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示範劇-基訓.劇本.表演 孫惠柱 等 9787208186668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上海人民
NT$305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12*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教育示範劇-基訓.劇本.表演
ISBN:9787208186668
出版社:上海人民
著編譯者:孫惠柱 等
頁數:10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9900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大眾
這是一本指導教師如何導演成語劇的工作手冊以及學生用書。它以簡明易懂的註解模式,將戲劇教學與排演過程傳達出來。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上海戲劇學院綜合藝術教育教學研究基地的一本教材。主要用於對中小學教師進行培訓,以指導他們在各校對青少年學生開展戲劇教育的示範與普及。
成語劇是一種全新的戲劇樣式,短小精焊、有趣好玩的成語劇不僅是學習傳統文化的很好的載體,也是向全社會推廣戲劇藝術的絕妙抓手。
本書從拔苗助長、坐井觀天等耳熟能詳的12個成語出發,通過巧妙的構思,創新編劇,將古老的成語故事結合現代的故事情節和理解,以及中西文化結合的視角等,用短劇的形式表演出來。短劇既有情節,也有創意,既有古人的智慧,也有今人的巧思。而且,作者還詳細地用台詞、走位、動作、表情等的設計,將一出幾分鐘的小劇,演繹得活靈活現。

作者簡介
孫惠柱,教授、劇作家、導演。上海戲劇學院教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劇協演藝高校聯盟副主席,人類表演學旗艦學刊紐約《戲劇評論》(TDR: The Drama Review)聯盟輪值主編,英國大學戲劇聯合會學刊《戲劇及表演研究》顧問編委。曾任上海戲劇學院副院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劇協戲劇院校亞太局主任。
秦子然,上海戲劇學院戲劇導演學士、社會表演學碩士,英國東15表演學校碩士,上海戲劇學院人類表演學在讀博士生。
朱靜潔,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教育本科,社會表演學碩士研究生,香港城市大學媒體創意學院交換生。多年從事影視製作,戲劇教育。合作編劇、製作「元戲劇」《雷雨電》,導演線上話劇《理想丈夫》,互動式話劇《怪客遊戲》戲劇顧問,發表論文《「思維透明」的邏輯陷阱:小說《三體》的社會表演學分析》,合作發表論文《用線上演出普及話劇——從疫情中的非常手段到疫情后的常態化機制》。
石基正,上海戲劇學院碩士生在讀,研究方向:社會表演學。

目錄
代序 成語劇的模式與創作 孫惠柱 001
刻舟求劍 編劇:孫惠柱 導演、筆記:秦子然001
愚公移山 編劇:孫惠柱 導演、筆記:秦子然008
女媧補天 編劇:孫惠柱 導演、筆記:秦子然016
見義勇為 編劇:孫惠柱 導演:陳瑾羽 筆記:石基正023
張冠李戴 編劇:孫惠柱 導演:黃筱琳 筆記:石基正031
杞人憂天 編劇:朱靜潔 導演:陳瑾羽筆記:朱靜潔041
莊周夢蝶 編劇:孫惠柱 導演:黃小宸筆記:石基正048
庄生夢蝶 編劇、導演、筆記:朱靜潔056
坐井觀天 編劇:孫惠柱 導演:黃筱琳 筆記:秦子然063
拔苗助長 編劇:孫惠柱 導演:張冰喻 筆記:秦子然073
杯弓蛇影 編劇:孫惠柱 導演:陳瑾羽 筆記:石基正082
守株待兔 編劇:孫惠柱 導演:朱祥銘 筆記:石基正092
附錄 打擊樂:《基本節奏》 102

前言/序言
代序
成語劇的模式與創作
孫惠柱
模式:古代與現代
真的會有人為了讓禾苗長快些就到田裡去「拔苗助長」嗎?回答多半是不。這個看似十分可笑的故事出自戰國時期的《孟子》。是不是因為現代人懂了更多的科學道理,所以不再會有人拔苗助長了?其實,就是古人也未必會無知到真的用「拔苗」來「助長」;但這四個字言簡意賅地講了一個絕妙的寓言故事,口口相傳兩千多年,早就成了一個漢語世界無人不曉的「成語」。懂漢語的人都知道,它的象徵性「能指」早已大大超越了字面上的「所指」。以它的象徵意義來衡量,當今世界上「拔苗助長」的人何止萬千?像這樣的成語漢語中還有不少,如「刻舟求劍」「掩耳盜鈴」「守株待兔」,等等,本來都有具體的歷史典故,但現代人早就習慣了用它們來借古喻今。這是成語中的一大類。此外,也有很多成語並沒有明顯的時代背景,例如「見義勇為」「大公無私」等。兩大類成語都是人們經常使用的,第一類並不會因為源於古代就只能用在關於古人的故事里,事實上它們出現在當代情境中的頻率反而更高。
上海戲劇學院的戲劇教育研發團隊為了幫助普及中小學的戲劇課,編排了一批「成語劇」,收在這本《教育示範劇》第4 輯里的是12 個範例,都是時長十來分鐘的短劇。對於中小學來說,哪些成語更需要、更適合用來做戲呢?如果選沒有歷史包袱的成語,創作的自由度就大得多,「見義勇為」的故事任何時代、任何地方都可能發生。但因為成語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多數語文老師往往更喜歡有歷史典故的成語劇——這類成語相對難懂一些,更需要用直觀的戲劇形式來幫助學生理解、體驗;那些典故本身是有名的故事,穿上古裝來演「戲」,也會更像模像樣。因此,網上看到的成語劇劇照大多是穿古裝的。
本書中的《刻舟求劍》《愚公移山》《女媧補天》三劇就屬於這類較為常見的古裝成語劇,把成語背後的典故展現出來。而另一組《見義勇為》《張冠李戴》《杞人憂天》更像是「時裝」成語劇,它們的劇情不是發生在當代就是在想象中的未來。這三個劇又各有不同,成語「見義勇為」沒有特殊的歷史背景,講當代故事最方便,所以寫了一個地鐵上發生的事。「張冠李戴」可以說是有歷史典故的,但因為來源不一難以確證,就也可以隨意設定時代背景,現在的劇情就是放在不久后的將來。「杞人憂天」里的「杞人」本來是一個古代寓言的主人公,在列子的眼裡,他只是個可笑的諷刺對象;但在科學技術、科幻文藝飛速發展的今天,不仿從新的視角來看看這個兩千多年的老故事——人類對太空的科學探索就是從哲學家、科學家的「問天」「憂天」開始的,很多好萊塢災難片都是「憂天」的魔幻式展現。中國最近的兩部科幻電影巨制《流浪地球》更是出手不凡——主人公不但「憂天」,還動手開始實行既是大?想象又是細緻入微的應對措施。成語劇《杞人憂天》多少受到這個思路的啟發,可以說也是一部「憂天」之作。此外,本書中的《女媧補天》和《守株待兔》也都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人類「憂天」的母題。希望這樣的未來故事能讓成語劇不但繼續為語文老師提供幫助,也將會成為自然科學和社會政治的課堂上讓大家討論的話題。
第三組《拔苗助長》《杯弓蛇影》《守株待兔》的建構模式又別具一格,這三個劇都有一個不同於前兩組戲的共同特點:主要劇情發生在現代或者未來,但又並不只是說一下那個成語就算了,還要在全新的規定情境中把成語的歷史典故演出來,甚至再進一步對它原初的意思來點「尬評」。這樣全劇就呈現為一種古今平行的雙重結構,或者說套層結構。用學術界喜歡的術語,可以說這是一種「元成語劇」——關於成語的成語劇。可能有人會問:一共十來分鐘的小戲,有必要弄得這麼複雜嗎?當然,學術性的術語只是在學術領域里才會有用——理論上的精細分類和分析會有助於今後在實踐中創作出更多更好、形式多樣的成語劇;而對於中小學生來說,就未必需要用「元成語劇」這種生僻的術語來解釋了。但他們的老師也許會有興趣了解這種新結構成語劇形成的背景——其實恰恰就是為了學校教育的需要而開發的。
成語劇的創作、排練、演出、討論都以普及性的戲劇教育為主要目標,《見義勇為》這類時裝成語劇的教育意義直白易懂,一看就清楚。然而佔比更大的是古裝成語劇,古裝戲必須古為今用,這就需要經過一種思路和語境的轉換;語文老師教課本里的古典寓言時,多半會把重點放在現實意義這方面。而在排演成語劇時,往往是專註于演好古代的人物,把古為今用的思路轉換留給演出后的討論——但演出后沒有時間安排討論怎麼辦呢?也有的成語劇就讓穿古裝的古人直接對現代人說話——本書中的《庄生夢蝶》《坐井觀天》里就有這樣的近乎「穿越」的台詞。這些台詞究竟是古人的言論還是現代人說的話呢?處理得巧妙會很有意思,讓有些觀眾發出會心的微笑,但也有些人不大習慣接受歷史的穿越,會感覺「跳戲」。而《拔苗助長》等三個劇其實是用了一種不同的「穿越」手法,乾脆挑明了,把古今兩條線平行地展現在舞台上,直觀地提供給現代人如何運用古代寓言的範例,還可以直接討論古人的成語對於現代人是否適用這樣的問題。這種雙重結構讓主題帶有更強的辯證性,也就是說,不容易在結尾處用一兩句話來明確「點題」;這個特點可能會給相對低齡的學生帶來一定的理解難度,因此,這樣的劇也許更適用於年齡大一些的學生——甚至大學生、研究生。
這本書里還有三個特別的成語劇要單獨歸為特別的一組,主要不是因為構成模式,而是因為它們都取材於一個共同的歷史人物。成語中出現真人名字的極少,而《莊周夢蝶》《庄生夢蝶》的主人公就是莊子,講的還是同一個故事;最明顯的不同在於:前者的角色都穿古裝,而後者讓歷史人物莊子似乎是「穿越」到了既像現代又彷彿是中性的情境中——具體的服裝風格可以由導演做出不同的選擇。《坐井觀天》也有點或隱或現的「穿越」的感覺,角色可以穿古裝,也可以穿中性服裝。莊子在這個劇里是半個主人公,因為劇中的敘述者「庄柏」是中國的莊子與差不多同時代的古希臘哲人柏拉圖的合體。莊子筆下的「井底之蛙」和柏拉圖講述的「洞穴之影」都是富含哲理的著名寓言,而且故事本身也很相似,所以可以合在一起,講一講屬於「人類共同體」的帶普遍性的哲理。
創作:人設與場景
這十多個成語劇的人設、劇情的構成有不同的模式,但每個劇的創作都遵循一個同樣的原則:體量再小也必須是真正的戲劇——具有實質性的能形成足夠張力的角色行動,最好還要有懸念;成語劇不應是那種表面地圖解故事的服裝秀、cosplay 加團體操。要演成語劇,首先需要編劇的創作——這是命題作文的創作,但並不是改編。絕大多數成語只有四個字,不可能提供足夠的戲劇「改編」的素材——就是加上一小段文言故事也還是遠遠不夠的。要用一個成語來做出真正的戲劇,必須在那四個字的基礎上實質性地加角色加戲。時裝成語劇這樣做相對容易些,因為不帶典故意味著沒有歷史包袱,選材就自由得多。難的是數量佔了大多數的古裝成語劇,雖然它們本身都自帶故事,看起來容易編劇,其實未必,因為那些成語自帶的大多還不是戲劇性的故事。
戲劇性與非戲劇性故事的主要區別在於:前者具有或明顯或潛在的衝突,這就要求故事中至少有兩個有個性、有分量的人物——或者動物角色也可以。
《愚公移山》里本來就有愚公和智叟,是兩個相當理想的戲劇人物;《莊周夢蝶》只有莊子和蝴蝶,「蝴蝶」能不能以實體形象出現呢?這正是這個故事所質疑的。因此編劇只能先迴避這個難題,引進曾經和莊子有過不少辯論的惠子,讓這兩個智者的鬥嘴貫穿全劇。確定了兩個對手以後,還有一個相當大的問題,一個成語一般只突出一個主要人物,就是有了智叟、惠子這樣的對立面,也只不過是個陪襯。一強一弱的對壘就像一場不好看的球賽,戲劇中的兩個對手也要儘可能地勢均力敵。這就還需要給配角加戲,有時候主角也要加「戲」;多數情況下要加的並不是他的英雄事?,反而恰恰是他的軟肋——還要被配角及時抓住,這樣才可能造成危機,產生戲劇性的懸念。在《愚公移山》這個劇中,智叟就發現了愚公的軟肋:愚公認為子子孫孫都會永遠像他那樣繼續移山不止,但事實上子孫們未必都會那麼聽長輩的話——這剛好是很多當代年輕人面臨的大問題。這個劇的懸念就在於愚公的子孫們究竟是怎麼想的,這就還需要更多的角色——還必須是有個性的人物,而不僅僅是一群人上台做點團體操式的挖山動作。在成語劇《莊周夢蝶》中,惠子的口才比一般人認為的厲害得多,讓莊子辯逢對手,這就逼得莊子必須用更多的行動來反駁惠子、證明自己。
《庄生夢蝶》里的莊子也提到了惠子,但編劇沒讓他出現,這裏莊子的對手是一個虛構的角色,有點像個現代的年輕人——一個傾慕莊子但誤解了其思想的小迷弟小賈。這個劇的核心情節是,莊子聽了老賈的抱怨后立刻來面見小賈,當面開導他。這樣的人設呼應著成語劇創作的特殊背景——學校教育就是師生之間面對面溝通的場域。劇中還有一些動物角色,因為莊子的夢就是「夢蝶」,而他與惠子的那個著名爭辯也是關於人能不能懂得「魚之樂」,小賈對莊子的誤解和最後的恍悟都是圍繞著人與動物的關係展開的,這就在兒童劇常見的好玩的動物形象中,融進了一般只有大學生才會討論的有相當深度的哲學問題。《刻舟求劍》和《女媧補天》本來都只是一個人的故事,都必須增加角色,給主人公提供有衝突有懸念的平台來展現其魅力。女媧的對立面出於私利,不但反對她補天,還教唆人偷走她的補天石去「消滅」天上的隕星。「刻舟求劍」本來是個現代人不大容易理解的笑話,為了提高它的可信性,就在主角身邊加一個對他當眾揭短的對手——這裏「當眾」非常重要,所以還要多幾個角色,讓主角因為愛面子怕難堪而不顧現實硬撐到底。
就橫向的人物設置而言,成語劇必須精準地拓展——從成語僅有的四個字拓展開去,加人加戲。但也不能加太多,最理想的是五六個角色。近年來學校舞台上常常看到「人海戰術」——為了讓更多學生有上台露臉的機會,但實際上是使他們淪為成群結隊走過場的龍套,並不能學到戲劇表演最重要的內涵。從縱向的情節安排來看,編成語劇又要特別講究壓縮——歸併故事情節,壓縮演出時長。大多數成語故事本身的戲劇性是不夠的,除了人物過於簡單平面,還有個問題就是故事拖得太長,很難在舞台上集中地呈現。那個憂天的杞人究竟「憂」了幾天?還是幾個月呢?守株待兔的人又準備「待」幾個月還是幾年?「憂」和「待」雖然是動詞,都比較抽象,並不指代緊迫的戲劇行動。因此必須加以改造,或是將其轉化成積極的行動——把泛泛的憂天變成焦急地排隊買方舟票以逃離地球;或是借編劇手法來濃縮時間——先把「守株待兔」變成「守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