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歐洲帝國-從民族國家的崛起到英國脫歐 ISBN:9787213112058 出版社:浙江人民 著編譯者:斯圖爾特.斯威尼 頁數:395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9711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本書考察了從1648年威斯特發里亞和約簽訂以來,英國與法國和普魯士德國之間的關係,呈現了一份及時而又富有遠見的研究。作者認為歐洲一體化是從這三國之間的外交、經濟和文化關聯中演變而來的;隨著戰爭的破壞性逐漸增強,經濟期待不斷提升,這些國家開始拚命地想要自己存活下來。然而,這三個國家很少同時處於和睦關係之中。 雖然整個歐洲看起來好像是一個共同體,但其實不同的文化獨特性還是在某種程度上阻礙著歐洲各國的結合,所以歐洲整合始終如夢。在這樣的背景下,英國脫歐是可預見也可控的。畢竟,這些根源為聖羅馬帝國的聯邦間血脈太緊密了,所以歐盟依然是由二十七的國家組成的強大機構。英國脫歐后,將在歐盟外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而作者看到的是這樣的「保持距離」,將凸顯歐洲中心的實用主義和歷史穩定性。內容簡介 斯圖爾特·斯威尼從歷史文化方面分析了歐洲十體化的進程,並探討了英國脫歐背後的歷史原因。本書從1648年《威斯特發里亞和約》重新劃分歐洲版圖開始考察英國、法國與德國三國外交、經濟與文化等方面的關聯如何演變出了最早的歐洲一體化,也對歐洲體化的真實處境及前景給出了自己的結論——儘管整個歐洲看起來好像是一個共同體,然而不同文化的獨特性還是在某種程度上阻礙著歐洲各國的結合,歐洲整合因而始終如夢。在這樣的情況下,英國脫歐是可預見也可控的。作者簡介 李勤,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翻譯專業碩士畢業。專註中英文翻譯實踐,有大量書籍、商務翻譯、涉外陪同接待經驗,譯文主攻人文社科方向,風格忠實流暢。目錄 第一章 從神聖羅馬帝國到德意志帝國:戰爭、政治和外交,1648-1864俄羅斯:第四股力量 1648年後的歐洲:三十年戰爭的遺產和太陽王 歐洲專制主義與宗教不包容:明顯的分裂 威廉·佩恩以及早期英國的「聯邦制」 聯邦制下作為選帝侯的德國和英國 第二次百年戰爭 「太陽王」之後對「永久和平」的長期等待 普魯士與三大國,或是五大國? 歐洲及周邊的均勢 英、法的大西洋主義,沙俄-普魯士的「中歐」以及開明專制 德國和反對「自由主義」英國的「保守勢力」 5000千米外,英國被歐洲孤立 英國、法國以及「微妙的」早期自由主義 法國大革命與反封建戰爭:不團結的歐洲聯盟的誕生 康德的歐洲聯邦主義倫理觀 新查理曼大帝拿破崙:全面戰爭與分化瓦解 第二次百年戰爭的結束和普? 呈康尼繞 拿破崙與再次出現的反英情緒 維也納會議后:源於仇視的團結——聖西蒙和塔列朗的英法協定 拿破崙陰影下的法、英、普魯士-德意志民族主義 資產階級革命,但通過工業實現統一還為時過早 1848年,歐洲的「轉向失敗」 一致對抗沙皇:英國、法國和普魯士在克里米亞 第二章 從俾斯麥到英國脫歐:戰爭、政治和外交,1864-2018 俾斯麥的外交藝術以及泛濫的聯盟 1914年以前的軍備競賽和戰略聯盟 歐洲的裂縫:查理曼帝國 法、英、德之間的戰爭與和平 歐洲國家的戰爭目標:大相徑庭的使命宣言 凡爾賽宮:法、英、德和解仍未實現,但美國被孤立 失敗的英法協約、跨民族主義、戰爭和分手賠償 歐洲互聯互通的不同願景:《洛迦諾公約》對《拉巴洛條約》 法、德對抗的短暫插曲:施特萊斯曼和白里安 國際聯盟崩潰:英、法的綏靖政策 歐洲的又一次內戰 戴高樂與法國的重塑 技術官員和法、德領導人 貝文的大西洋主義對洛塔林王朝的一體化 不溫不火的戰後歐洲防務協定 1963年《愛麗舍宮條約》以及「兩個,而不是三個」 德國統一,貨幣聯盟,但歐洲仍是兩國主導的 巴爾幹半島,又一次的焦點 「9·11 事件」、2003年「反恐戰爭」和2008年金融危機:不完全是歐 洲的「歷史終結」 亞歷西斯·托克維爾、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卡爾·馬克思和英國 第三章 官房主義到科布登-謝瓦利埃:歐洲一體化經濟學,1648-1871 三十年戰爭與德國重商主義的誕生 英國重商主義與帝國和種族:歐洲特殊性 柯爾培爾和絕對重商主義 斯密、休謨和「老同盟」 鮮活的歐洲經濟學:魁奈和斯密 歐洲與兩場革命 李嘉圖、比較優勢、帝國主義和黃金 英國特殊主義與法國的效仿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經濟民族主義與關稅同盟 皮爾、科布登和《穀物法》:企業自由貿易 拿破崙三世和科布登:英法「自由主義」與特羅洛普式資本主義 世界博覽會和科布登-謝瓦利埃:如果不算整合,至少也是模仿 煤炭與戰爭:歐洲經濟一體化的障礙 第四章 俾斯麥的歐洲經濟和貨幣聯盟金本位制:歐洲一體化的經濟學,1871-2018 貨幣聯盟、固定匯率與第二次工業革命 戰爭賠款、金銀流動與歐洲解體 英屬印度和現代希臘的殖民地賣方融資:金本位制與歐洲貨幣聯盟 黃金、南非和歐洲 壟斷資本主義、銀行與列寧 銀行、政府、戰爭和幻想 歐洲經濟選擇方案之一的早期社會主義:從聖西蒙到馬克思 饒勒斯和「一戰」后的歐洲社會主義 凱恩斯、哈耶克與歐洲失業率 戰後的英國大西洋主義、馬歇爾計劃與貿易逆差 英國消費對陣法、德投資 莫內對白里安思想的顛覆:首先是經濟,然後是政治 阿登納、艾哈德與社會市場經濟 法國的「光輝三十年」與社會主義試驗:艾德禮和密特朗 撒切爾主義與孤立的新自由主義 歐洲的「第三條道路」 貨幣聯盟:兩個,而不是三個 歐洲經濟與貨幣同盟緊縮和引起麻煩的貨幣聯盟理論 歐元危機,三大國現在在哪裡? 2015年希臘再次成為歐洲世界的中心 是時候簽訂新協約了嗎? 第五章 從帝國種植園到布爾人和義和團:帝國、移民和歐洲,1648-1904 法國是歐洲和各大帝國的中心,德國則是邊緣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開拓鼓舞了英國和法國 啟蒙時期的種族主義與歐洲的一些觀念 英法軍事對抗與亞洲和美洲的「歐洲化」 移民到北美的英國人:新英格蘭,而非新歐洲 法國人對美洲的矛盾心理 盎格魯-撒克遜世界的麻煩 英國在印度的第二帝國:種植園,私人軍隊和雅利安人實驗 薩義德的東方主義與在埃及確立的歐洲觀念 克羅默勛爵在埃及 維多利亞時期種族問題、柏林國會與歐洲國際封建主義 經濟帝國主義:開普敦到開羅的鐵路和其他冒險 「世界上最重要的國家」埃及 法紹達與英法協約的開始 1900年的世界:中國、俄國與獵取鐵路特許經營權 重新繪製俾斯麥的「非洲地圖」 1900年的世界:英國的「越南」——南非 英法帝國的文化與政治影響:帝國與歐洲 法國國家償付能力與帝國:廉價的威望還是金錢的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