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中醫基礎學 ISBN:9787507766974 出版社:學苑 著編譯者:李今庸 叢書名:國醫大師李今庸醫學全集 頁數:26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8407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是20世紀70年代李今庸教授在主持原湖北中醫學院中醫基礎理論教學工作期間編寫的《中醫基礎學》教材,供學院中醫專業使用,該教材曾於1976、1978年分別內部刊過。其內容包括有:緒論、陰陽五行、臟腑、經絡、病因病理、診法、辨證、預防與治則等方面的中醫基礎知識。作者簡介 李今庸,我國當代著名中醫學家、國醫大師。幼讀私塾,早年行醫應診,后從事中醫藥教育工作。一生勤于教學、科研與臨床醫療,並積極致力於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喜讀書,知識淵博,人稱「經典王」「內經王」「活字典」。學術上治學態度嚴謹,一絲不苟,言必有據。在中醫學界首創治經法研究和整理中醫藥學古典著作和理論專題,為中醫藥學人運用多學科知識原理之治經研究方法整理和研究中醫藥學作了率先典範。通曉中醫內、外、婦、兒及五官各科,尤長於治療內科和婦科疾病。選方用藥主張「方不在大,中病即效;葯不在貴,對症則靈」,強調因病用藥,有是證用是葯,多以小方收效。任職湖北省政協常委兼教科文衛體副主任20餘年,出任中華中醫藥學會湖北分會理事長22年,高度關注中國中醫藥事業的發展,併為之奉獻了畢生精力。目錄 緒論一、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 二、中西醫結合是我國醫學發展的方 三、祖國醫學的基本特點 四、《中醫基礎學》的基本內容 第一章 陰陽五行學說 第一節 陰陽 一、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ll 二、陰陽學說在祖國醫學中的應用 第二節 五行 一、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 二、五行學說在祖國醫學中的應用 第三節 正確認識陰陽五行學說 小結 第二章 臟腑 第一節 五臟 一、心 附:心包 二、肝 三、脾 四、肺 五、腎 附:腎藏精 附:命門 附:有關腎陰腎陽問題的研究資料 第二節 六腑 一、膽 二、胃 三、小 四、大腸 五、膀胱 六、三焦 第三節 奇恆之腑 一、腦 二、女子胞 附:精室 第四節 臟腑之間的關係 一、臟與臟之間的關係 二、臟與腑之間的關係 三、腑與腑之間的關係 第五節 精、氣、血、津液 一、精 二、氣 三、血 四、津液 附:津液代謝 五、精、氣、血、津液的相互關係 小結 第三章 經絡 第一節 經絡的內容 一、十二經脈 二、奇經八脈 三、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五別絡的概念 第二節 經絡的作用 一、生理方面 二、病理方面 三、診斷方面 四、治療方面/8l 附一:經脈交會臟腑情況 附二:關於經絡實質的研究 一、認為經絡的實質是神經一體液的綜合調節功能 二、認為神經系統和經絡系統是構成針麻原理的兩個因素,兩者都不能互相取代,也不能輕易肯定一方,否定一方 三、認為經絡的實質就是神經 四、認為經絡的實質是機體的生物電現象 五、認為經絡的實質是一個獨立的類傳導系統 六、認為經絡的實質是人體控制系統 小結 第四章 病因與病理 第一節 發病 第二節 病因 一、六淫 二、疫病 三、精神致病因素 四、其他致病因素 第三節 病理 一、陰陽失調 二、升降失常 三、邪正消長 小結 第五章 診法 第一節 問診 一、問診的範圍 二、問診的要點 第二節 望診 一、望全身情況 二、望局部情況 三、望舌 四、排出物 五、小兒指紋 附一:舌診現代研究簡介 附二:指紋現代研究的資料簡介 附三:面部望診辨蛔蟲 第三節 聞診 一、聽聲音 二、嗅氣味 第四節 切診 一、脈診 附一:怪脈 附二:二十八脈分類簡表 附三:脈象現代研究資料簡介 二、按診 小結 附:病歷記錄 第六章 辨證 第一節 八綱辨證 一、表裡 二、寒熱 三、虛實 四、陰陽 五、八綱之間的相互聯繫 第二節 氣、血、津液辨證 一、氣的病證 二、血的病證 三、津液的病證 第三節 臟腑辨證 一、心與小腸病辨證 二、肝與膽病辨證 三、脾與胃病辨證 四、肺與大腸病辨證 五、腎與膀胱病辨證 六、臟腑合病的常見證型 第四節 六經辨證 一、太陽病 二、陽明病 三、少陽病 四、太陰病 五、少陰病 六、厥陰病 第五節 衛氣營血辨證 一、衛分證 二、氣分證 三、營分證 四、血分證 小結 附:參考方劑 第七章 預防與治則 第一節 預防 一、未病先防 二、既病防變 第二節 治則 一、充分調動兩個積極性 二、因時、因地、因人制宜 三、標本主次 四、正治反治 五、扶正祛邪 六、同病異治,異病同治 小結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