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維新史再考 三谷博 9787208182745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上海人民
NT$432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明治維新史再考
ISBN:9787208182745
出版社:上海人民
著編譯者:三谷博
頁數:365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8254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幕末強藩追求的並非武力倒幕,卻是強化幕藩體制的「公論」。這一出發點,最終漸次發展為「王政復古」、中央集權國家的建立,並最終導致了世襲身份制的解體。本書使用「解決課題和權力鬥爭的循環」這一連貫視角,敘述其變化過程。這是幕末維新研究執牛耳者的集大成之作,近期問世的全新明治維新史。本書從近世的歷史背景談起,結合國際環境、世界秩序,注重歷史比較,呈現了從幕末到明治初年的全面圖景。作者反對明治維新史領域最常見的人物或單一對象研究,即所謂司馬遼太郎式「關於特定的某人或某個藩建功立業」的戲劇化故事,強調幕末日本各方力量(幕府、朝廷、公家、強藩等)不同政治見解的碰撞及權力博弈的過程,顛覆一直以來的歷史結論,為讀者呈現全新的明治維新敘事。

內容簡介

從根源顛覆150年來的明治維新史觀。 明治維新史研究名家的集大成之作。 同為近代革命,明治維新和法國大革命有何不同? 作為統治階級的武士為何自己發起了一場社會大變革? 幕末武士追求的究竟是什麼? 本書以圍繞公議、王政、集權、去身份化四個課題 各方的對抗與合作為主軸, 擺脫「雄藩」「志士」的傳統英雄主義敘事, 解開明治維新史的複雜謎團。

作者簡介

三谷博,1950年生於廣島縣,畢業於東京大學文學部。修完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科學研究科博士課程,專業為日本史、東亞近代史。文學博士。主要著作有《明治維新與國家主義——幕末的外交與政治變動》(山川出版社)、《佩里來航》(吉川弘文館)、《明治維新》(有志舍),編著有《東亞公論的形成》(東京大學出版會)、《給成年人的近現代史 19世紀編》(共編,東京大學出版會)等。

目錄

序言
中文版序言
序章 明治維新的前提
——全球化的第四波
一 全球化的第一波一人類的移居
二 第二波一接力式貿易與軍事遠征
三 第三、第四波一起源於西洋的地球一體化
四 十九世紀中葉的交通革命與太平洋世界
第一章 近世東亞的世界秩序
一 東亞的世界秩序構圖
二 近世日本的世界秩序構圖
第二章 近世日本的雙頭一聯邦國家
一 大名的「國家」28
二 中心一:「公儀」
三 中心二:「禁里」
第三章 近世的日本社會
——結構、動態與社會結合的變化
一 「地下」的社會
二 身份的動態一一根據職能劃分的身份
三 由「地下」向「國民」轉變
四 知識網路的形成一一超越身份與地域
第四章 十九世紀上半葉的國際環境與對外論的積累
一 東亞國際環境的變化
二 選擇鎖國政策
三 知識界的世界認識
第五章 幕末:對外政策的轉變
一 鴉片戰爭與維持鎖國的摸索
二 公儀的政策轉變一一由有限開國轉向積極開國
三 國內的抵抗與外交
第六章 幕末:政治秩序的崩潰
一 對外部壓力的技術性對應與政治體制崩壞應力的積蓄(1853-1858)
二 安政五年政變96動的成
三 到底為何種悲劇
第七章 幕末:公議,尊皇攘夷,強兵運動
一 公武和解的嘗試、幕府的強兵改革與大大名的公議運動的交錯
二 尊攘運動對政局的決定性影響
第八章 幕末:重建秩序的摸索
一 「公武合體」體制的確立與武力衝突的出現
一 「名賢侯」彙集京都與「政體一新」
二 「公武合體」體制與外部勢力
三 圍繞「合體」「公議」的攻防戰
四 「合體」與「公議」的較量(一)
——圍繞第一次征討長州的爭鬥
五「合體」與「公議」的較量(二)
對長州藩的最終處分方案與薩摩、長州的接近
第九章 維新:走向「王政」「公議」政體
——由最初的嘗試至最後的大名會議
一 長州戰爭「御威光」墜地
二 德川慶喜繼位與喪失向公議政體轉變的良機
三 最後的將軍的外交與政體一新
四 公議派四侯與將軍慶喜
第十章 維新:走向「王政」「公議」政體
——武力動員與政策、合作關係的劇變
一 薩摩與土佐的政策轉變一一武力動員與新政體構想
二 返還政權運動與舉兵的促進與展開
第十一章 維新:走向「王政」「公議」政體(三)
——兩種「王政復古」
一 德川慶喜返還政權
二 薩摩與岩倉具視一一由舉兵轉向政變
三 王政復古政變之路-公議派親德川大名的參加
四 由政變轉向內戰一一慶喜內定議定一職的幕後動與其挫折
第十二章 明治:政體變革的三年半
——「公議」「集權」「去身份」
一 「一新」的制度一一國家基本法《政體》的意義
二 戊辰內亂一一規模的限定性與次生效果的規模
三 地域間的競爭與「公議」「集權」「去身份」
第十三章 明治:急進改革與武力叛亂
一 去身份化一一身份解放政策
二 培育「國民」的措施一教育與徵兵
三 地域間統合政策一調查土地與人民、交通與通訊基礎建設
四 財政統合與家祿處分
五 留守政府的宮廷政變與征韓論政變
六 西南內亂維新動亂的終結、暴力與公論的分歧點
終章 明治維新與人類的「近代」
一 被納入全球化的交通與通訊網路
二 「東亞」的誕生
三 人類的「近代」與目本的明治維新)
終章 明治維新與人類的「近代」
參考文獻
明治維新史主要事項年表
事項索引
人名索引
後記
譯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