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0*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後柳田時代日本民俗學-解構與重構的研究 ISBN:9787201198170 出版社:天津人民 著編譯者:郭海紅 頁數:27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9598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1913年《鄉土研究》的創刊,標志著科學意義上的日本民俗學正式確立。1962年日本民俗學之父柳田國男離世,后柳田時代的日本民俗學逐步形成。其在民俗詞彙、學理建構、研究對象的不同層面,以批判、發展、創新的多種路徑打破了柳田民俗學的秩序與習慣思維,同時也在解構主義開放性和無終止性發展道路上,超近個體與整體的協調,踐行著重構之路。本書從整體觀層面,對后柳田時代民俗學學術史進行了初步考察,旨在更好地思考學科本質性的問題,提供一個學科建設模式的個案研究,以及國家行政層面下民眾生活文化的創生髮展。作者簡介 郭海紅,女,文學博士,山東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系教授。研究方向為日本民俗學、日本社會文化。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后柳田時代日本民俗學的解構與重構研究」、山東省社科規劃項目「日本文化資源化理論與實踐譯介研究」等。出版譯著兩部:《民俗、文化的資源化:以21世紀日本為例》《河川的歸屬:人與環境的民俗學》。在CSSCI期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先後赴日本山口大學等交流,在九州大學、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做訪問學者。目錄 導論一、他者視角下的日本民俗學研究 二、民俗學範疇下的解構主義與重構主義 三、研究意義、研究方法與基本框架 四、現狀分析與創新之處 第一章 邏各斯中心主義:柳田時代的日本民俗學傳統 第一節 柳田國男的思想 第二節 柳田時代的民俗學學科體系 第三節 柳田時代日本民俗學的特徵 第二章 秩序的打破:日本民俗文化體系的一元到多元 第一節 稻作與民俗文化一元論 第二節 芋頭、旱作與民俗文化多元論 第三節 從「多元」到「複合」:解構的無終止性 第四節 批判的路徑——福田亞細男訪談錄 第三章 重構的初探:民間信仰與民俗時間中的「污穢(晦氣)/能量枯竭態」 第一節 作為前奏的兩態體系:「日常態」與「非日常態」 第二節 第三元素的介入:從「污穢(晦氣)」到「能量枯竭態」 第三節 民間信仰與民俗時間的重構:三態理論的應用 第四節 三態體系的生成機制 第五節 三態體系視角下日本民俗學的課題與發展——波平惠美子訪談錄 第四章 解構中的重構:環境民俗學的興起 第一節 環境民俗學興起的背景 第二節 道法自然: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環境民俗學 第三節 環境民俗研究中呈現的多視角 第四節 時代呼聲下誕生的研究 第五節 來自民俗自然志的訊息——篠原微訪談錄 第五章 解構的開放性:城市民俗學的興盛 第一節 城市民俗觀的雛形 第二節 結構的打破:城市民俗研究的全面展開 第三節 多元的思維:城市民俗研究的類型與視角 第四節 開放的思想:城市民俗學概述 第五節 從生活中感悟與捕捉民俗——倉石忠彥訪談錄 第六章 重構主義下的個體與整體:鄉土語境與文化資源化語境 第一節 「故鄉」認知的衍變:兼顧與鄉土的關係 第二節 城市化進程與鄉愁能動性 第三節 民俗文化資源化的體制機制 第四節 重構主義下的個體與整體——岩本通彌訪談錄 結語 一、后柳田時代日本民俗學的批判、發展與創新 二、關於日本民俗學基因的兩點思考 參考文獻 一、日文文獻 二、中文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