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公司合規管理實務指引 中郵理財有限責任公司 9787519782955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法律
NT$560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0*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理財公司合規管理實務指引
ISBN:9787519782955
出版社:法律
著編譯者:中郵理財有限責任公司
頁數:32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9302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以《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理財公司內部控制管理辦法》等監管要求為依據,融合了信託、基金等資管行業合規管理的監管標準、通行邏輯與實踐,梳理形成理財公司合規管理的實務操作依據。在理財公司規範運行、穩健發展之際,本書對提升理財公司合規管理水平,加強機構規範化經營具有重要意義。本書重在體現通用性和規範性,將散見在各個規範性文件的要求按照特定模塊進行歸集和整理,通過探尋立法意圖、資管法律理論與行業實踐,形成具有邏輯性、體系性的研究成果及實務指引。

作者簡介
中郵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郵理財),主要從事發行公募理財產品、發行私募理財產品、理財顧問和諮詢等資產管理相關業務。
公司於2019年12月獲批成立。成立以來,中郵理財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服務實體經濟的號召,堅持高標定位,全面落實規範第一、轉型為本的總基調,實現了轉型攻堅、回歸本源、築牢基礎、優化結構的良好效果,呈現出規範化、專業化、市場化發展新局面。中郵理財致力於建設成為以客戶為中心,審慎穩健、專業開放、創新領先、價值卓越的一流銀行系資產管理公司。公司及產品多次榮獲”銀行理財公司金牛創新獎”“銀行理財產品金牛獎”等50余項重要獎項。
立足新發展階段,中郵理財將堅守”受人之托,代客理財”的發展本源,不斷深入踐行金融的政治性、人民性,在迎接新機遇、新挑戰中主動融入高質量發展,在服務實體經濟、提高居民收入中發揮重要作用。

目錄

目 錄
第一章 境外資管行業的起源與發展001
一、資管行業的起源 001
二、資管行業的全球化、多元化發展 005
第二章 國內資管行業發展歷程及主要資管子行業法律體系分析009
一、國內資管行業發展歷程 009
二、資管行業法律體系梳理與分析 011
第三章 理財行業”三維”法律體系模型的構建分析044
一、理財行業基本法律研究的邏輯基礎——金融與法的視角 045
二、理財行業法律合規管理工作面臨的新挑戰 045
三、構建理財行業”三維”法律體系分析模型 047
第四章 公司治理053
第一節 理財公司設立、變更與終止 053
第二節 公司治理的主體與職責 058
一、理財公司股東 058
二、董事會、監事會、高級管理層 062
三、首席合規官 066
第三節 從業人員行為管理 067
一、從業人員資格認定 067
二、從業人員行為規範 068
第五章 理財公司產品的合規管理071
第一節 理財產品分類 071
一、按照募集方式不同劃分 071
二、按照運作方式不同劃分 072
三、按照投資性質不同劃分 072
第二節 理財產品發行的合規管理 073
第三節 理財產品銷售的合規管理 075
一、銷售機構的基本合規管理 076
二、銷售文件要求 083
三、銷售人員及行為管理 088
四、代銷的合規管理 093
第四節 理財產品風險準備金的計提和管理 099
第六章 理財公司投資的合規管理101
第一節 理財產品資產投資的合規管理 101
一、理財產品資產投資管理過程中的法律問題分析 101
二、理財產品資產投資的基本合規管理 111
三、理財投資近年處罰案例 126
第二節 自有資金投資的合規管理 129
第七章 投資者權益保護132
第一節 投資者權益保護的內控機制要求 132
第二節 投資者適當性管理 138
一、合理劃分理財產品風險等級 138
二、合理劃分投資者風險承受等級 139
三、理財產品風險等級與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 141
四、私募產品的合格投資者確認 143
第三節 投資者個人信息保護 144
第四節 客戶服務及投訴處理 147
第五節 投資者的其他權利 155
第八章 信息披露161
第一節 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 161
第二節 信息披露的基本內容 162
一、披露要求 162
二、公募理財產品披露內容 178
三、私募理財產品披露內容 181
四、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展示 182
第三節 信息披露的基本渠道 184
第九章 關聯交易186
第一節 關聯方管理 187
一、認定標準 187
二、信息報告相關監管要求 193
第二節 關聯交易管理 193
一、認定標準 194
二、主要類型及計算方法 196
三、內部審批流程和信息披露程序 197
四、禁止性規定 200
第三節 內部交易 202
一、認定標準 202
二、監管原則 203
第四節 產品間交易 203
第十章 估值核算206
第一節 總體要求 208
第二節 會計核算 211
第三節 估值管理 217
一、估值基本方法 217
二、金融工具常見估值方法 219
第四節 託管規定 221
第十一章 數據管理與數據安全224
第一節 金融數據治理能力建設的法律框架 224
第二節 數據管理的基本內容 226
第三節 數據安全的基本內容 231
第十二章 反洗錢、反恐怖融資243
第一節 反洗錢工作基本要求 244
第二節 客戶身份識別和客戶身份資料及交易記錄保存 249
第三節 可疑交易管理 270
第四節 客戶洗錢風險評估 287
第五節 業務洗錢風險評估 293
第六節 機構洗錢風險自評估 298
第七節 反洗錢系統管理需求 314
第八節 反洗錢報告要求 316
後 記322
收起全部

前言/序言
前 言
《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發佈以來,資管行業快速轉型,資管行業回歸資產管理本質,按照”功能監管”“統一監管”的思路,資產管理行業開啟了從頂層設計到各細分資管領域的規則重構進程,作為《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催生的理財公司應勢而生。新格局下理財行業潔淨起步、正本清源,逐步回歸”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的業務本源,走出了獨具特色的普惠金融轉型道路。2018年9月26日,原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原銀保監會)公佈實施《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作為《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的配套實施細則,用於規範銀行理財業務的運作管理。2018年12月2日,原銀保監會頒佈《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2019年7月20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頒佈《關於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有關舉措》,理財公司陸續走向前臺。2022年8月,原銀保監會發佈施行《理財公司內部控制管理辦法》,要求理財公司建立全面、制衡、匹配和審慎的內控管理機制和組織架構。2022年11月,原銀保監會就《銀行業監督管理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界定了包含理財公司在內的監管對象和範圍,進一步完善監管機制。2022年12月,原銀保監會發佈《銀行保險機構消費者權益保護管理辦法》,明確銀行保險機構承擔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主體責任與消費者誠實守信義務,進一步充實和完善監管部門審慎監管與行為監管並重的監管體系。2022年以來,商業銀行個人養老金業務方興未艾,《關於擴大養老理財產品試點範圍的通知》《關於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關於規範和促進商業養老金融業務發展的通知》《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商業銀行和理財公司個人養老金業務管理暫行辦法》相繼發佈,政府與銀行監管機構全力支持個人養老金投資銀行理財產品業務蓬勃發展,配套系統建設也逐步落地。
理財公司依靠承接母行理財產品、合資理財公司依託中外方股東優勢,成為資管市場新勢力,與公募基金、保險資管、券商資管等成熟資管機構共同競爭居民財富管理業務。整體來看,理財公司發展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理財公司陸續成立,數量較為平穩。進入2022年,理財公司繼續保持穩健發展態勢,機構數量平穩增長。截至2022年年底,共有31家理財公司獲批籌建,其中30家獲批開業,銀行及理財公司理財產品合計餘額27 65萬億元,較年初下降4 41%。其中,理財公司產品餘額22 24萬億元。未來,監管對於新設理財公司的態度或將趨於謹慎,中小銀行或將很難拿到理財子公司牌照。
第二,理財產品整體規模仍居首位。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統計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共有260家銀行機構和29家理財公司累計新發理財產品2 94萬隻,同比增加1 42萬隻;累計募集資金89 62萬億元(含開放式理財產品在2022年開放週期內的累計申購金額)。截至2022年年底,全國共有278家銀行機構和29家理財公司有存續的理財產品,共存續產品3 47萬隻,同比下降4 41%;存續餘額27 65萬億元,同比下降4 66%,這一數據僅高於公募基金規模1萬億元(截至2022年年底,公募基金資產管理規模合計達26 68萬億元)。2022年是《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過渡期結束後實施的元年,商業銀行理財業務面臨著不小的壓力:
一是產品轉型壓力和新產品市場接受度壓力。綜合來看,2022年銀行理財的產品募集數量與存續數量均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這也是轉型陣痛期的體現。
二是淨值型產品比例大幅增加。隨著老產品的持續壓降和新產品的不斷發行,產品結構淨值化轉型進程顯著。截至2022年年底,淨值型理財產品餘額26 40萬億元,占比95 47%,較去年同期增加2 52個百分點;非淨值型產品餘額僅為1 25萬億元。銀行理財全面淨值化大幕已經拉開,理財市場面臨全新變化,同時出現新的難題。例如,估值方法調整之後,使用攤余成本法面臨嚴格限制,理財產品淨值波動隨之加大;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監管要求收緊,銀行理財亟待尋找新的發力點。
三是理財產品更加多元化,產品體系更加完善。理財產品不再是”類存款”的代名詞。國有及股份制銀行及其理財子公司產品體系較為完整,主要有固收類產品、”固收+”產品、混合類產品、權益類產品。
四是投資者力量不斷壯大,結構不斷優化。《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發佈以來,銀行理財產品投資門檻大幅降低,產品種類不斷豐富,投資者數量持續增長。截至2022年年底,持有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數量為9671萬個,較年初增長18 96%。其中,個人投資者新增1508 09萬人;機構投資者新增33 28萬個。截至2022年年底,個人理財投資者數量為9575 32萬人,占比99 01%;機構投資者數量為95 95萬個,僅占比0 99%。機構投資者增加給理財市場帶來長期穩定資金,有利於理財資金更好地服務於實體經濟。投資者理財需求不斷增加,銀行理財產品種類亦隨之不斷豐富,期限結構日趨多樣,機構體系更加完善,覆蓋投資者數量持續增長,努力為投資者實現更穩定的財產性收入。截至2022年年末,存續銀行理財產品3 47萬隻,全年為投資者創造收益8800億元。其中,銀行機構累計為投資者創造收益3602億元;理財公司累計為投資者創造收益5198億元,同比增長1 45倍。2022年各月度,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2 09%。
進入大資管時代,理財公司與以公募基金等為代表的其他資管機構,既有合作,又存在相互競爭。相較於公募基金公司,理財公司有其自身的優勢。一是理財公司的投資範圍更廣。理財公司不僅可以投資標準化投資標的,也可以將非標納入投資範圍,更易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絕對收益。二是理財公司擁有更為強大的客戶基礎。理財公司的客戶基礎是龐大的個人投資者,而理財公司以”固收+”產品為主導逐步延伸出的綜合產品體系也非常符合個人投資的投資偏好,因此無論是客戶基礎還是產品體系,都決定了理財公司擁有強大的客戶基礎。三是理財公司是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可以滿足高淨值客戶背後企業的融資需求,提供投融資一體化的全金融服務。
目前,理財公司處於”潔淨起步”的關鍵時期,亟須構建與自身業務規模、特點和風險狀況相適應的內控合規管理體系,為依法合規和穩健運行提供堅實保障,進而推動理財行業高質量發展。對比公募基金等資管機構,理財公司在治理結構、投研能力和監管體系方面目前尚存在不足。因此,理財公司作為具備獨立法人資格的新型資管機構,有必要儘快構築全面有效的合規管理體系,增強法治觀念和合規意識,更好履行受託管理職責和信義義務,推動理財公司行穩致遠。
本書以《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理財公司內部控制管理辦法》等監管要求為根本遵循,融合了銀行、基金等資管行業合規管理的監管標準、通行邏輯與最佳實踐,梳理形成理財公司合規管理的實務操作依據。因此,在理財公司規範運行、穩健發展之際,本書對提升理財公司合規管理水平,加強機構規範化經營具有重要意義。本書重在體現通用性和規範性,將散見在各個規範性文件的要求按照特定模塊進行歸集和整理,通過探尋立法者意圖、資管法律理論與行業實踐,形成具有邏輯性、體系性的研究成果。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