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發與創造-中小學表達性藝術輔導理論與操作手冊 沈之菲 9787576038880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
NT$623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10*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自發與創造-中小學表達性藝術輔導理論與操作手冊
ISBN:9787576038880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
著編譯者:沈之菲
頁數:27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8338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看見學生、理解學、讀懂學生的有效方法!
什麼?塗鴉不僅能宣洩情緒,還能表達自我意識?
什麼?製作不僅能感統訓練,還能促進自我提升?
什麼?卡牌不僅能桌游,還能助力生涯規劃?
什麼?心理劇不僅能觀演,還能在課堂上玩?
什麼?沙盤除了大小沙盤,還有小物件和格板?
是的!表達性藝術輔導就是這麼「任性」!繪畫、製作、卡牌、表演、沙盤、舞動、音樂等都可以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媒介,強調自發、在乎創造,表達中覺察,表達中共鳴,表達中成長。
歷時三年,在沈之菲老師的帶領下,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名師工作室學員,即一群優秀的中小學心理工作者學理論、勤嘗試,從輔導室延伸到課堂,從個案拓展到團體,從活動實施升華到課題研究,把那些有趣的實踐工作最終凝聚成《自發與創造——中小學表達性藝術輔導理論與操作手冊》一書,呈現給大家。

內容簡介
近年來表達性藝術輔導在中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活動、個案輔導及團體輔導中有比較多的運用,但是系統的理論闡述和實踐中系列化的深入探討和呈現不多。本書就是為廣大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乃至學校心理愛好者、班主任及導師在其工作中提供可模仿、可借鑒,有理論,有步驟指導的操作手冊。
看見學生、理解學生、讀懂學生,是我們需要面對的真實任務,是建立與學生良好關係的基礎和有效方法,這本書的立意就是幫助使用者用藝術的方法,讓學生自我表達、主動參与、動用想象、與自身內在建立連接。本書對於使用者自身也會有很大的助力,我們可以藉由表達性藝術的途徑,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想象高飛,讓心靈自由,這也是本書獻給每位閱讀者的心意。

作者簡介
沈之菲,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教授,上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中心副主任,上海市中小學心理輔導協會理事長,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學校高級心理諮詢師。上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上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師工作室主持人。

目錄
第一章 表達性藝術輔導概述
第一節 表達性藝術治療的概念與發展歷史
第二節 表達性藝術治療的分類與特點
第三節 表達性藝術治療的理論基礎與治療關係
第四節 表達性藝術治療在中小學的研究與應用
第二章 繪畫藝術
第一節 原理概述
第二節 方法與應用
第一部分 自由繪畫
案例一: 奇妙的線條
案例二: 情緒塗塗樂
案例三: 指隨心動
第二部分 主題繪畫
案例一: 情緒九宮格
案例二: 我的幸福瓶子
案例三: 跨過這座山
第三部分 添畫繪畫
案例一: 一筆的力量
案例二: 手印連連看
第四部分 綜合繪畫
案例一: 青蛙的幸福之旅
案例二: 葉子的世界
案例三: 織線人生
第三章 製作遊戲
第一節 原理概述
第二節 方法與應用
第一部分 紙張類製作
案例一: 我的收心小書
案例二: 剪貼未來
案例三: 正方形旅行記
第二部分 黏土類製作
案例一: 尋找我的人格亮色
案例二: 我的童年記憶
案例三: 我的家庭水族箱
第三部分 其他工具
案例一: 紐扣小人
案例二: 我的多彩樂園
案例三: 情緒夥伴
案例四: 希望娃娃
第四章 卡牌輔導
第一節 原理概述
第二節 方法與應用
第一部分 OH卡
案例一: 圖卡敘說成長路
案例二: 打開心窗
案例三: 我的教師生涯
第二部分 微光卡
案例一: 聽見「我」的聲音
案例二: 他們看見了我的閃光點
案例三: 披荊斬棘的我
第三部分 生涯卡牌
案例一: 我的職業興趣
案例二: 發展最優能力
第四部分 情緒卡
案例一: 情緒猜猜猜
案例二: 情緒換一換
案例三: 情緒故事創編
第五章 心理劇輔導
第一節 原理概述
第二節 方法與應用
第一部分 心理劇技術在心理課堂中的運用
案例一: 與壓力為友
案例二: 與自己對話
案例三:尋找「吳優」
第二部分 心理劇小團體輔導
案例一: 我與同伴的關係
案例二: 「絲巾人生」
第三部分 互動體驗式心理劇
案例:「靜靜好煩惱」
第六章 沙盤格盤
第一節 原理概述
第二節 方法與應用
第一部分 沙盤小物件
案例一: 我與自己
案例二: 我和朋友
案例三: 我和家人
第二部分 人物格板
案例一: 我在團體中的位置
案例二: 家庭時空
案例三: 資源風暴
第三部分 團體沙盤遊戲
案例:我有好人緣——「人際交往」小團體輔導

精彩書摘
第一章 表達性藝術輔導概述本部分撰稿人: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沈之菲。
藝術治療有一段長長的歷史,始於遠古時代的洞穴壁畫,但是其被正式命名為「藝術治療」,到表達性藝術治療的提出,只有近百年的時間。
第一節 表達性藝術治療
表達性藝術治療是專有名詞,因為在中小學應用的緣故,改為表達性藝術輔導,本章仍沿用表達性藝術治療。
的概念與發展歷史
一、 原始的美術治療
自人類誕生以來,藝術的各種表現形式是每一個個體最直接的內心體驗和思想表達的途徑,這種表現形式甚至早於文字和語言的出現。繪畫起源於原始社會的洞穴壁畫,在原始社會,繪畫是人類記錄和表達的語言。這些繪畫不僅再現了原始社會的生活面貌,更是表現出原始的「生命文化」。原始人類是更接近於神性的存在,他們並不把繪畫看作是美的化身,而是一種超越自然的力量。「在古埃及時代,相傳伊姆賀特普(Imhotep)用藝術活動來治療精神病患。中國的莊子,也在其著作《莊子》一書中,主張透過對藝術的關照(contemplation),人方能超越自我。」
陸雅青 藝術治療——繪畫詮釋:從美術進入孩子的心靈世界(原書第三版)〔M〕 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3:11
可見,藝術對人來說具有釋放情感、傳遞思想的作用。在幾千年的人類藝術遺產中,不論是風格純樸的民間藝術還是富麗雄渾的宮廷藝術,它們都是人與人之間自然互動的智慧結晶,是人類自我建構、自我表現的結果。
二、 藝術治療的誕生
理論化系統化的藝術治療,其源頭可追溯到18世紀後期針對精神病患者的「道德療法」(moral treatment)過程中所用的藝術手段。而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藝術治療始於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歐洲,主要受到弗洛伊德和榮格兩位心理學家的影響。精神分析法是藝術治療的早期形式之一。當時,治療師常採用「移情」方式,分析患者隱含在藝術創作中的象徵性自我表達,揭示潛意識中不易被發覺的部分,釋放其被壓抑的情緒與慾望。受他們理論的啟發,人們逐漸認識到藝術治療的巨大潛能,此後,藝術治療開始蓬勃發展。
(一) 阿德里安•希爾與藝術治療
1942年,英國藝術家阿德里安•希爾(Adrian Hill)創造了「藝術治療」一詞
聶槃 藝術治療小史〔N〕 中國美術報,2019-4-3
。希爾在療養院進行結核病恢復時發現了繪畫的治療功效,於是開始向病友們教授繪畫和推薦藝術作品,以幫助恢復。後來希爾與英國紅十字會圖書館合作,向更多病患講解和傳播其理念,其中包括因二戰遭受心理創傷的士兵們,希爾發現透過繪畫呈現這些傷員壓抑在潛意識中的情感與衝突,有助於他們的恢復。
(二) 「英國藝術治療之父」愛德華•亞當森
此後希爾同醫生兼藝術家愛德華•亞當森(Edward Adamson)將藝術治療的方法引介到精神病院。亞當森是英國一家精神病院——尼德涅醫院(Netherne Hospital)的藝術治療項目小組成員,並在1946年到1950年間獨自領導該項目。直到1981年退休,亞當森在尼德涅醫院一直從事藝術治療的實踐工作。三十多年間,他引導數百人共創造了約6萬件作品,包含繪畫、陶瓷、雕塑等形式,使他們藉助藝術表達自我而獲得療愈。因為亞當森的貢獻和先驅作用,他被稱為「英國藝術治療之父」。經過這一系列動作,藝術治療在英國逐漸壯大,「英國藝術治療師協會」(British Association of Art Therapists,簡稱BAAT)於1964年成立
聶槃 藝術治療小史〔N〕 中國美術報,2019-4-3

英國藝術治療師協會對藝術治療所下的定義是
:繪畫藝術療法包括創作者、作品、治療師三者之間互動的過程,其中,治療師以時間、關注和清晰界定關係的方式,為患者提供創作環境、藝術媒體和最重要的——治療師本人。此過程的目的是發展象徵性的語言,接觸到不為所知的感受,並創造性地將它們整合到人格里,直至發生治療性的變化。治療師的焦點不是集中於審美特性上,而是注重治療過程,即病人的捲入過程,病人的知覺,和他們與治療師分享這個過程的可能性孟沛欣 精神分裂症患者繪畫藝術評定與繪畫藝術治療干預〔D〕 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4:20 。
(三) 「美國藝術治療之母」瑪格麗特•南姆伯格
與此同時,大西洋彼岸的美國也開始了藝術治療的探索。1958年,被譽為美國藝術治療之母的心理學家、教育家瑪格麗特•南姆伯格(Margaret Naumburg)為藝術治療作出了最早的定義,她認為「藝術創造過程是無意識與意識之間的橋樑,藝術可將內心世界投射為視覺現實」。作為弗洛伊德與榮格的追隨者,南姆伯格將藝術融入心理治療之中,以探索潛意識的奧秘。
在南姆伯格及其他早期探索者,如藝術家伊迪絲•克雷默(Edith Kramer)等人的推動下,藝術治療在美國逐漸發展起來,並成為全球藝術治療之重鎮。1960年「美國音樂治療學會」成立,1961年該領域的權威理論雜誌《美國藝術治療雜誌》創建,1965年「美國舞蹈治療聯合協會」成立。1969年全國性的專業組織「美國藝術治療協會」(American Art Therapy Association,簡稱AATA)成立
聶槃 藝術治療小史〔N〕 中國美術報,2019-4-3
,該協會負責協調全美的藝術治療項目,組織年度的學術研討會,這標志著藝術治療作為一種心理療法的地位得到確立,是美國乃至全世界藝術治療發展的里程碑。
美國藝術治療協會(1997)認為
孟沛欣 精神分裂症患者繪畫藝術評定與繪畫藝術治療干預〔D〕 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4:219
:繪畫藝術治療是運用藝術媒介、形象、創造性藝術活動和患者對作品的反應,來呈現個體的發展、能力、人格、興趣、關注和衝突的一項服務性職業。繪畫藝術治療實踐以人類發展和心理的理論知識為基礎,以包括教育、心理動力、認知、人際和其他的治療途徑在內的評估和治療為輔助,解決情緒衝突,提升自我意識,提高社交技巧,規範管理行為,解決問題和減少焦慮,輔助現實取向,提高自尊。
(四) 廣義和狹義的藝術教育
藝術治療從狹義上來說指的是視覺藝術的治療方式,包括繪畫、雕塑等,廣義上來說泛指所有的藝術類型,包括戲劇、舞蹈、音樂、美術等的治療方式。
吳明富辨析過藝術治療的概念。他指出:英文「Art」與「Arts」的翻譯都是「藝術」。前者是單數的「Art」,狹義指的是「美術」,亦即以繪畫、雕塑、拼貼等為主的視覺藝術。而「Art」之後加了「s」變成複數,廣義地含美術在內的各類型藝術
吳明富 從藝術心理治療到藝術治療:與兒童工作的省思〔J〕 國教新知,2010,57(3):117

孟沛欣也從廣義與狹義上來分析藝術治療。她認為
「從廣義上來講,當藝術活動用於心理建設的領域時,包括各種各樣的以開發創造性為目標的活動,如音樂、舞蹈、戲劇、繪畫、雕塑、制陶、戲劇、詩歌等,以這些主題為內容的藝術活動除了其本身所具有的宣洩情緒、疏解壓力的功效外,還可以起到調節精神緊張、改善心理環境的作用;從狹義上來講,這是指以繪畫藝術(fine arts)為主的視覺藝術形式在心理治療領域中充當介質時的作用過程」
孟沛欣 藝術療法:超越言語的交流〔M〕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9 。
如果把英國藝術治療師協會和美國藝術治療協會兩個定義綜合起來,就可以對藝術治療有一個全面的了解。(1)藝術治療以藝術活動為媒介,如繪畫、音樂、舞蹈、雕刻、制陶;(2)藝術治療以心理學和藝術理論為基礎,如心理分析理論、心理髮展理論、視覺思維理論;(3)藝術治療建立在治療師、患者和藝術作品三者的相互關係上,如治療師與患者的信賴關係,患者對作品的創作和洞察,治療師對作品的評估與分析;(4)藝術治療的目標是緩解情緒衝突、解決問題、減少焦慮、整合人格等。
三、 表達性藝術治療
(一) 名稱確定
「因為藝術治療中的『藝術』概念容易引起人們的錯覺,導致人們產生對藝術治療的敬畏而不敢走進其中,也有些人在創作表達時過於追求形式感的美化而限制了內心情意的表達,國際箱庭療法學會副會長山中康裕先生提出了用『表達性藝術治療』(expressive art therapy)取代藝術治療的建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