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2*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往事知多少 ISBN:9787559673183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著編譯者:楊泓 頁數:259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8945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民俗是人民傳承文化中最貼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種文化。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民俗文化正逐漸消逝,尋找民俗文物,留下民眾生活的歷史,已成為一個嚴肅的課題。 本書中所述習俗涵蓋範圍極廣,不僅描述了歲時節令、人生禮儀、家族禮儀這些精神層面上的舊京民俗文化,還描繪了物質生產層面的民俗文化。書中文字栩栩如生,大人可讀,小孩能看,雅俗共賞。內容簡介 《往事知多少》這本書彙集了楊泓先生童年時期的一部分回憶。全書共收錄25個小短篇,楊泓先生在書中,將自己童年時期的經歷以一篇篇小故事的形式表現出來,生動細緻的描繪了19世紀三四十年代老北京人的生活場景、社會情態以及繁縟但又十分隆重的節日習俗。作者簡介 楊泓,男,滿族。1935年生於北京市。1953年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門化,1958年畢業。自1958年至今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原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工作,任研究員,並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特聘教授。現擔任《文物》月刊編輯委員會委員和考古月刊編輯委員會顧問。並被聘為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和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成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主要研究中國漢唐考古學、中國美術考古和古代兵器考古。先後參加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集體編著的《新中國的考古收穫》(文物出版社,1961)、《新中國的考古發現和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中國大百科全書·考古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6)等書的撰寫工作。自1958年在《文物參考資料》(現《文物》)發表論文《高句麗壁畫石墓》以來,迄今已在《考古學報》、《考古》、《文物》、《美術研究》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逾300篇。主要學術專著有《中國古兵器論叢》(文物出版社,1980;增訂本,1985)、《美術考古半世紀——中國美術考古發現史》(文物出版社,1997)、《漢唐美術考古和佛教藝術》(科學出版社,2000)、《中國古兵與美術考古論集》(文物出版社,2007)等。並與李力合著《華夏之美——中圍藝術圖鑑》(香港中華書局,1993)和《美源——中國古代藝術之旅》(三聯書店,2008)。目錄 我的乳名叫七十過年 憶兒時家中年俗 爆竹一聲響 家家祭灶王 蜜供 正月不剃頭 二月二 照房梁 三月三 拜月牙 清明不帶柳 死了變黃狗 紙老虎 七夕 蓮花燈 兔兒爺 九九消寒圖 長尾巴了冬 兒時童蒙 兒時童謠 壓步 書房 上馬餑餑 下馬面 羊肉床子、豬肉杠——舊京橫街中的店鋪組合 冬至餛飩 夏至面 馬蹄 驢蹄 油炸鬼 老北京吃帶魚?——憶舊京豬市大街魚店 送子張仙 掃晴娘 夜貓子和燕模虎 「唧鳥兒」和「毛猴」 水牛,水牛兒,先出犄角后出頭 耍耗子、耍猴和耍猴粒子 扳不倒 套圈兒 洋取燈兒 毛窩 駱駝鞍 笑破不笑補 故衣和故衣鋪 天棚,魚缸,石榴樹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