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中國式現代化與法學教育發展 ISBN:9787208185319 出版社:上海人民 著編譯者:汪後繼 彭誠信 頁數:243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9548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圍繞「中國式現代化與法學教育發展」展開,涵蓋「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法律專業博士培養」「新文科視域下的學科交叉與數字法學」「新時代紀檢監察學科建設」四大主題,旨在中國式現代化的背景下,探索涉外法治人才培養道路,推動法律專業博士培養項目的建設,回應新文科視域下的學科交叉與數字法學的快速發展,發展和完善新時代紀檢監察學科建設,不斷推動法學教育前沿理論與中國實際的結合與創新。作者簡介 彭誠信,男,1973年生,山東省嘉祥縣人。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民商法學科帶頭人。1994年起任教於吉林大學法學院,2004年任教授,2005年任博士生導師;2007年至2010年任寧波大學「甬江學者計劃」特聘教授。 吉林大學法學學士(1994)、民法學碩士(1998,師從崔建遠教授)、法理學博士(2002,師從張文顯教授),英國牛津大學法律系博士后研究(2003 10—2004 10,師從J W Har-ris教授)。曾在倫敦大學經濟學院(LSE)(2000 9—2001 9,師從J E Penner教授)、啥佛大學法學院(2014 8—2015 9,合作教授為Henry Smittl)做研究學者,在日本北海道大學大學院法學研究科任教(2003 8—2004 3)以及在台灣地區「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2010 11—2011 2)做訪問教授。 代表性作品有「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庫」《現代權利理論研究》(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從法律原則到個案規範——阿列克西原則理論的民法應用》(《法學研究》2014年第4期)、《善意取得台同效力的立法解析與邏輯證成》(《中國法學》2009年第4期)等。目錄 前言 同心共建中國式現代化,協力續寫法學教育新華章(汪後繼彭誠信)第一編 促進中國式現代化與法學教育發展 高質量構建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新格局,深層次服務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姚莉) 從實業救國到全面依法治國(王健) 甘肅政法大學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模式的理論與實踐探索(李玉基) 法學期刊在法學自主知識體系建構中的行動空間(施偉東) 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劉曉紅) 以習近平法治思想,引領涉外法治教育變革(韓強) 中國式現代化與法學教育的發展(王軼) 中國法學自主知識體系構建的幾個關鍵問題(楊松) 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的思考(蔣新苗) 行政法典的中國道路(王敬波) 數字時代地方高校法學新文科建設的探索(程雁雷) 從部門法學到領域法學的新拓展——兼談我國法學教育的改革方向(廖永安) 海洋法治學交叉學科的探索(初北平) 以主體性、原創性法學研究來建構中國法學自主知識體系 第二編 涉外法治人才培養 涉外法律人才培養——北京大學法學院的認知與實踐(潘劍鋒) 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的不同理解和行動抉擇(張志銘) 關於小語種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問題(陳雲良) 新時代中國式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的探索與特色(陳毅堅) 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的學科基礎與核心能力(馮果) 涉外法治人才國際化與本土意識的協調培養(蔣傳光) 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的重點與難點(張海斌) 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的實踐與思考(王志強) 英美法教育與涉外法治人才的探索(宋曉燕) 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的學科基礎與核心能力(梁開銀) 基於合作辦學的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探索與實踐(于銘) 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孫佑海) 紮根中國大地加強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李壽平) 涉外法治人才培養中的涉外視野培養問題(宋傑) 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的幾點經驗和面臨挑戰(李鳳章) 高層次涉外經貿法治人才培養探索與設計(喬寶傑) 全球治理視野下高端涉外法治人才的培養與應用(彭德雷) 淺談涉外航運法治人才培養(殷駿) 第三編 法律專業博士培養 法律博士培養中的改革開放(何志鵬) 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引領,推動法律專業博士學位點的建設(宋方青) 法律博士培養中的難點(黎四奇) 法律博士培養中的困惑(方新軍) 設立法律博士專業學位的展望與思考(宋華琳) 法律博士培養應注重凸顯特色(張建江) 法律專業博士設置中的問題與難題(霍海紅) 高質量發展是法律專業博士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線(汪習根) 法律博士專業學位人才培養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劉俊) 何以可能,何以可為:法律博士面面觀(黃錫生) 法律專業博士培養的路徑(蔣悟真) 關於對法律博士學位設置的幾點思考(冷傳莉) 法律博士是實現打破高校和社會之間的體制壁壘的橋樑(許中緣) 法律專業博士學位培養的幾點思考(王琦) 第四編 新文科視域下的學科交叉與數字法學 關於數字法學學科建設的認識(黃文藝) 新文科視域下的醫事法學(趙萬一) 關於交叉學科的初步思考(葉金強) 問題原本不分學科(桑本謙) 福州大學法學院新文科建設的情況介紹(黃輝) 關於學科交叉型新法學建設的淺見(方樂) 新文科視域下如何打造數字法學(劉艷紅) 新文科與數字法學建設的感想(梅夏英) 對數字法學人才培養的路徑與機制的思考(魯籬) 新文科背景下複合型法治人才培養模式(歐陽本祺) 法學交叉研究何以可能(高巍) 數字法治政府建設背景下的數字法學發展的挑戰與機遇(呂鑫) 第五編 新時代紀檢監察學科建設 紀檢監察一級學科建設的若干構想(周光權) 新時代紀檢監察學科的理論建構與實踐展開(苗連營) 關於紀檢監察學學科政治性的幾點思考(王保民) 新時代紀檢監察學科建設、困境與思路(哈書菊) 紀檢監察學的特徵與學科建設的思考(蔡軍) 淺談紀檢監察學科的制度建構功能(蔣惠嶺) 中國式現代化與紀檢監察學科建設(周長軍) 新時代紀檢監察學科建設的若干問題(陳玉忠) 跨學科交叉融合:紀檢監察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楊垠紅)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