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07*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文化自覺與中國特色文化話語體系創新研究 ISBN:9787010158655 出版社:人民 著編譯者:韓美群 著 頁數:26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9485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中華文化自覺與中國特色文化話語體系的建構,是共同統一于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實踐中的兩個相互促進、辯證互動的重要任務。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就是要打造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文化話語體系,增強中華文化自覺。本著以文化自覺為視角,立足當今時代發展的邏輯,從當代中國的現實問題和矛盾出發,總結和反思了自近代鴉片戰爭以來我國傳統文化話語轉型的艱難歷程以及中國特色文化話語體系的形成和演變過程,積極借鑒西方文化自覺和文化話語體系建設的有益經驗,在深入分析我國文化話語體系建構的現實境遇和充分尊重文化自身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提出了打造中國特色文化話語體系的具體對策和措施,強調建構中國特色文化話語體系,既要關注話語體系的形式特色,也要關注其內容特色;既要體現出時代特色,也要體現出民族特色;既要注重其本土特色,也要注重其普遍性特色。作者簡介 韓美群,湖北荊門人,現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大學者」領軍人才,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常務理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研究會副理事長、當代世界文化與文明研究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21世紀馬克思主義研究分會常務理事、中國經濟哲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應用哲學研究會理事、湖北哲學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炎黃儒學會副秘書長。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重大、重點、一般和青年項目4項,湖北省社科基金項目、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等其他項目20餘項,參与國家級科研項目10餘項。在《馬克思主義研究》《馬克思主義與現實》《哲學研究》《哲學動態》《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報刊發表學術論著130多篇,出版學術論著6部,參編教輔多部。成果獲湖北省社科成果獎3次,武漢市社科成果獎1次,《中國社會科學文摘》、《紅旗文摘》、人大複印資料、《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等全文轉載、摘錄60餘次。目錄 導論第一章 概念與內涵:文化話語體系的語義分析 一、話語的多維解讀 (一)詞源研究 (二)語言學意義上的話語研究 (三)哲學視域中的話語研究 二、話語權的立體審視 (一)話語與權力 (二)西方視域下的話語權 (三)馬克思主義視域下的話語權 三、中國文化話語體系的具象分析 (一)中國文化話語體系的本質特徵 (二)中國文化話語體系的社會功能 第二章 關聯與互動:文化自覺與話語體系的辯證關係 一、文化自覺是話語體系的精神內核 (一)文化自覺的本質內涵 (二)文化自覺對文化話語體系的導向作用 二、話語體系是文化自覺的表現形式 (一)表現在建立獨立的民族文化話語體繫上 (二)表現在實行開放的文化話語體繫上 (三)表現在發展從形式到內容創新的文化話語體繫上 三、文化自覺與話語體系的雙向互動 (一)文化自覺對文化話語體系的決定作用 (二)文化話語體系對文化自覺的能動反作用 第三章 角力與融合:中國傳統文化話語的轉型 一、鴉片戰爭的文化衝擊與中西文化的關係之爭 (一)鴉片戰爭下的文化衝擊 (二)中西文化角力與融合的過程 (三)中國傳統儒家文化的轉型視角 二、中國傳統文化的理性反思 (一)中國傳統儒家文化的特點 (二)文化衝突下的中國傳統文化反思 (三)比較視野下的中國傳統文化反思 三、馬克思主義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指引 (一)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二)馬克思主義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 (三)中國傳統文化話語轉型的展望 第四章 變遷與發展:中國特色文化話語體系的演變 一、革命文化話語體系的轉變與重建 (一)革命文化話語的轉變過程 (二)革命語境下的文化話語 二、社會主義新文化話語體系的轉型與曲折發展 (一)社會主義新文化話語體系的確立 (二)社會主義新文化話語體系的曲折發展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話語體系的確立與發展 (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語境下的文化話語體系 (二)以人為中心語境下的文化話語體系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話語體系的總特徵 四、中國特色文化話語體系變遷的歷史回望與反思 (一)文化話語體系變遷的經驗啟示 (二)文化話語體系變遷的歷史規律 (三)文化話語體系建構的時代任務 第五章 經驗與啟示:西方文化話語體系的現代鏡鑒 一、西方文化話語體系的形成 (一)西方文化話語體系形成的背景 (二)西方文化話語體系形成的階段 (三)西方文化話語體系的主要特徵 二、西方文化話語體系構建的關鍵和目標 (一)文化軟實力 (二)文化霸權 三、西方文化話語體系構建的經驗及現代鏡監 (一)西方文化話語體系構建的經驗 (二)西方文化話語體系構建的現代鏡鑒 第六章 現狀與問題:中國特色文化話語體系建構的現實境遇 一、現代化進程中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交織與碰撞 (一)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一般規定 (二)現代化進程中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交織碰撞的現實表徵 (三)推動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交織碰撞的內在機制 二、社會轉型時期多元文化的衝突與融合 (一)關於多元文化的一般規定 (二)社會轉型期多元文化衝突、融合的現實表徵 (三)社會轉型期多元文化衝突、融合的內在機制 三、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衝擊與競爭 (一)民族文化、外來文化的一般規定 (二)全球化背景下中華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衝突、競爭的現實表徵 (三)引發中華民族文化與西方文化衝突、競爭的內在機制 四、當代文化建設滯后與文化話語缺失 (一)突出的問題 (二)問題的根源 第七章 路徑與創新:中國特色文化話語體系建構的道路探索 一、挖掘中國特色文化是根本基礎 (一)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 (二)總結近代以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話語經驗 (三)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體系的吸引力是核心內容 (一)不斷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體系的科學化水平 (二)不斷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體系的大眾化水平 (三)不斷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體系的國際化水平 三、著力發展自主創新型文化產業是重要支撐 (一)大力實施「創意計劃」 (二)建設區域性特色文化產業群 (三)培育一批有實力、有競爭力的骨幹文化企業 (四)加快科技創新以提升文化產業的話語權 四、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是動力之源 (一)政府角色由管理者轉變為服務者 (二)加強文化法律制度建設 (三)加強公益性文化事業機制改革 (四)深化文化事業單位人事改革 五、提高文化傳播能力是有力保障 (一)傳播內容既要弘揚主旋律,又要提倡多樣化 (二)加強重要媒體的建設,建立立體化傳播模式 (三)積极參与重大國際活動的策劃與跟進報道 (四)對外文化傳播要講究藝術 主要參考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