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術語能力研究-理論建構與實證探索 王少爽 9787030732545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科學
NT$623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譯者術語能力研究-理論建構與實證探索
ISBN:9787030732545
出版社:科學
著編譯者:王少爽
叢書名:當代翻譯學文庫
頁數:243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9333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術語是特定學科或領域話語體系的核心要素,用於表徵相應的專業知識體系,被視為知識的基本單元。術語翻譯是現代翻譯工作的常態對象,關乎專業知識的跨語遷移和國際傳播。譯者術語能力指譯者為解決翻譯實踐中出現的術語問題所需具備的知識與技能系統,已成為現代譯者能力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譯者術語能力研究:理論建構與實證探索》將譯者術語能力置於翻譯能力研究框架之下,基於翻譯學、術語學的相關研究成果,運用翻譯過程實證研究方法,考察不同級別譯者在翻譯過程中的術語能力表現特徵,構建譯者術語能力模型及術語翻譯的工作模型,並就翻譯專業學生的術語能力培養提出教學建議。

精彩書評
術語翻譯新研究

目錄

目錄
總序 當代翻譯學文庫
前言
緒論 1
第一章 術語與翻譯研究 6
第一節 術語概說 6
第二節 術語學研究概述 10
第三節 面向翻譯的術語研究 18
本章小結 38
第二章 譯者術語能力研究的理論基礎 39
第一節 描述翻譯研究 39
第二節 實證翻譯研究 41
第三節 認知翻譯研究 56
本章小結 67
第三章 譯者術語能力的概念分析 69
第一節 翻譯能力研究概述 69
第二節 譯者術語能力的概念 75
第三節 譯者術語能力的構成分析 77
第四節 我國傳統翻譯教學中的術語能力培養 81
本章小結 83
第四章 譯者術語能力的實證研究:方法與設計 84
第一節 研究問題 84
第二節 研究方法 85
第三節 維度設計 86
第四節 被試選取 88
第五節 實驗材料 89
第六節 數據收集與分析 90
第七節 實驗程序 95
本章小結 103
第五章 譯者術語能力的實證研究:結果與討論 104
第一節 術語翻譯效率 104
第二節 術語翻譯決策 123
第三節 工具資源使用 131
第四節 術語翻譯認知 166
本章小結 186
第六章 譯者術語能力相關模型的構建與應用 189
第一節 譯者術語能力模型的修訂 189
第二節 術語翻譯工作模型的構建 198
第三節 關於譯者術語能力培養的教學建議 201
本章小結 211
結語 213
參考文獻 219
附錄 235
附錄1 翻譯測試材料 235
附錄2 合作譯員招募啟事 236
附錄3 合作譯員背景信息問卷 239
附錄4 合作譯員同意書 240
附錄5 後續訪談問題提綱 240
附錄6 國內外常用權威術語庫 242

精彩書摘
緒論
在全球化信息技術發展的今天,國際交流的順利實現有賴於翻譯,翻譯活動涉及經濟、社會、文化、科技、政治、文學等諸多領域的方方面面,需要翻譯的材料數量空前巨大,從而推動了翻譯活動的產業化進程。根據中國翻譯協會2022年4月發布的《2022中國翻譯及語言服務行業發展報告》,2021年,中國含有語言服務業務的企業共423 547家,以語言服務為主營業務的企業達9656家;以語言服務為主營業務的企業全年總產值為554 48億元,相較2019年增長11 1%。翻譯是我國語言服務行業的一項主體業務,翻譯的產業化需要大量能夠勝任翻譯工作的優秀人才提供支持。社會越來越認可翻譯院系的正規培養是為市場輸送可靠的職業翻譯人才的*切合實際的途徑(Gile,2009:1)。於是,高校成為培養職業翻譯人才的主要陣地。受這一社會需求的影響,當初的「譯員培訓」已升級為今天的「翻譯教育」。2006年,我國三所高校獲得***的批准,開始試辦翻譯本科專業。自此,翻譯在我國高校中成為一門*立的專業。2007年,15所高校獲得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開始設置翻譯碩士專業,旨在應對由社會發展帶來的巨大翻譯需求,培養高層次、應用型、職業化的翻譯人才。截至2022年8月,經過十余年的發展,我國翻譯本科專業培養院校已達301所,翻譯碩士專業學位點開設院校已達316所,我國高校翻譯專業教育實現了規模式發展。
翻譯專業在我國高校的建立,是社會翻譯活動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同時也為我國翻譯學科開拓了更為寬廣的發展空間。作為應用翻譯研究的一個重要分支,翻譯教學研究受到了學界的廣泛關注。一方面,翻譯專業的建立更加凸顯了翻譯教學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為我國翻譯學科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另一方面,翻譯教學研究的理論成果應用於翻譯專業的教學實踐,有益於提升翻譯人才的培養質量。高校翻譯專業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教學模式,才能培養出社會真正需要的翻譯人才,這是亟待翻譯教學研究有效解決的問題。可見,翻譯專業的設立對於我國翻譯學科而言,既是機遇,又是挑戰。翻譯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使學生成為能夠勝任各種形式的翻譯工作的應用型、實踐型、職業化的翻譯行業工作者。在這一目標的指引下,翻譯專業應緊密聯繫社會實際需求和翻譯行業的發展現狀,通過翻譯教學使學生具備翻譯行業所需的各項職業能力。翻譯教學研究應重在發現職業譯者所具備的職業能力與素質要求,探求翻譯專業技能培養的有效途徑,為高校翻譯專業的教學實踐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論導向。
通過回顧人類社會的發展史,我們可以發現科學與語言并行發展的歷史軌跡(鄭述譜,2003a)。現代科學技術驚人的更新速度,使得語言也隨之同步發展,尤其是專業詞彙,即術語激增,於是產生了「信息爆炸」「知識爆炸」「術語爆炸」等現象。在翻譯工作的社會實踐中,譯者需要處理的各種領域的術語數量可謂恆河沙數。術語承載著一門學科的關鍵信息,在翻譯過程中術語信息的正確傳達,對於科技知識的傳播具有重要意義。術語翻譯的質量不僅可以影響知識跨界遷移和國際共享,而且還關乎中國特色話語體系的國際構建和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實現。一名合格的譯者需要具有良好的術語應用能力,能夠成功解決不同語言間術語轉換的問題,確保知識傳播的正確無誤。
進入21世紀以來,社會的發展變化和翻譯活動的變遷,對譯者的素質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苗菊(2007)將翻譯能力分為認知能力、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三個範疇。由於社會翻譯活動的深刻變化對譯者提出了新要求,譯者的認知能力、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都需要進行相應的升級,才能適應社會翻譯活動的變化。在信息化社會中,術語是知識的重要載體,也是現代職業翻譯活動的常態工作對象。術語翻譯對譯者的認知系統提出了挑戰,要求譯者能夠認識術語的性質和特徵,掌握術語翻譯的原則與方法。術語翻譯要求譯者熟諳源語和目標語各自的術語語言特徵,準確把握源語術語的含義,並在目標語中找到合適的對應表達。交際***要包括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術語翻譯不僅要求譯者掌握術語相關學科領域的陳述性知識,充分理解術語的概念,還要具備使用信息技術進行文獻檢索的程序性知識,以便彌補自己在所涉學科領域知識上的不足。
因此,本書旨在研究21世紀社會發展變化和翻譯活動變遷對譯者的職業能力提出的新挑戰,重點針對譯者勝任翻譯工作所需的術語能力進行理論和實證探索,剖析譯者術語能力的構成要素,發現不同經驗譯者的術語能力特徵,構建有關理論模型,探討翻譯專業學生的術語能力培養問題,以期為我國高校翻譯專業的建設獻策建言。
本書將所涉譯者限定為筆譯譯者,將所涉翻譯過程限定為筆譯過程。在現代的翻譯行業中,需要翻譯的材料牽涉眾多領域,從總體上可以劃分為文學翻譯和非文學翻譯。術語大量存在於非文學翻譯中,科技翻譯尤其如此。文學翻譯中也有可能涉及術語,但是鑒於文學翻譯的藝術成分較多,翻譯的靈活性要大於非文學翻譯(李長栓,2009),所以本書將所涉翻譯文本類型限定為非文學翻譯,尤其是其中的科技翻譯,將翻譯所涉語言限定為英語和漢語。通過對研究範圍的限定,本書的重點研究對象可以進一步具體表述為:在翻譯過程中,譯者為解決術語翻譯問題所需具備的知識與技能系統,即譯者術語能力。
術語知識和技能被認為是翻譯工作中譯者所必需的一項職業素質。「術語學是一個重要研究領域,大多數從事技術翻譯的職業譯者都深知術語在他們工作中所起的關鍵作用。」(Quah,2006:105)阿爾布雷希特 紐伯特(Albrecht Neubert)認為,關於專門用途語言的知識是譯者語言能力的精髓,其中包括術語知識、句法和形態學的規範(Neubert,2000:8)。珍妮特 弗雷澤(Janet Fraser)歸納出了職業譯者應具備的六類技能,即語言技能、語篇技能、跨文化技能、非語言技能、態度技能、理論構建技能(Fraser,2000:117)。其中,同調查研究、信息技術、項目管理技能一起,術語技能被認為歸屬於非語言技能的範疇。傑弗里 薩繆爾森-布朗(Geoffrey Samuelsson- Brown)將現代譯者應具備的翻譯技能劃分為六類,即語言讀寫、文化理解、交際、決策、信息技術、項目管理,術語檢索被視為項目管理技能大類的一部分(Samuelsson-Brown,2010:2)。術語能力已成為語言服務行業從業者的一項**能力(穆雷、沈慧芝、鄒兵,2017;王華樹,2018),更是專業領域譯者翻譯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法律翻譯能力(王海萍,2019)。本書認為譯者術語能力屬於翻譯能力的縱深發展,但不能簡單地將其歸為翻譯能力下屬的某種子能力或要素。譯者術語能力研究是社會和時代變遷影響下翻譯能力研究的拓展和深化。
本書主體部分由六章組成。
**章梳理術語與翻譯研究的進展與成果,為譯者術語能力研究提供術語學方面的理論支持;論述術語的性質、功能、重要性,以及術語與普通詞彙的區別與聯繫。術語學屬於一門新興學科,本章將對術語學研究的主要內容、流派和理論進行扼要介紹。鑒於術語在翻譯工作中的重要地位,面向翻譯的術語研究已成為當前的一個研究熱點,主要包括術語翻譯原則與方法、面向翻譯的術語管理、面向翻譯的術語教育三個方面的研究內容。
第二章為譯者術語能力研究提供方法論和翻譯學理論方面的支持;概括描述翻譯研究在翻譯研究學科構架中的地位和具體研究內容;剖析實證翻譯研究的內涵;回顧翻譯過程實證研究的發展歷程,將其分為萌芽期、形成期、發展期、繁榮期四個階段,總結每個階段的特點,並詳細論述所用到的各種研究方法,包括四種形態的內省法,以及其他幾種輔助方法;闡述認知翻譯研究的理論成果,重點涉及翻譯專業技能、翻譯信息加工、翻譯策略研究等三個方面。
第三章分析譯者術語能力的概念內涵,對譯者術語能力研究進行定位;將譯者術語能力研究置於翻譯能力研究的框架之下,梳理國內外翻譯能力研究領域的學術成果,論證譯者術語能力概念的內涵,參考有關學者的相關理論論述,初步構建譯者術語能力的模型,為下一步的翻譯過程實證研究提供理論參照。
第四章陳述譯者術語能力的實證研究的研究設計,包括研究問題、研究方法、維度設計、被試選取、實驗材料、數據收集與分析、實驗程序等。*先,主要應用有聲思維、問卷調查、訪談、鍵盤記錄、屏幕錄製等方法從被試的翻譯過程中收集實驗數據,採用文本分析法獲取有關原文和譯文的相關數據。然後,根據多元數據驗證法,匯總各種來源的數據,對譯者術語能力加以交互驗證。在正式實驗之前,*先需要實施先導實驗,對擬採用的方法、材料、程序等進行測試,發現實驗中潛在的問題,從而進行研究方法和設計上的改良,避免類似問題在正式實驗中再次出現,以保證所得*終實驗結果的正確性和有效性。*后,根據修正後的實驗設計,實施譯者術語能力的正式實驗,收集譯者術語能力的相關數據。
第五章處理和匯總譯者術語能力的實證研究所收集到的不同來源的各種數據,從術語翻譯效率、術語翻譯決策、工具資源使用、術語翻譯認知四個維度對實驗數據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考察三組被試的術語能力表現的共性與個性,進而總結歸納出三組被試的術語能力的基本特徵。按照具體情況的需要,定量分析的結果將以被試個人、小組、總體三個不同層面進行展示報告,定量分析的內容包括合計、平均數、百分比等,展示形式包括表格、直方圖、散點圖等;定性分析主要用於被試的術語翻譯決策、工具資源使用、術語翻譯認知三個維度中難以量化的數據的處理分析。
第六章在對實證研究的結果分析的基礎上,對理論構建部分所提出的譯者術語能力的構成模型進行再思考,探查其中的缺陷與不足之處,進而對其加以完善與修訂,並試圖構建出譯者術語翻譯過程的工作模型,並基於此進一步探討實證研究的結論與相關模型的應用與啟示意義,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資源建設四個方面,討論翻譯專業學生的術語能力培養的實現方法與途徑。
**章 術語與翻譯研究
本章將*先介紹術語與術語學的基本情況,包括「術語」的定義、術語與普通詞彙的區別與聯繫、術語學的發展歷史、術語學的主要流派、術語學的研究內容。然後,從術語翻譯原則與方法、面向翻譯的術語管理、面向翻譯的術語教育三個方面綜述面向翻譯的術語研究的相關成果。
**節 術語概說
一、「術語」的定義
人類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思想和知識的不斷豐富。在古代,我國有老子、孔子、孟子等諸子百家的學術爭鳴,西方有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蘇格拉底等哲學思想家,他們對生活中各種現象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