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環境美學基本問題 史建成著 9787522723525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
NT$566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6*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北美環境美學基本問題
ISBN:9787522723525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
著編譯者:史建成著
頁數:26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8150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的主要內容是北美環境美學基本問題。北美主要國家是美國和加拿大,其中美國最重要。的確,國際環境美學的研究北美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美國的阿諾德·伯林特、加拿大的艾倫·卡爾松是兩位代表性的人物。作為西方學者,他們的哲學觀具有相當多的共同性,但對環境這一概念的理解以及環境問題的認識有著明顯的不同。這種不同與我上面說的學術立場有直接關係。有關於此,本書有著深入細緻的分析,也有著屬於作者自己的認識。可以說,這種分析也是一個清理,將北美兩位大家的觀點講清楚了,對眾多於環境美學感興趣的讀者無疑是有啟發的,對於環境美學的深入研究也是很有幫助的。

作者簡介

史建成,男,山東莒南人,武漢大學哲學美學博士,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環境美學、中西比較美學,已在《哲學動態》《世界哲學》《旅遊學刊》《華中學術》《諸子學刊》《鄭州大學學報》等權威、核心期刊發表論文數十篇,多篇獲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之《美學》全文轉載,參編中國文聯出版社教材《美學核心素養》,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環境美學與生態美學論爭研究」(20CZX065)。

目錄

導論
第一節 本書研究意義
一 為什麼從20世紀美學傳統切入環境美學研究
二 為什麼選擇北美環境美學研究
第二節 北美環境美學的研究現狀
一 整體研究
二 個體研究
第三節 本書研究思路與方法
第一章 20世紀的美學傳統與北美環境美學
第一節 美國美學的理論背景
一 實用主義美學、分析美學的兩大理論背景
二 傳統美國美學與環境美學的關聯
第二節 北美環境美學的源出與發展
一 景觀危機的緣起與視覺品質的核心關切
二 景觀、環境、藝術話語的張力
三 美學價值與倫理價值在交融中面向實踐
第二章 審美領域的擴展:從「自然」到「環境」
第一節 自然審美的重要傳統:肯定美學
一 肯定美學的傳統
二 科學認知主義視野下的理論改造
三 功能適應性解讀中的肯定美學
四 認識論與卡爾松的自然美學
第二節 自然與人文的統一
一 審美經驗的擴大化
二 伯林特對美學領域的拓展
三 卡爾松對美學領域的拓展
第三節 環境與生活的統一
一 自然美、環境美、生態美之辨
二 環境的本性
三 環境美學走向日常生活美學
第三章 審美鑒賞的轉移:從「審美態度」到「鑒賞」
第一節 批判地繼承「無利害性」觀念
一 「無利害性」傳統與當代「審美態度」理論
二 破:作為對經驗主義「無利害性」的否定
三 立:「審美鑒賞」對於態度理論的借鑒和超越
第二節 鑒賞的「審美相關性」問題
一 「審美相關性」在20世紀的提出及演變
二 艾倫·卡爾松的拓展與「對象聚焦路徑」
三 「審美相關性」與「鑒賞」
四 「審美相關性」一定導向「必然性」嗎
第三節 鑒賞成為一切恰當審美的前提
一 環境鑒賞的多元化
二 多種模式趨向融合
第四章 審美經驗的展開:從「一個經驗」到「參与美學」
第一節 經驗主義美學的延續
一 一元論的經驗觀
二 「審美場」的境域與「交互」視角
第二節 從經驗參与走向環境美學
一 描述美學的核心方法論
二 描述美學路徑下的具體境域
第三節 審美模式的特質與論爭
一 阿諾德·伯林特的「參与模式」
二 艾倫·卡爾松的「科學認知模式」
三 兩大模式論爭焦點探究
第五章 審美價值的生態倫理化:從「大地倫理」到「自然價值論」
第一節 環境美學與價值論
一 價值論在中國
二 價值的關係性構成
三 主體、客體的區分與意義單向化
四 從線性關係模式走向環形關係模式
五 新價值論與環境審美價值
第二節 利奧波德的「大地倫理美學」
一 「大地倫理」
二 「大地倫理」的審美觀
第三節 羅爾斯頓的「荒野美學」
一 「荒野」的自然價值
二 「自然價值論」及其審美觀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