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研究.第一輯 崔延強 9787569727050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西南師範大學
NT$560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10*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希臘研究.第一輯
ISBN:9787569727050
出版社:西南師範大學
著編譯者:崔延強
頁數:21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8957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希臘研究》作為中希文明互鑒中心旗下的專業性輯刊,在同仁們的集體努力下,在作者們的鼎力支持下,經緊鑼密鼓、翔實周密的籌備而終於付梓了!這不僅是我們古典學者所懷揣著的一份對中希兩大古老文明的深沉的禮贊,更是社會科學學者們所希冀的一種試圖從古老智慧中吸取力量來觀照當下世界問題的有益探索。
我們把《希臘研究》定義為一種以希臘和歐洲國家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專業性輯刊,從領域上應屬?區域國別學範疇。我們欣喜地看到,區域國別學在經過一段長時間的爭鳴之後,終於塵埃落定,成為一門學科,而且被歸為”交叉類”學科。然而,對區域國別學的學科基礎、領域劃分、學術範式、研究方法等”三大體系”問題的討論並未終結,有待進一步明確的問題依然存在。從歷史遷延來看,我國”區域國別學”的生成史基本從世界史、外國語言文學、國際政治學、國際關係學、外交學、傳播學等學科源流彙聚而來,總體涉及歷史、語言文化、國際政治三大學術傳統,其學科跨度之大、研究對象之廣、研究範式之多元,大概是文科領域目前最為氣象萬千的交叉學科之一。

目錄

文化解讀
關於”希臘性”的多視角解讀
斯多亞派的世界主義與環境倫理學
教育探索
後危機時代的希臘高等教育:問題、對策與啟示
多元宗教及文化背景下的希臘跨文化教育
令人印象深刻的科學教學實驗展示了”齊普羅”——大學實驗室裡的希臘傳統精神
法律研究
現代希臘法律體系考察
社區、報紙和法庭上的罪行和罪責——(希臘)克裡特島的血仇社會案
《希臘法律概論》評述
案例分析
如何讓文明活起來?——文明互鑒智能計算與決策實驗室設計方略
希臘考古遺址的利用與保護:1975-2018年的政策與實踐
人文交流
淺析中希合作現狀與展望
絲綢之路上的古典學探源:西北師範大學與雅典大學交流項目
對外傳播視域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基於中希文明互鑒青年行——希臘帕特雷大學2023年暑期藝術、歷史、哲學夏令營案例
成果綜述
古希臘羅馬哲學學術研究成果綜述
附:2020-2024年國內古希臘羅馬研究重要成果

前言/序言
《希臘研究》,作為中希文明互鑒中心旗下的專業性輯刊,在同仁們的集體努力下,在作者們的鼎力支持下,經緊鑼密鼓、翔實周密的籌備而終於付梓了!這不僅是我們古典學者所懷揣著的一份對中希兩大古老文明的深沉的禮贊,更是社會科學學者們所希冀的一種試圖從古老智慧中吸取力量來觀照當下世界問題的有益探索。
我們把《希臘研究》定義為一種以希臘和歐洲國家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專業性輯刊,從領域上應屬?區域國別學範疇。我們欣喜地看到,區域國別學在經過一段長時間的爭鳴之後,終於塵埃落定,成為一門學科,而且被歸為”交叉類”學科。然而,對區域國別學的學科基礎、領域劃分、學術範式、研究方法等”三大體系”問題的討論並未終結,有待進一步明確的問題依然存在。從歷史遷延來看,我國”區域國別學”的生成史基本從世界史、外國語言文學、國際政治學、國際關係學、外交學、傳播學等學科源流彙聚而來,總體涉及歷史、語言文化、國際政治三大學術傳統,其學科跨度之大、研究對象之廣、研究範式之多元,大概是文科領域目前最為氣象萬千的交叉學科之一。
“交叉學科”或”學科互涉”(interdisciplinary)、”多學科”(mutidisciplinary)、”超學科”(transdisciplinary)、”跨學科”(crossdisciplinary)等概念是20世紀後半葉興起的新興學科範式,旨在突破單一學科規訓帶來的視野局限性,催生新知識的產生。問題是不分學科的,視角是多元的。拆除學科壁壘,疏通學科溝渠,在學科邊界上作業(boundary work),用心是高遠的。但毋庸置疑,在實際運行中,這些學科模式又是困難重重的。學理融通已實屬不易,學術組織體系的運行更是步履蹣跚。誰交叉誰,誰跨誰,教學科研人員如何核定跨學科績效,就是一個複雜工程!交叉學科是學術界的一道超級難題。現行交叉學科學術組織運行模式基本停留在以某個大質量的恒星學科為主體,綁定一些鬆散的衛星學科,指定它們繞其旋轉的階段。轉動一段,衛星學科往往閃爍不定,漂移出離了,留下一個孤獨的恒星原地踏步。那麼,多學科、跨學科、交叉學科究竟有沒有可能形成新的學科主體?如果有可能,又是什麼成為其之所以雷聲大雨點小、會上熱鬧交叉會後單一寂寥的根本原因?
作為學科
目錄上新生代的區域國別學能否走出這一現實困境?大概,付諸行動比紙上談兵更有價值!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說的不是先知後行,建構活動從來就是邊行邊知,邊做邊建。我們應從學術理念和學術組織上進行雙向建構,勇於走出一條前所未有的路。中希文明互鑒中心的規劃建設,正是基於多學科融合交叉的學理考量與學術實踐互為表裡的有益探索,而《希臘研究》便是這個探索過程的初生兒。我們從學理上,其一是不把區域國別研究指定為或固化為某個主體學科,然後確定其他衛星學科,不做畫地為牢、屏蔽其他學科的學術部落酋長,而是”眾聲喧嘩”,吸引多學科、多視角討論核心問題。區域國別學不是史學、語言文學、國際政治學等任何單一學科(monodisciplinary)所能為,它是一個學科集合在共同邊界上的集體作業。其二,既然是學科集合,也就不急於,也不太可能過早地固化區域國別學的研究範式和研究方法,而是同步呈現不同學科的話語方式,主張”兼性思維”,鼓勵定性與定量分析並舉,規範性和實證性研究共存,在不斷碰撞和借鑒中逐步沉澱為交叉學科”邊界作業”的方法論特質。提前圈定交叉學科研究方法,本身就是試圖切斷多學科營養通道、枯萎自身的嘗試。其三,如胡適博士講,做學問當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這大處可理解為歷史語境、時代精神、宏大命題,小處可解讀為聚焦當下具體問題、于精細環節 用功、在痛癢處著力。區域國別學也當遵循這種治學理念,大問題小切口,以小見大,發微洞幽,而非僅僅停留在宏大敘事上。區域國別學研究既非以史代論,也非有論無史,更非無史無論的經驗白描和堆砌,而是一種在歷史與理論觀照下的富有思想張力的現實問題的實證研究。當然,這是一種相當高的目標要求了。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區域國別學是一個開放的學科體系和學術體系。《希臘研究》願開闢一塊基於多學科研究某國某域現實問題的園地,也許不久的將來,撒落幾粒種子,長出幾棵屬?這個場域自身的大樹,支撐起一片”超學科整合”(transdisciplinary integration)的綠茵。這有賴於園丁們的集體汗水!是為發刊詞。謹與同行共勉!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