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原生 何寶宏 9787500175018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譯
NT$502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數字原生
ISBN:9787500175018
出版社:中譯
著編譯者:何寶宏
頁數:31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8358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1 系統介紹「數字原生」新概念
作者以「數字化轉型的終點是數字原生」「數字化轉型的主導力量是數字移民,而數字原生的主導力量只能是數字原生代」和「數字原生代現在已經長大」三個邏輯起點來全面、系統介紹「數字原生」這一概念,提出一個經濟新維度,有助於人們更好地理解元宇宙、Web3、區塊鏈、智能合約和NFT等。
2 作者為信息領域權威
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博士,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多年來一直從事雲計算、大數據等數字技術研究,在數字轉型、數字原生方面都有自己獨到見解。著有《風向:如何應對互聯網變革下的知識焦慮》《風向2:探索數字化轉型中的技術哲學》《開源法則》等。
3 名家推薦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暉、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宣傳中心總編輯王保平聯袂做序推薦。

內容簡介
數字原生是一個完全數字化的世界,數字技術和數字文化已經深入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和層面,成為人們生活、工作和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已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在數字原生世界中,人們可以更加自如地運用數字技術來獲取信息、溝通交流、娛樂消費、工作學習等,數字化程度更高,效率更高,體驗更好。
《 數字原生》這本書基於「數字化轉型的終點是數字原生」「數字化轉型的主導力量是數字移民,而數字原生的主導力量只能是數字原生代」和「數字原生代現在已經長大」三個邏輯起點來全面、系統地介紹數字原生。書中不僅介紹了數字世界的開端、原材料和動力源,即軟體、數據、算力,為數字世界賦予智慧的人工智慧、鏈上原生Web3,以及數字原生成果的集成——元宇宙,還對數字原生世界的企業管理模式、信任類型和數字原生世界經濟的治理方式、產品等進行逐一闡述,為讀者帶來一個完整的「原生世界」。

作者簡介
何寶宏
現任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互聯網與應用工作委員會主席,人工智慧關鍵技術和應用評測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主任等。發起創立了可信雲、開放數據中心委員會(ODCC)、數據中心聯盟(DCA)、雲計算開源產業聯盟(OSCAR)、可信區塊鏈推進計劃(TBI)等。曾任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互聯網研究領域主席、互聯網中心主任和技術與標準所副所長等,以及CNGI(國家級的戰略項目)專家委副秘書長、TGG(The Green Grid,綠色網格)中國諮詢委員會主席、ITU-T SG16(國際電信聯盟第十六研究組)中國代表團團長等。
從事互聯網技術、標準、產業和政策等研究20餘年,主導完成10餘項國際標準的制訂,獲得10餘項發明專利,主持完成多項國家級科研項目。
個人微信訂閱號「何所思」。

精彩書評
★何寶宏博士的《數字原生》是對數字化發展實踐和趨勢的最新洞察和思考,作者選擇了一個宏大並跨越歷史時空的視角,但又以其一貫的簡潔幽默風格,梳理了從數字革命到數字原生新階段的發展歷史、重要領域和基本規律,讀者能夠在輕鬆的閱讀氛圍中概覽數字化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並引發對當前和未來發展方向的思考。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 余曉暉
★《數字原生》一書不僅對「數字原生究竟是什麼」「數字原生來自哪裡」「數字原生將走向何方」這三大終極問題進行了解答,同時還從軟體、數據、算力、Al、Web3、元宇宙等技術和應用入手,深入分析了數字原生已經帶來的和即將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描繪了數字原生時代的場景,為更多企業和行業加快數字化轉型、制定面向數字原生時代的戰略規劃提供了參考。
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宣傳中心總編輯 王保平

目錄
第一章 從無馬馬車到數字原生
從無馬馬車到汽車 003
生產線的電力化轉型 006
錯過再等 100 年 008
像雲計算那樣的電力基礎設施 010
「不三不四」的當下 013
從轉型到原生 017
數字原生代已經長大了 020
互聯網原生 022
第二章 「原始」信息世界
印刷術革命 029
郵政的分野 032
會說話的機器 034
會移動的圖片 037
電報的遺產 040
電話改變世界 044
從無線電到移動通信 046
數字化浪潮 047
人類上鉤了 050
第三章 軟體:數字原生世界的開端
讓世界可編程 057
軟體的商業化 060
軟體的工程化 062
移動原生 App 066
雲原生應用 067
對軟體的再認識 070
開源不賣代碼賣什麼 073
開源的蔓延 075
軟體原生的世界 080
第四章 數據:數字世界的原材料
資產的數字化 087
數據的資產化 088
數字資產的天敵 090
結構化數據與數據結構化 095
流通新業態 098
數據危機 102
信息也雜訊 109
以數據為中心 110
第五章 算力:數字世界的動力源
從存力、運力到算力 115
算力是「三次能源」 121
數據中心就是計算機 123
讓計算像行雲般絲滑 125
算力的網路化 127
原生的晶元 128
算力成熟度 133
第六章 人工智慧:為數字世界賦智
從伊莉莎到 ChatGPT 139
AIGC :從判定式 AI 到生成式 AI 142
大模型:從百花齊放到一枝獨秀 145
提示工程:問題比答案更重要 148
編程的演進 149
AI 原生,AI 優先 152
爭論:革了誰的命? 154
第七章 Web3 :鏈上原生
互聯網抗核打擊嗎 159
互聯網的新岔道 163
Web3 是什麼 167
數據要素的雙向奔赴 171
被遺忘的企業間市場 178
數字錢包:網路新入口 181
NFT :創新與泡沫 183
DID :身份的解放 186
DAO :可編程組織 190
數字資產的類別 191
第八章 元宇宙:數字原生的集大成者
科幻與科技 197
前端與後端 202
元宇宙的入口 204
數字人:讓數字生命可視化 207
繞不開的遊戲 212
新圖靈測試 216
跨越三界 218
理想與現實 220
技術可行性 221
生物性隱私 223
身心問題 224
社會問題 226
第九章 數字原生企業
數字原生企業 231
大廠管理的扁平化 234
共建共享的開源組織 236
分散式的自治組織 237
通往原生之路 239
第十章 數字原生信任
通信中的信任 246
用科技創造信任 251
用科技創造信任 253
零信任與「負信任」 255
隱私計算的可用不可見 258
隱私工程:DevPriOps 262
信任的異化 264
第十一章 數字原生經濟
數字化治理 272
總是技術來背鍋 273
數字公共品 276
創造數字稀缺性 277
信息不對稱 279
開源經濟學 280
邊玩邊賺 282
加密經濟學 283
經濟學 2 0 285
第十二章 技術周期性
短周期(3—5 年) 292
次周期(7—10 年) 293
中周期(25—30 年) 295
康波周期(50—60 年) 296
炒作周期 298
監管周期 302
后 記 309

精彩書摘
摘自前言
本書的邏輯起點有:第一,數字化轉型的終點是數字原生;第二,數字化轉型的主導力量是數字移民,而數字原生的主導力量只能是數字原生代;第三,數字原生代現在已經長大了。
「數字原生代」(digital natives)一詞誕生於 21 世紀初,指那些從小就生活在數字化環境中,天然地對計算機、智能手機和互聯網等有親近感的一代人。數字原生代多出生於 20 世紀 80 年代末及之後,他們的娛樂、社交、學習、購物和工作等活動,絕大多數發生在數字世界里。這代人將數字語言視為「母語」,將數字世界視作平常而不是高科技,會顯得比較「宅」,多擅長多任務處理。
數字原生代的概念一經提出,就深受「數字移民」的歡迎,特別受數字原生代的家長和老師,以及心理諮詢師的歡迎,成了這些數字「前浪」與數字「後浪」對話的理論依據和工具。「數字移民」是一個與「數字原生」相對的概念,指那些成長於印刷機時代和電視時代的人,只是他們後來才遷徙到了數字世界。
經過 20 多年的發展,「數字原生」的概念得到了極大的豐富。一方面,從數字原生的一代或幾代人擴展到更多領域和場景;另一方面,數字技術的社會角色也從輔助性的配角升級到了基礎性的「C位」。最後,產生了不同以往的數字原生的思維和文化。
一是從數字原生的應用領域看,數字原生的概念從「原人」開始,已經進化出了原生應用軟體、原生企業形態、原生信任方式和原生經濟結構等數字世界所獨有的新物種了。這些新應用和新場景彼此相互作用,共同構成了數字世界的原生風貌。
二是從數字原生的技術角色看,數字技術已經從充當了 20 多年的「輔助工具」轉變為「基礎設施」,數字已經成為社會生產生活的基本因素和基礎工具。傳統的軟體、數據和算力等所扮演的角色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新興的區塊鏈、Web3、元宇宙和 AIGC 等技術為數字原生世界注入了新動力。
三是從數字原生的文化和思維方式看,它是以數字化、智能化、開放化、生態化和用戶中心等基本理念為指導,特彆強調創新性、數據驅動、協同合作、用戶體驗和敏捷迭代等。數字原生的思維是數字化轉型的必要條件,是數字世界中人類思維方式的一次深刻變革,也為人類思維方式的升級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徑。
簡言之,數字原生的世界以數字技術為基礎,以數字化轉型為起點,以算力為引擎,以數據為要素,以構建新型組織形態、商業模式、用戶體驗和價值體系等生態為目標,從而提高業務效率和質量,提升用戶體驗。
歷史上新技術的推廣和使用一般都會經歷原始應用、技術化轉型和技術原生三個階段,數字技術應該也不會例外(見圖 0-1)。
在技術應用的這一階段,新技術的使用會相對原始,經常會被當作一項新工具直接簡單應用,以幫助人們提高效率等。這一階段的核心作用,是用來證實新技術是有價值的。
技術在經過一段非常原始的應用方式時期后,市場變得繁榮起來,技術的應用範圍會從小眾市場擴大到大眾市場。這時,應用的廣度有了,但技術應用的深度還不夠,因為限制新技術發揮更大作用的文化、組織和管理等因素還很多,技術的簡單應用已經無法進一步提高效率了,需要對技術應用的環境做些改變了,於是技術化轉型開始了。
經過多年的技術化轉型和應用后,新技術已經不能再被稱為新技術了,而是成熟技術,技術應用最終會發展到社會化普及階段。在這一階段,一方面,為了進一步降低成本,大規模建設可以共享基礎資源的新型基礎設施就顯得尤為必要;另一方面,業界探索出能夠更好地發揮新型基礎設施價值的應用類型、企業組織形態和價值傳遞模式等,這已經是在新型基礎設施上原生出的新業態了。這時,所有應用從一出生就是新技術原生的了,而需要做技術化轉型
的「古老」應用,已經越來越稀少了。
到了技術原生代的孫子一代,他們就根本不會認為爺爺輩兒做的是高科技了。這時,新技術老化成了基礎性技術,沉澱成了新型基礎設施,化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並且孕育著新一輪的技術革命。這時,已經沒有需要轉型的了(要麼成了,要麼沒了),幾乎都是原生的了,原生已經成為一種習慣性力量。
數字化轉型的主導力量是數字移民,數字原生世界的主力軍只能是數字原生代。但現在,數字原生代已經長大了,擁有了越來越多的話語權,正逐步取代數字移民成為數字社會的中堅力量。數字世界是屬於數字移民的,也是屬於數字原生代的,但歸根結底是屬於數字原生代的。
轉型的終點是原生。
在過去,生命的生存考驗主要來自對自然環境變化的適應性。而現代,生命的生存考驗主要來自對技術環境變化的適應性 , 尤其是對以 AI 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的適應性。在過去,一門新技藝經常會存活幾代人的時間,而數字時代的人在一生中會經歷 2—3 次重大技術變革。擁抱數字化轉型,邁向數字原生,類似於生物意義上的進化,是為了在數字環境下的「適者生存」。
技術即環境,轉型為適應。 從年齡的角度看,我屬於數字移民,但三十多年來,我一直從事著計算機方面的學習和研究工作,比所有數字原生代更早接觸和學習了計算機和互聯網等方面的知識,我可能也比絕大多數的數字移民更
了解和親近數字技術,更理解數字原生代的一些想法。因此,我自詡是一個從數字移民「穿越」到數字原生代的一類人,是數字友好型的。
遠眺未來的數字原生態,希望有助於讀者,走好當下的數字轉型路。
何寶宏
2023 年 7 月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