學研究,併為中國本土管理學研究提供素材。本書在汲取中國本土管理學研究成果方面進行了有益嘗試,力圖將中國本土管理學研究與西方主流管理學研究融彙整合。同時,本書在創新創業等領域特別是在商業創新方面的獨特見地值得關注。
——李平,寧波諾丁漢大學/丹麥哥本哈根商學院教授
★本書全面涵蓋了與管理相關的議題——從戰略到組織、從創新到創業、從計劃到實施,對管理學理論的歷史演變進行了簡潔明了的梳理,並藉助大量生動翔實的當代中國企業案例闡述理論觀點、引導學生討論。
——張燕,美國萊斯大學瓊斯商學院教授

目錄
第一篇 管理的起源、發展與基本職能
第1章 管理概述
第1節 管理的重要意義
第2節 管理者的工作
第3節 管理學的演化
第4節 中國企業管理與管理學的發展
案例應用 萬物互聯下海爾的管理範式變革——「人的價值最大化」
方太集團踐行的儒家管理模式
第2章 管理的新環境
第1節 全球化與管理
第2節 信息化與管理
第3節 倫理化與管理
案例應用 基於COSMOPlat工業互聯網平台的大規模定製管理
第3章 管理的基本職能
第1節 管理學新範式的構建
第2節 管理的基本職能
案例應用 中國寶武的深度整合管理
鞍鋼集團基於「五大能力」提升的對標管理
第二篇 計劃
第4章 願景
第1節 願景概述
第2節 願景的作用
第3節 願景的規劃
第4節 願景的開發
第5節 願景的演化
案例應用 海亮集團:黨建十企業的深度融合
第5章 戰略
第1節 戰略管理概述
第2節 戰略管理過程
第3節 戰略管理的框架
案例應用 大型軍工企業基於對標管理的戰略聚焦與升級
國家電網公司的國際化戰略
第6章 計劃
第1節 計劃的種類
第2節 計劃的功能
第3節 計劃制訂方法
第4節 目標管理
案例應用 供電企業推進戰略精準落地的綜合計劃制訂——以國網河北邯鄲公司為例
中鐵三局面向區域市場營銷的目標管理
第7章 決策
第1節 決策概述
第2節 決策中的理性和有限理性
第3節 有效決策的關鍵
第4節 中國科學決策的實踐
第5節 願景、戰略、計劃與決策
案例應用 國機集團對董事會議事規則和決策流程的優化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的海外項目投資決策支持管理體系建設
第三篇 組織
第四篇 領導
第五篇 控制
第六篇 管理的未來

精彩書摘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按照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黨的二十大進一步強調,「我們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一切從實際出發,著眼解決新時代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不斷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作出符合中國實際和時代要求的正確回答,得出符合客觀規律的科學認識,形成與時俱進的理論成果,更好指導中國實踐。」為此,中國管理學者肩負著解讀「中國模式」、升華「中國經驗」、形成「中國理論」的使命。
傳統的管理學體系專註于組織內部的協調控制,聚焦于效率提升、成本降低和質量提高。這些確實曾為組織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造就了沃爾瑪、豐田這樣的優秀企業,但是忽視了利益相關者和價值網路對組織發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傳統管理體系的運營效率已接近閾值,難以維繫過去驕人的競爭優勢。究其根本,管理學的理論範式基礎還沒有實現從牛頓物理學範式向生物學進化理論和數字科技驅動的生態系統理論範式的有效變革。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創新的不斷湧現,知識與創新成為組織的核心和重點,創造新的知識和實現新的創新與突破是管理者的主要任務。應對這種變化,一方面,我們要關注萬物互聯下的管理範式變革;另一方面,我們要探尋管理與人類文明的關係,即管理要塑造新文明,文明要孕生新管理。管理範式應實現從強調運營到強調創新、從封閉到開放、從聚焦控制到聚焦賦能、從關注資源到關注知識、從經濟導向到關愛導向的轉變和更迭。
人性假設是「基於某種價值判斷而對大多數人在某一領域中具有的狀態和資質的一種設定」。在管理範式的演化過程中,隨著人性假設經由「經濟人」「社會人」到「知識人」「倫理人」的演進,管理範式實現了從理性規範、動機需求、知識創新到幸福意義的轉變。企業管理實踐應更強調人的核心價值,關注人的尊嚴和幸福,不斷激發員工的意義感。我們需要從工具理性向價值理性轉化,倡導企業更關注社會價值和人類福祉,更關注人的全面發展以及整個人類文明的增益。在這種情境下,企業應以信任與協同為原則,進一步開放組織邊界,以更和諧、更經濟、更環保的方式獲取資源。企業管理者應以追求願景為組織管理的出發點,追求組織的倫理化生存與發展,更多地在組織內外表達關愛和尊重,以仁愛之心和同理心促進員工與組織協同發展,通過創造優渥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機會,讓員工產生意義感和幸福感,產生攻堅克難的勇氣,充分釋放潛質和創造力。與此同時,人類已邁入萬物互聯時代,並倒逼重構組織與組織的關係,使之由層級關係轉變為價值創造;重構客戶與組織的關係,使之由市場關係轉變為共創共生;重構環境與組織的關係,讓組織內部形態和主體從單一變為多元。因此,組織環境的變化迫切要求企業管理範式的轉型。
管理學起源於西方,無論是科學管理還是行為管理都以西方理論為主。近年來,知識管理的理論體系逐步融入了日本哲學的思想,具有東方色彩,但很少為中國企業家所關注。隨著中華民族的和平崛起和文化自信的逐漸增強,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核心的東方哲學以其有機整合、動態發展的整體思想觀而顯示出卓越優勢。儒家思想中的「仁愛之德」和孔子「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理念,道家哲學提倡的天人合一、動態演變的思想,老子關於宇宙本質的闡述和人類領導者與「天」「人」和諧相處的自然之道,莊子《逍遙遊》中對自由和幸福的領悟,都堪稱人類智慧的精華。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必須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同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融通起來,不斷賦予科學理論鮮明的中國特色,不斷夯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基礎和群眾基礎,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牢牢紮根。」新時代的管理學應積極吸收中國哲學的整體觀、統籌觀和中華文化的仁愛觀,在此之上對管理理論進行創新性轉化。中國管理學者應該擔此大任。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新也沒有止境。」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數字經濟的疊加,尤其後疫情時代很多中國優秀企業的創新性實踐,倒逼管理學理論的創新性發展。例如,海爾的「鏈群合約」通過組織形態變革調動介於計劃和市場之間的力量,實現人的價值最大化;中鐵裝備的「三個轉變」+「同心圓」的質量管理模式,實現了大國重器的溫情管理;方太踐行儒家管理模式,通過「五個一幸福法則」打造幸福生態;中國中車開展以人民為中心的使命驅動、以硬科技為基礎的自主創新和以人為本的人與工程和諧共處之道;中國商飛以航空夢使命驅動發展,打造航空產業集群;等等。中國企業除了要破解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形成未來技術和未來產業以外,還應堅持加快提升現代化管理能力和水平,在吸收西方先進管理模式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中華文明的整體觀、系統觀優勢,以卓越的戰略引領能力、以人為本的現代化管理模式,不斷積累、全面創新,持續深入推進企業管理的中國式現代化,推動管理範式的變革。中國管理學者與廣大企業家應緊密合作,以整體觀和系統觀,聚焦個人福祉和社會福祉,探索以人民為中心、以「幸福」和「意義」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的全新管理範式,為全球管理範式的轉型形成示範。
本教材於2010年出版第1版、2017年出版第2版,此次為第二次修訂。第3版基本保留了第2版的結構框架、案例教學風格,在內容上聚焦中國情境,更新和補充了百余篇中國企業案例,修訂篇幅接近40%。第3版具有如下特色:
(1)本土化。以「解讀中國模式、升華中國經驗、形成中國理論」為主旨,紮根中國實踐、凝練中國智慧,總結中國特色的全新管理範式,推進中國管理理論發展。
(2)針對性。緊密結合中國企業的管理難題、發展痛點,以詳實案例展現當代中國企業的優秀管理實踐,以案例教學幫助學習者開展基於中國情境的管理學學習與研究。
本教材不僅可作為研究生相關課程教材,而且可作為高級管理人員的培訓用書。衷心希望本教材能夠拋磚引玉,推進管理學教材的本土化發展。
陳勁

前言/序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按照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黨的二十大進一步強調,「我們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一切從實際出發,著眼解決新時代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不斷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作出符合中國實際和時代要求的正確回答,得出符合客觀規律的科學認識,形成與時俱進的理論成果,更好指導中國實踐。」為此,中國管理學者肩負著解讀「中國模式」、升華「中國經驗」、形成「中國理論」的使命。
傳統的管理學體系專註于組織內部的協調控制,聚焦于效率提升、成本降低和質量提高。這些確實曾為組織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造就了沃爾瑪、豐田這樣的優秀企業,但是忽視了利益相關者和價值網路對組織發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傳統管理體系的運營效率已接近閾值,難以維繫過去驕人的競爭優勢。究其根本,管理學的理論範式基礎還沒有實現從牛頓物理學範式向生物學進化理論和數字科技驅動的生態系統理論範式的有效變革。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創新的不斷湧現,知識與創新成為組織的核心和重點,創造新的知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