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第149輯 馮克力 9787547445556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山東畫報
NT$159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6*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老照片.第149輯
ISBN:9787547445556
出版社:山東畫報
著編譯者:馮克力
頁數:18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9710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老照片》是一種陸續出版的叢書,現每兩個月推出一輯。辟有「故時風物」「名人一瞬」「舊事重溫」「私人相簿」等欄目。通過刊發有意思的老照片並輔以生動活潑的文字,以獨特的視角回望百多年來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是可看、可讀的歷史讀本。本輯《老照片》中記錄了1954年東德共產黨代表團拍攝的新中國時期的上海,講述了著名作家、編劇陳白塵教授的的一生,講述了一位譯電員在南海艦隊二十年的生活經歷,收錄了庚子事變后的午門及1949年的蘇州北寺塔的歷史照片。

作者簡介
馮克力(主編),二十幾年裡致力於老照片的編輯、研究,著有《感言老照片》《當歷史可以觀看》等。

精彩書評
「共和國60年60本書」入選評語這樣評價《老照片》:
「十余年來,不斷出版的《老照片》以樸素而溫情的獨特方式定格歷史,使我們得以在過去朦朧的霞光中,重新認識和反思切身的社會生活。」
著名藝術家、作家陳丹青則說:
《老照片》「已成為全體國民的私人照相簿,人人都會在其中找到既屬於親屬、又屬於國家的記憶。這是一份持續遺失而遭貶值的記憶,《老照片》使之不斷擴展、傳遞,默默增值,有如找回了家族的遺物。它因此超越了攝影,如它徵集的文字,超越文章,是人在目睹照片之際的喃喃自語,是當一切皆盡消隕,瀕於失憶,於是有遲到的告白。」
著名歷史學者傅國涌在「為《老照片》一百輯」所寫的《收集照片便是收集世界》中說道:
「穿過歲月倖存下來的老照片,遠不僅僅是滿足人的懷舊的需要,更多的是人的尊嚴與權利被重新肯定,由此可以體悟《老照片》不是茶餘飯後的閑話,而是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在正視人的命運,是以記憶反抗遺忘之舉。」

目錄
李?潔?1954年:街拍上海
——東德共產黨代表團鏡頭裡的新中國
陳?虹?我的教授爸爸陳白塵
魏頌平?楊秋陶
????中國動力工業的創始人
——記魏如先生
侯洪恩?口述?宮玉河?整理
????我在南海艦隊二十年
黃豆米?初識馬哈只墓碑
周?建?我在魯美的學習與生活
英?子?考尋恐龍記
文?葦?爸媽的人生印跡
丁春林?父親的戎裝照
齊德智?父母的「姻緣」
施順才?影像里的親情
楊?潛?庚子事變后的午門
晏?歡?戰地記者的身影
孫孟英?一位「洋太太」的中國心
郭乾坤?幾個闖關東的章丘鐵匠
羅海源?岳?母
牛國棟?我們的自行車時代
李建華?國立音樂院校址變遷始末
譚金土?蘇州北寺塔的歷史影像
馮克力?與《老照片》永在的三位故人
封?面?立體照片:紫禁城午門前的八國聯軍和西方外交官(雲志藝術館)
封?二?張懷斌贈唐仰杜之肖像照(雲志藝術館)
封?三?航拍北平中軸線(文武)

前言/序言
與《老照片》永在的三位故人
馮克力
今年以來,有三個人的辭世,于《老照片》有切身之痛。
第一位是年初離去的曾長年擔任《老照片》特邀執行編輯的張傑先生;第二位是4月辭世的美國的《老照片》研究者愛德華·克雷布(Edward Krebs)先生;第三位是6月去世的老照片收藏家譚金土先生。這三位先生與《老照片》的相遇,都在二十多年以前,而且頗具傳奇色彩。
張傑先生原是山東省紡織廳供銷公司的一名職員,因給剛面世不久的《老照片》勘誤,與《老照片》結緣,被聘為特邀編輯,為《老照片》兢兢業業地工作了整整十七個年頭。他的專業素養和敬業態度深得讀者、作者和同事們的讚許。張傑先生去世后,大家紛紛著文懷念他(《老照片》微信公眾號里曾集中發布過),而他的許多建樹,至今令《老照片》受益。
愛德華·克雷布先生是美國的一位大學教授、歷史學者,他帶領學生來中國訪學時,在北京地鐵站的書攤上偶然見到了熱銷中的《老照片》,遂開啟了對《老照片》的研究,後來還策劃推動了《老照片》英文選本在美國的出版。尤其是他對《老照片》的獨到理解與闡釋,在很大程度上啟迪、拓展了我們對《老照片》價值的認知,茅塞頓開。對此,我曾在第109輯《老照片》的「書末感言」里有所述及。
譚金土先生則是蘇州市人民檢察院的一名檢察官,當年他受《老照片》的影響,開始收藏老照片並嘗試向《老照片》投稿,一發而不可收,收藏、研究相得益彰,成為《老照片》的一位重要作者。本輯特刊出了金土先生的一篇存稿,以為緬懷。
他們一位是供銷公司員工,一位是美國大學教授,一位是地方檢察官。他們的職業雖風馬牛不相及,國籍也不一樣,卻因《老照片》走到了一起。他們分別以編輯者、學術研究與海外推廣者、常年作者的身份,為《老照片》做出了不菲的貢獻。
他們雖然離去了,但將永遠與他們所摯愛的《老照片》同在!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