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湧現時間 唐代興 9787522722689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
NT$878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10*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生成湧現時間
ISBN:9787522722689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
著編譯者:唐代興
叢書名:生存論研究叢書
頁數:32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8410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在純粹意義上,哲學即形而上學。它從「存在之問」起步敞開「存在之思」,揭露「存在」及「存在本體」的清澈澄明,乃哲學從神學和科學對峙中開出統攝二者于本己的湧現性鋪展。這條鋪展開來的道路從天啟哲學進入自然哲學,再到巴門尼德、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存在之問從動態生變的經驗理性轉向靜持取向的觀念理性。柏拉圖主義和亞里士多德主義分別經歷神學浸泡開出的近代唯理論與經驗論在德國古典哲學中匯流,存在之問的主題由存在世界轉向了人的世界,本體論形而上學向主體認知論形而上學的真正完成,科學理性獲得工具性主潮,分析哲學和現象學從正反方面鋪開自具個性的明證,最終各自以宣告「哲學的終結」方式為哲學當代重建清掃出場域。當代哲學以檢討經驗理性、觀念理性和科學理性的方式追本溯源,重發存在之問,對生態理性、共生存在、場態本體、生境邏輯四個概念予以內涵源流梳理,揭櫫哲學背後的思想軌跡,探析「哲學的終結」之因,構建以生態理性為導向的共生存在的場本體形上藍圖,揭發生態理性向共生存在、場態本體方向生成的生境邏輯,敞開生成湧現時間的存在論秘密。

作者簡介
唐代興,四川廣安人,四川師範大學二級教授,四川師範大學政治教育學院教授、倫理學特聘教授,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湖南師範大學特聘教授。立足世界風險、全球生態危機和社會轉型發展整合生成之當代境遇,圍繞「當代人類何以才能理性存在發展」而致思不息,先後提出「人是世界性存在者」、「世界是一個生生不息的生態場」、「自然為人立法,人為自然護法」、「人『社會『地球生命『自然共生互生」、「生態文明乃人『自然。環境的生境化」、「生態化綜合是生境文明的根本方法」等六個基本命題和「反思自然失律人為論」、「重建人與環境的親緣性存在」、「遵循生境邏輯法則」、「遵循限度生存法則」、「重構生境利益機制」、「開闢可持續生存式發展道路」等六個實踐命題,創建生態理性哲學及方法,並以此為思想基礎和認知導向,探索生境倫理問題,構建融世界生境論、人性論、哲學本體論、倫理知識論、倫理心理學、倫理政治學、倫理教育學於一體的生境倫理學,並開創災疫倫理學新學科。

目錄
哲學應該阻止思想的癱瘓(代序)
導論:生態理性的形上視域
第1章 生態理性
一 天啟與人為
1 心覺與知覺
2 天啟的方式
3 人為的道路
二 「理性」的方式
1 認知與行動
2 概念的釋義
三 「理性」的類型
1 經驗理性
2 觀念理性
3 科學理性
四 生態理性
1 「生態」概念釋義
2 認知的根本特徵
第2章 共生存在
一 「存在」發生學
1 「存在」概念的敞開
2 「存在」的解釋空間
二 「存在」的發展
1 以思觀存在
2 以範疇入存在
3 以時間入存在
三 「存在」之生
1 何為存在?
2 存在的本質
3 存在的形相
4 存在的方式
四 存在與共生
1 「生境」概念詮釋
2 「生境存在」定義
第3章 場態本體
一 「本體」的基本問題
1 本體與形而上學
2 「本體」的位態
3 「本體」的內涵
二 本體的開放性張力
1 本體的動靜取向
2 本體的存在論本色
三 場本體的存在敞開
1 事實世界的場態存在
2 場本體的物理學描述
四 場本體的內涵詮釋
1 本體存在的語義場論
2 場本體的本原性位態
3 遠離平衡的場本體型態
4 場本體的語義敞開
五 場本體的動力體系
1 場本體的自組織論
2 場本體的動力學
3 場本體的湧現論
第4章 生境邏輯
一 邏輯的觀念形態
1 科學和哲學的邏輯
2 觀念邏輯的基本認知
3 觀念邏輯的性質與特徵
二 邏輯的生境形態
1 觀念邏輯的弊病
2 何謂「生境邏輯」?
3 生境邏輯的構成
三 生境邏輯的本質
1 生生:生境邏輯的存在本質
2 共生:生境邏輯的功能本質
3 生成:生境邏輯的方法本質
四 生境邏輯的自為要求
1 回到生境邏輯本身
2 存在的限度和邊界
3 合目的的神性存在
參考文獻
索引
後記

前言/序言
世界自在,而人立其中
。其存在,須臾不離陽光、
空氣、氣候、水、土地;其
生存,總要努力于技術、科
學、經濟、政治、教育、藝
術、宗教的武裝,既豐富內
涵,更挑戰極限:
技術,創造生存工具,
持續地挑戰安全的極限;
科學,開拓存在疆界,
持續地挑戰經驗的極限;
經濟,增長物質財富,
持續地挑戰富裕的極限;
政治,平衡公私利慾,
持續地挑戰權利的極限;
教育,開發生命潛能,
持續地挑戰智力的極限;
藝術,追求生活善美,
持續地挑戰自由的極限;
宗教,賦予存在信仰,
持續地挑戰心靈的極限。
所有一切都有正反實用
,惟有哲學,歷來被視為無
用之學。然而,無論技術、
科學,或經濟、政治、教育
,甚至藝術或宗教,其正反
實用達于極限狀態,往往演
化出絕望,因為絕望之於希
望,才走向哲學,開出「存
在之問」的新生之道。
一 哲學發問存在的當世
取向
哲學在無用中創造大用
,本原於它專註于存在及其
敞開,並從發問存在出發,
開出存在之思而繼續向前,
始終行進于存在之問的當世
之途,這構成哲學不同於哲
學研究的根本性質定位和功
能定位。
1 哲學的自身定位
哲學乃存在之問,偏離
存在之間,遺忘或喪失存在
之間,哲學必然消隱哲學一
旦消隱,存在世界因喪失思
想的光芒而淪為荒原,人必
自得其樂於物質主義的愚味
並進而淪為暴虐主義的耗材
。這是因為哲學始終是當世
的,以存在之問為基業的當
世哲學,直接地源於人類的
存在困境和生存危機。人類
的存在困境和生存危機永遠
屬當世,是當世的必然製造
:人類的每一個當世存在必
然演繹出只屬於此「在世之
中」的存在困境和生存危機
,哲學的存在之問就是直面
人類的當世存在困境和生存
危機而展開追問,以探求根
本的解救之道,這一根本的
解救之道構成武裝當世政治
、經濟、文化、教育、科學
、技術的根本智慧、最高知
識和統領性方法。這是哲學
的當世消隱必然帶來存在荒
原和非人深淵的根本原因,
這也是它與哲學研究的根本
不同所在。
哲學是當世的,哲學研
究是歷史的。
哲學的當世取向及努力
,源於它對「在世之中」的人
類發出存在之問,以探求其
存在困境和生存危機的根本
解救之道;哲學研究的歷史
取向及其努力,在於它只關
注已成的哲學思想、知識、
方法的歷史及其具體內容的
哲學著作,哲學理論,哲學
思想、知識、方法體系以及
與此直接關聯的哲學思潮、
哲學運動和哲學家。
所以,哲學關注的對象
是人類的當世存在,具體地
講是人類當世的存在困境和
生存危機;哲學研究關注的
對象是已有的哲學成就,包
括已經功成名就的哲學家,
和這些哲學家創造出來的哲
學思想、哲學知識、哲學方
法、哲學理論、哲學體系、
哲學著作和由他們涌動生成
的哲學思潮、哲學運動、哲
學流派、哲學傳統、
哲學研究追求嚴肅、嚴
謹、莊重;哲學卻崇尚使命
和責任。
哲學研究可能成為事業
,但對於更多的人或者大多
數人來講只是一種職業,所
以哲學研究可以會聚形成龐
大的群體,龐大的職業圈,
龐大的師門承傳,甚而至於
可以匯聚成為課題、項目、
獲獎的江湖,或可曰:哲學
研究可成為甚至往往成為敲
門磚、工具、手段。哲學研
究所擁有的這些都與哲學無
緣:哲學作為對當世的存在
之問的根本方式,不能成為
職業,只能成為事業,所以
哲學在任何時代都只由極少
極少的人能眷顧。因為,哲
學之為哲學的基本標誌,是
存在之間;哲學研究之為哲
學研究的基本標誌,是對哲
學家的哲學成果(認知、思
想、知識、方法、著作、體
系)之同。
哲學研究可類分出東方
或西方,也可類分出古代,
近代或現代,更可類分出國
度與種族,還可類分出思潮
和流派、著作與人,以及階
級和門派。暫學卻全然與這
些無緣、無關,因為哲學不
僅是當世的,更是世界的,
它就是立足當世開闢人類存
在之問的世界性道路。
要言之,哲學研究是人
類根本思想、根本知識、根
本方法的歷史學,或歷史闡
釋學;哲學卻是人類根本思
想、根本知識、根本方法的
當代學,或當代創造學。
2 哲學的當世努力
哲學研究的對象產生於
歷史,哲學及其創造源於當
世的存在困境和生存危機,
這就是自古磨難出英雄,從
來動蕩激哲思。古希臘哲學
誕生於存在的自然之問,並
朝存在之倫理和政治哲學方
向發展,前者不僅因為存在
世界引發出驚詫和好奇,更
是突破大海束縛開拓存在空
間的激勵;後者源於突圍戰
亂的絕境而探求人性再造的
生存反思。春秋戰國之世,
如果沒有「天子失官,學在
四夷」的存在困境和「道術將
為天下裂」的生存危機,則
不可能有探求如何解救時世
的思想方案的諸子盛世的產
生。
存在的困境,創造思想
盛宴;生存的危機,孕育哲
學盛世。
以直面存在困境和追問
生存危機的方式彰顯自身的
哲學,始終是當世的。唯物
質主義存在和祛魅化生存,
基因工程和人工智慧開啟生
物人種學憂懼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