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的法學入門 (日)太田勝造 林偶之 譯 9787208182561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上海人民
NT$623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AI時代的法學入門
ISBN:9787208182561
出版社:上海人民
著編譯者:(日)太田勝造 林偶之 譯
叢書名:數字素養叢書
頁數:297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9866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這並非一本幫助死記硬背條文和判例的法學入門,而是由法學、法社會學、人工智能和腦科學等不同領域的研究人員經過多次討論,專為21世紀編寫的”新式法學入門”。
通曉法所調整之社會領域的現狀與動向,可窺法與社會的相互作用。在洞察這些相互作用基礎之上,本書各章節正是呼應變化最激烈、法律問題最頻發、最亟需運用法學的領域展開討論。從AI時代所需的、跨學科的視角開闢法學新天地。

作者簡介
太田勝造(??? ?????):1980年,畢業于東京大學法學部;1982年,東京大學大學院法學與政治學研究科碩士課程修了;曾任東京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名古屋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東京大學大學院法學與政治學研究科教授,現任明治大學法學院教授、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律師。
林偶之:西南政法大學法學博士生、日本京都大學法學研究科博士生。

目錄

前言:作為跨學科領域的法學
專欄1:鼓腹擊壤與科斯定理
專欄2:法學教育的幽默
第一章 何謂法律解釋與適用?(太田勝造)
問題設定
(一) 規則的解釋適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例子
1 交換佳餚的故事:A與B的案例
2 交換佳餚的故事:C與D的案例
3 C、D之間承諾的解釋適用
4 C的事實認定
專欄1 國民參與審判——裁判員裁判
(二)何謂法律解釋與適用?——與日常規則解釋的比較
1 法規範的基本結構
2 法律解釋與適用:涵攝判斷
專欄2 作為法律判斷的解釋
(三)何謂事實認定?——與日常規則解釋的比較
1 證據、間接事實和主要事實
2 三段論
3 經驗法則三段論模型及其局限
4 作為概率判斷之事實認定:貝葉斯模型
5 貝葉斯決策理論中的概率概念
專欄3 展望理論
(四)何謂法律推理?
1 司法三段論
2 (多種規範的法律推理
專欄4 法律解釋與適用的現狀
(五)何謂法律解釋的創造性?——基於證據基礎的法律
1 通過有效法律分工來實現
2 立法事實路徑
專欄5
第二章傳統法學與21世紀法的政策科學(太田勝造)
問題設定
(一)傳統法學的特色
1 重視比較法
2 過去傾向
3 個案傾向
4 語言操作傾向
5 排他傾向
專欄1
(二)傳統法學中的裁判模型
1 要件-效果的構想
專欄2
2 概念法學
專欄3
(三)法律的證據基礎:立法事實路徑
1 法律工具主義
專欄4
2 法律工具主義的特色
專欄5
3 法與社會的協同進化模式
專欄6 吉姆•克勞法
4 立法事實路徑
專欄7
5 立足證據的法與社會的協同進化
專欄8 “好的”協同進化與”壞的”協同進化
第三章法與意思決定(福澤一吉)
本章構成與問題設定
(一)圖爾曼的論證模型
(二)兩種論證類型:演繹推理與歸納推理
1 演繹推理
2 歸納推理
專欄1 證據的可靠性與推理的符合性
(三)引用論據解釋證據
(四)潛意識裡的論據
專欄2 911事件與論據
(五)圖爾曼模型的總結
(六)司法三段論:作出法律決定的論證方法
1 法規範
2 要件事實
(七)事實認定:法領域與科學領域
專欄3 法領域的概率觀與科學領域的概率觀之比較
(八)事實認定中的理論偏見
(九)法領域證據與科學領域證據
(十)違法收集證據排除與輔助性實驗假設
(十一)影響意思決定的邏輯謬誤
(十二)影響意思決定的認知謬誤
第四章社會秩序與法(太田勝造)
問題設定
(一)社會秩序
1 何謂社會秩序?
2 社會秩序的模型化
3 評析作為社會秩序的納希均衡
專欄1 檢察官與刑事被告人的辯訴交易
專欄2 豊川信用金庫事件
(二)法的正當性
1 多數決的期盼——梅涅勞斯定理
2 多數決的正確性——陪審定理
3 多數決的困境:循環
專欄3 各種各樣的悖論
4 法律悖論
專欄4 謊言悖論
專欄5 國際私法中的反致
(三)社會秩序的法律控制
1 法的強制性
專欄6 人們為什麼遵守法律?
2 法的正當化與說服力
3 法的信息效果
4 法的信號效果
專欄7 累贅原理
5 作為最後手段的法
第五章AI時代的法秩序(笠原毅彥)
問題設定
(一)何謂網絡社會?
專欄1 何謂互聯網?
(二)互聯網的特質與問題
1 信息的民主化
2 信息編輯者的缺席
專欄2 不能在互聯網上主張版權嗎?
3 互聯網服務供應商的責任
(三)新現象與法律應對
1 電子商務交易(EC)
專欄3 何謂六法?
2 民法
3 商法
4 民事訴訟法
5 刑法•刑事訴訟法——網絡犯罪公約
(四)影響21世紀的法律
1 從物到信息
2 網絡空間的擴大——”虛擬”空間?
3 金錢的意義——區塊鏈如何改變未來
4 GAFA(美國四大互聯網巨頭)
(五)AI對法制度的影響
第六章人工智能法律系統與法律推理模型(新田克己、佐藤健、西貝吉晃)
問題設定
(一)何謂人工智能法律系統?
(二)法律人的思維模型(法律推理)
1 基本法律推理模型
專欄1 法令轉為命題邏輯公式的難點
2 高級法律推理模式
專欄2 神經網與深度學習
專欄3 兩種類型的否定
3 律師、檢察官的論證模式(議論模式)與法官的判決模式
專欄4遊戲樹的探索
(三)邏輯程序設計語言Prolog
(四)人工智能法律系統的介紹
1 英國國籍法諮詢系統
2 判例推理系統 HYPO
3 SPLIT-UP(澳大利亞離婚案件財產分割系統)
4 混合法律推理系統: HELIC-II
5 混合法律論證系統:新HELIC-II
6 人工智能法律系統的挑戰
專欄5 機器學習在法律業務中的應用
(五)要件事實論與人工智能
第七章走向神經法學(福澤一吉)
本章的構成與問題設定
(一)腦神經科學與倫理
(二)腦神經科學與自由意志、道德判斷、個人責任
1 自由意志與李貝特實驗
專欄1 我們無法撓自己癢癢
(三)腦神經科學決定的責任能力
1 精神鑒定的問題
2 虛假供述與腦神經科學
專欄2 語言的生物學基礎
(四)神經影像學(Neuroimaging)
1 謊言測試、精神障礙鑒定與神經影像學
2 fMRI謊言測試的可重複性和有效性
專欄3:閱讀、視覺、表達障礙症
3 經顱磁刺激技術(TMS: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五)法院採用科學證據的標準
1 決定有罪、無罪與腦成像結果
2 執行處罰、刑罰與腦成像
(六)腦神經科學認知的證據能力問題研究現狀
第八章信息刑法——序章(西貝吉晃)
前言
(一)問題設定
(二)三分法模型概述(信息、數據與存在形式)
(三)信息與數據
1 思想實驗:商業秘密與電腦數據
2 信息與數據的關係
3 通過語境轉化信息價值
專欄1:淫穢信息的判斷方法
4 關於數據物理層的討論
專欄2 日本非法訪問罪的特點
專欄3 確保網絡物理層的安全運行的必要性
專欄4 語言選擇與信息:信息評價與信息傳播可能性評價的脫離
(四)存在形式:是否為有體物問題的一般討論
專欄5 數據損害與器物損害的關係
(五)貫穿整個三分法的規制?
(六)總結
第九章終章——替代結語(太田勝造)
(一)對多層次、嵌套結構人類社會的法律保護
專欄1 嵌套結構的盔珠雞社會
(二)個人跨終端的無縫連接體驗:未來的挑戰
專欄2 矛盾的人類
(三)結語
標題索引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