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背景下的語言規範化研究 王岩 9787307238374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武漢大學
NT$394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新媒體背景下的語言規範化研究
ISBN:9787307238374
出版社:武漢大學
著編譯者:王岩
頁數:223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8242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是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新媒體背景下的語言規範化研究」(項目編號:2015BYY024)的研究成果。王岩教授帶領研究團隊對新媒體背景下的現代漢語語言規範化問題進行了較全面的研究與探索。本課題中,研究團隊調整研究視角,確立科學語言規範觀,站到國家語言規劃的戰略高度,全方位、多角度地探討了當今新媒體背景下語言生活出現的新問題。在釐清新媒體、網路語言、流行語、外來語、字母詞、語言規範等幾個概念的前提下,通過對新媒體背景下產生的語言現象進行儘可能多的收集歸類和描寫,全面梳理,綜合分析,研究其呈現的新特徵及發展趨勢,指出新媒體背景下語言的語音、詞彙、語法及熟語運用的不規範現象,探討其產生的動因和理據。從而,研究語言規範的意義、態度、語言規範的原則,構建科學合理的語言規範標準體系,並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和建議,使這些語言現象得以規範,推動語言健康發展。同時,也從另一方面為國家制訂語言規劃提供理論依據。

作者簡介

王岩,女,教授,華中科技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博士,南陽理工學院師範學院院長,河南省語言學會副會長。主要研究方向為文化語言學、漢語熟語、語言傳播等。近年來公開發表論文20篇,其中核心期刊10餘篇;主持和參与省級以上科研課題11項,獲省級以上科研獎勵2項;出版學術專著《漢語熟語的文化認知》,參与學術著作《大學生語言能力研究》《大學生態校園建設研究》的編寫,主編《教師口語教程》《普通話教程》《大學生語言文化修養》等教材8部。曾獲南陽市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省「三八紅旗手」、河南省教育廳優秀教育管理人才等稱號。

目錄

第一章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義
(一)語言規範化促進文化的健康發展
(二)語言規範化推動語言學的研究發展
(三)語言規範化關係國家統一社會進步
三、研究內容
四、研究方法
(一)文獻研究法
(二)理論分析法
(三)實證調查法
第二章 文獻綜述
一、漢語規範化研究現狀
(一)漢語拼音方案的研究
(二)漢字簡化的研究
(三)通用規範漢字的研究
二、網路語言研究現狀
三、網路語言規範化研究現狀
第三章 概念的界定
一、相關概念的界定
(一)新媒體
(二)網路語言
(三)流行語
(四)新詞新語
(五)外來語
(六)字母詞
(七)語言規範
二、相關概念之間的關係
(一)網路語言與新媒體
(二)網路語言與流行語
(三)流行語與新詞新語
(四)外來語與新詞新語
(五)字母詞與外來語
(六)語言規範與網路語言規範
第四章 新媒體背景下語言呈現的新特徵
一、迅猛發展的新媒體
(一)新媒體在中國的發展
(二)新媒體的特點
(三)新媒體形態
二、新媒體背景下語言的新特徵
(一)新媒體背景下語言的性質
(二)新媒體背景下語言的特點
(三)新媒體背景下語言生成的文化與心理機制
(四)新媒體背景下網路語言的發展趨勢
三、傳統媒體語言受到的衝擊
四、國家通用語言受到的影響
(一)積極影響
(二)消極影響
第五章 新媒體背景下的網路語言不規範現象
一、新媒體背景下的網路語言不規範現象的表現
(一)語音上的不規範
(二)文字上的不規範
(三)詞彙上的不規範
(四)語法上的不規範
(五)符號上的不規範
二、新媒體背景下網路語言不規範的原因
(一)語言本體的原因
(二)非語言因素的影響
第六章 新媒體背景下的語言規範
一、新媒體背景下的語言規範與國家通用語言規範的關係
(一)擴大國家通用語言的容量
(二)保留現代漢語的口語化
(三)挑戰和突破國家通用語言的規範
(四)補充和發展國家通用語言的規範
二、新媒體背景下語言規範的意義
(一)新媒體背景下語言規範的學術意義
(二)新媒體背景下語言規範的社會意義
(三)新媒體背景下語言規範的政治意義
(四)國外語言規範對新媒體語言規範的借鑒意義
三、新媒體背景下語言規範研究的觀點
(一)新媒體語言規範是社會發展的需求
(二)新媒體語言規範應該更加註重語言內容
(三)語言規範應該放眼新媒體世界之外的現實世界
四、新媒體背景下語言規範的原則
(一)層次性原則
(二)包容性原則
(三)引導性原則
(四)靜態和動態相結合原則
(五)取精華棄糟粕原則
(六)課內課外相結合原則
五、新媒體背景下語言規範的具體處理
(一)語音的規範處理
(二)文字的規範處理
(三)詞彙的規範處理
(四)語法的規範處理
(五)符號的規範處理
六、新媒體背景下語言規範化工作的對策和落實
(一)調整研究視角,確立科學的規範觀
(二)加強語言規範的信息化建設
(三)完善語言規範的法律法規
(四)積極編撰新媒體語言規範的辭書
(五)提高傳統媒體的語言聲望
(六)加強學校教育的帶動作用
(七)增強社會文明道德規範監督意識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