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我審美故我在 ISBN:9787522721880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 著編譯者:潘知常著 頁數:815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9858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生命美學首創於1985年。它從立足於「實踐」轉向立足於「生命」,從立足於「啟蒙現代性」轉向立足於「審美現代性」,從「認識—真理」的地平線「乾坤大挪移」到了「情感—價值」的地平線。生命美學不是關注人類文學藝術的小美學,而是關注人類美學時代美學文明、關注人類解放的大美學。 生命美學的全稱是「情本境界論」生命美學或者「情本境界生命論」美學,其中的「情本」(「興」)、「境界」(「境」)、「生命」(「生」),都正是源自中國傳統美學的核心範疇-「興」(「情本」)、「境」(「境界」)、「生」(「生命」)。因此,生命美學是中國美學傳統的弘揚與傳承。 生命美學從五個方面根本區別於實踐美學: 1 以「實踐的人道主義」區別於實踐美學的「實踐的唯物主義」; 2 以「愛者優存」區別於實踐美學的「適者生存」 3 以「自然界生成為人」區別於實踐美學的「自然的人化」; 4 以「我審美故我在」區別於實踐美學的「我實踐故我在」; 5 以審美活動是生命活動的必然與必需區別於實踐美學的審美活動是實踐活動的附屬品、奢侈品。 生命美學:「萬物一體仁愛」的生命哲學+「情本境界論」審美觀+「知行合一」的美育踐履傳統。作者簡介 潘知常,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城市形象傳播研究中心主任;澳門電影電視傳媒大學籌備委員會執行主任(2013年至今),澳門科技大學特聘教授、博導(2007年至今),曾任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創院副院長(主持工作,2010-2012);1992年被批准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993年被特聘為教授。歷任中國民主同盟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中國華夏文化促進會顧問、澳門比較文化與美學學會會長、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產業委員會委員等。目錄 開篇 從「美學問題」到「美學的問題」第一篇 美學:以「美的名義」關注人的解放 第一章 美學超越美學 第一節 超越美學的美學 第二節 生命美學的重構 第三節 巴黎手稿:生命美學的「真正誕生地和秘密」 第二章 生命美學三論題 第一節 生命美學第一論題:美學的奧秘在人 第二節 生命美學第二論題:當代美學的四個轉換 第三節 生命美學第三論題:生命視界、情感為本、境界取向 第二篇 美學作為審美哲學初論 第三章 性質視界:審美的人 第一節 審美活動的內在描述 第二節 審美活動的外在辨析 第四章 形態取向:美在境界 第一節 審美活動的歷史形態 第二節 審美活動的邏輯形態 第三篇 美學作為審美哲學再論 第五章 根源層面:「因生命,而審美」 第一節 審美活動的歷史發生 第二節 審美活動的邏輯發生 第六章 方式維度:「因審美,而生命」 第一節 審美活動的生成方式 第二節 審美活動的結構方式 第四篇 美學作為第一哲學 第七章 通過審美獲得解放 第一節 「讓一部分人先美學起來」 第二節 沒有美萬萬不能 第八章 美學與人類的未來 第一節 「天下歸美」 第二節 人成之為人 第三節 世界成之為世界 附錄 本書的基本參考文獻 後記 四十年磨一劍——關於我的「生命美學三書」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