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行為觀察與分析 (第二版) 李曉巍 9787300321981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
NT$305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幼兒行為觀察與分析 (第二版)
ISBN:9787300321981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
著編譯者:李曉巍
叢書名:21世紀學前教師教育系列教材
頁數:227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8411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對於一名專業的幼兒教育工作者來說,應學會客觀地觀察幼兒學習與發展的狀況,科學地解讀和評價幼兒的表現與進步,並能有效地運用觀察與評價結果改進教學,為教學決策服務。
《幼兒行為觀察與分析(第二版)/21世紀學前教師教育系列教材》針對當前幼兒園教師在幼兒行為觀察中常常出現的「不想觀察」「不會觀察」「不會解讀」三大問題逐一講解觀察的意義、觀察的方法以及如何對觀察所得的資料進行合理分析,使學習者獲得觀察與分析幼兒行為的專業方法和知識,提升觀察與分析幼兒行為的能力,以達到有效提升幼兒園教師保教能力、促進其專業發展的目的。

作者簡介
李曉巍,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博士。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學前教育研究所副教授,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副秘書長。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讀書期間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學習與交流。長期從事兒童心理髮展與教育、兒童發展評價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和參与多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等。發表論文近百篇,出版著作十余部。

目錄
第一章 幼兒行為觀察概述
第一節 觀察的含義
第二節 行為與行為觀察
第三節 幼兒行為觀察的意義
第四節 幼兒行為觀察的類型
第二章 成為專業的幼兒行為觀察者
第一節 成為專業的觀察者需要具備的能力
第二節 幼兒教育工作者進行專業觀察需要具備的能力和素質
第三章 運用兒童發展理論科學觀察幼兒
第一節 幼兒發展的整體觀
第二節 兒童發展理論對幼兒行為觀察的意義
第三節 運用兒童發展理論解讀幼兒的行為
第四章 運用《指南》科學觀察幼兒
第一節 了解《指南》
第二節 《指南》對幼兒行為觀察的意義
第三節 運用《指南》科學觀察幼兒的行為
第五章 描述觀察法
第一節 日記描述法
第二節 軼事記錄法
第三節 實況詳錄法
第四節 班級兒童日誌
第六章 取樣觀察法
第一節 時間取樣法
第二節 事件取樣法
第七章 評價觀察法
第一節 行為檢核表法
第二節 等級評定法
第三節 頻次記錄法
第八章 將訪談與觀察有機結合
第一節 幼兒訪談概述
第二節 對幼兒進行訪談
第三節 將訪談與觀察有機結合科學分析幼兒的行為
第九章 觀察實施的一般程序和注意事項
第一節 觀察前的準備工作和注意事項
第二節 觀察中的一般程序和注意事項
第三節 觀察后的數據解讀和注意事項
第十章 幼兒行為觀察中的自我反省
第一節 觀察準備階段的自我反省
第二節 觀察實施階段的自我反省
第三節 記錄時的自我反省
第四節 分析時的自我反省

精彩書摘
家園之間的溝通與合作是協同各種教育力量的重要手段。首先,幼兒行為觀察可以為家園溝通提供更為豐富的交流內容。幼兒進入幼兒園或托幼機構后,教師在幼兒的保育和教育上扮演著重要角色,而家長則需通過教師了解幼兒的生活和學習狀況。教師通過觀察記錄幼兒在一日生活中學習和發展的具體表現,可以在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時為家長提供更詳細、豐富、準確的有關幼兒個體的信息。以客觀的觀察記錄來說明幼兒的情況,能夠讓家長更加客觀、具體地了解幼兒,滿足家長了解幼兒的需要,同時還能為家長提供具體的教養建議,以更好地支持家庭教育。其次,幼兒行為觀察還是家園合作的途徑和方式。由於家庭與幼兒園兩個環境為幼兒提供的條件以及對幼兒提出的要求不同,幼兒的表現可能存在差異,家長和教師都對幼兒進行觀察並相互交流信息,能夠更加全面、準確地了解幼兒的真實發展情況,便於家園協調一致為幼兒的健康成長提供保障。最後,幼兒行為觀察還可以改善家園關係。研究與實踐結果均表明,教師對幼兒的細心觀察、認真記錄,能夠讓家長感受到教師的用心,避免家長對其工作的誤解,贏得家長的尊重與信任,從而有效地推進家園共育。例如,在下面的案例中,教師通過觀察記錄發現了幼兒尿床的原因,據此解決了幼兒的尿床問題,也消除了家長對其工作的質疑。
(一)參与式觀察
參与式觀察是指觀察者在參与幼兒活動的過程中進行的觀察。觀察者在與幼兒的互動中(比如,幼兒園教師帶領幼兒進行各種活動時,父母在家庭中與孩子進行親子互動時,研究者與幼兒一起進行遊戲時)詢問、傾聽和觀察幼兒的言行,並進行記錄和分析。
參与式觀察適用於幼兒教育活動的各個方面,是幼兒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幼兒園教師了解幼兒最基本、最常見的方法。幼兒園教師每天都與幼兒一起生活和學習,可以隨時隨地對幼兒進行觀察和記錄。只要有高度的自覺性、明確的觀察目的和觀察的敏感性,同時把握好參与的程度,客觀地記錄和分析,就能較好地了解每一個幼兒的發展水平、行為特點、興趣愛好等,並據此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同時,長期堅持參与式觀察和記錄,還可以積累豐富的素材,了解幼兒在一段時間內的發展和變化,並據此有針對性地設計活動,以引導、支持幼兒發展。正如一位學者所說:「我們的『觀』,是看幼兒在幼兒園或家裡做些什麼;而我們的『察』,是了解幼兒這些行為的意義所在,也就是要了解幼兒為什麼這樣做;我們的『參与』,正是要深入到幼兒的生活中去了解幼兒;我們的『觀察』,則是用眼睛去看、用大腦去想的一種積極思考的活動過程。」

前言/序言
幼兒行為觀察與分析是幼兒園教師必備的能力,是教師專業化的必要途徑,是實施科學教育的源頭。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的教育素養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是否善於在兒童的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過程中,在遊戲、參觀、課外休息時間觀察兒童,以及怎樣把觀察的結果轉變或體現為對兒童施加個別影響的方式和方法。」美國幼兒教育協會(NAEYC)也指出,專業化的幼兒園教師應善於觀察和評價兒童的行為表現,並以此作為課程計劃的依據和設計個性化課程的依據。近年來,我國學前教育界越來越認識到,促進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發展、實現幼兒園教師的專業化必須重視教師觀察與分析幼兒行為的能力。對這一能力的重視正順應了國際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的趨勢。無論是《幼兒園工作規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還是《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都要求幼兒園教師能掌握觀察、談話等了解幼兒的基本方法,並有效運用觀察、談話等方法客觀、全面地了解和評價幼兒。這些文件也多次強調,有效的幼兒行為觀察是幼兒園教師必備的專業能力和首要職責,是了解幼兒行為表現及發展變化、設計與實施課程的重要依據。
在觀察被逐漸看作幼兒園教師的一項重要專業能力的今天,幼兒園教師如何科學有效地觀察幼兒行為已成為當前幼兒教育研究與實踐中的一項重要課題。越來越多的幼兒園開始對教師的觀察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如按時按量上交觀察記錄、定期開展教學觀察研討活動、集中剖析典型觀察案例等。然而,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幼兒園教師在觀察幼兒行為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惑。比如,為什麼要觀察、觀察什麼、採用什麼樣的方法觀察、如何記錄、如何對記錄的數據資料進行合理分析和解讀等等。
對於一名專業的幼兒教育工作者來說,應學會客觀地觀察幼兒學習與發展的狀況,科學地解讀和評價幼兒的表現,並能有效地運用觀察與評價結果改進教學,為教學決策服務。本書介紹了三類九種觀察方法,希望通過本書的講解使學習者獲得進行幼兒行為觀察的專業知識和方法,提升其觀察幼兒行為的能力,從而促進其專業發展。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