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1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犯罪參與行為的處罰邊界-網絡時代的新展開 ISBN:9787522827896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 著編譯者:敬力嘉 頁數:31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9868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在信息通信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下,行為具備事實上的參与性已逐漸成為常態。如何區分犯罪參与行為與日常不可罰行為,已成為一般公民、企業以及司法實務部門都需要面對的難題。本書嘗試在研究範式上對刑法治理與技術治理機制進行有機融合,在基本理念上確立信息網路環境下適度前瞻的審慎刑法觀,在具體的教義學方案上引入歸責視角,以行為論與犯罪參与理論相結合為語境,以有效釐清正犯形象與前規範行為概念為前提,探索區分作為歸責結果的「犯罪參与行為」、作為歸責對象的「參与行為」以及作為歸責標準的「犯罪參与」,並釐清其各自的規範內涵,提出不同構成要件類型下對犯罪參与行為的歸責標準,以明確信息網路環境下刑法對犯罪參与行為的處罰邊界,基本完成了「目光在技術與規範、理論與實踐之間來回往返」的學術嘗試。作者簡介 敬力嘉,1991年生,武漢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文學學士,德國弗萊堡大學法學院法學碩士,武漢大學法學院法學博士,現為武漢大學法學院講師、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博士后。長期關注信息網路犯罪領域的前沿問題,在《法學評論》《政治與法律》《當代法學》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近二十篇;主持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資助項目一項,參与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課題攻關項目等科研項目多項;曾獲中國法學會第十四屆中國法學青年論壇主題徵文一等獎、第五屆全國司法文明博士生博士后論壇優秀論文二等獎等多項獎勵。目錄 第一章 信息技術發展對犯罪參与理論的衝擊第一節 形式化、現象化行為概念與犯罪參与 第二節 實質化、規範化行為概念與犯罪參与 第三節 信息網路犯罪中集體法益保護範圍的擴張與限度 第二章 實施構成要件行為的正犯形象與前規範的行為概念 第一節 社會生活中的正犯形象與構成要件行為 第二節 歸責視域下的正犯形象與前規範行為 第三章 作為舉止規範違反者的正犯 第一節 由抽象舉止規範衍生的具體個人義務 第二節 舉止規範及其衍生規範 第四章 作為禁止規範違反者的作為正犯 第一節 故意作為犯的一般禁止規範 第二節 故意作為犯的特別禁止規範 第三節 過失作為犯的禁止規範 第五章 作為命令規範違反者的不作為正犯 第一節 故意純正與不純正不作為犯的命令規範 第二節 過失不作為犯的命令規範 第三節 舉止規範類型的總結 第六章 故意作為型犯罪參与的處罰邊界 第一節 故意作為型犯罪參与的規範內涵 第二節 故意作為型犯罪參与的歸責標準 第三節 信息網路環境下故意作為型犯罪參与的刑事歸責 第七章 故意不作為型犯罪參与的處罰邊界 第一節 信息網路環境下故意不作為型犯罪參与歸責的挑戰 第二節 故意不作為型犯罪參与的歸責標準 第三節 信息網路環境下故意不作為型犯罪參与的刑事歸責 第八章 過失犯罪參与的處罰邊界 第一節 過失犯罪參与的規範內涵 第二節 過失犯罪參与的歸責標準 第三節 信息網路環境下過失犯罪參与的刑事歸責 參考文獻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