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應用數學研究所四十年歷程 (1979-2019) 9787030728517 中國科學院數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科學
NT$1,068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應用數學研究所四十年歷程 (1979-2019)
ISBN:9787030728517
出版社:科學
著編譯者: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應用數學研究所
頁數:32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9359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簡體書】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應用數學研究所四十年歷程 (1979-2019) 787030728517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應用數學研究所

內容簡介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應用數學研究所成立於1979年,由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創建。四十年來,應用數學研究所為數學的基礎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為國家科技和經濟發展,為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應用數學所四十年曆程:1979-2019》收集和彙編了應用數學研究所1979—2019年發展歷程中的部分相關材料,以茲紀念應用數學研究所成立四十周年,繼承老一輩科學家的優良傳統,弘揚應用數學研究所的創新文化,促進應用數學及相關學科的發展。主要內容包括歷史概述、學科方向、桃李芬芳、人與事。

目錄

目錄
一、歷史概述 1
歷史傳承 3
創建:1979年 4
1979—1998年 5
1999—2019年 12
二、學科方向 17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19
微分方程與計算物理 33
運籌學與信息科學 46
三、桃李芬芳 57
四、人與事 83
華羅庚 85
華羅庚概覽 85
華羅庚學術傳記 86
緬懷與回憶 101
華先生從事應用數學事業的點滴回憶 110
華羅庚部分著作 116
丁夏畦 118
丁夏畦概覽 118
丁夏畦學術傳記 119
丁夏畦先生二三事 128
丁夏畦若干圖片資料 131
馬志明 134
馬志明概覽 134
馬志明學術傳記 135
馬志明與ICM和ICIAM 147
馬志明若干圖片資料 151
嚴加安 156
嚴加安概覽 156
嚴加安學術傳記 159
嚴加安若干圖片資料 165
王壽仁 169
王壽仁學術傳記 169
越民義 178
越民義學術傳記 178
中國運籌學的泰斗—越民義教授 183
秦元勛 199
秦元勛學術傳記 199
劉璋溫 210
劉璋溫簡介 210
劉璋溫若干圖片資料 212
桂湘雲 214
桂湘雲簡介 214
吳方 216
吳方學術傳記 216
五味人生 芳留心間 224
吳方若干圖片資料 229
方開泰 231
方開泰學術傳記 231
在應用數學研究所的歲月 242
方開泰若干圖片資料 249
第一章祥蓀 251
第一章祥蓀簡介 251
王世坤 256
王世坤簡介 256
韓繼業 258
韓繼業學術傳記 258
堵丁柱 268
堵丁柱學術傳記 268
堵丁柱若干圖片資料 286
張鎖春 288
張鎖春的若干回憶 288
Malliavin與應用數學研究所的學術交流 299
中德合作項目 302
中德合作項目「Stochastics and Real World Models」 302
附錄 311
應用數學研究所歷屆領導班子 313
應用數學研究所歷屆研究室設置 317

精彩書摘
一、歷史概述
歷史傳承
新中國成立后,剛建立不久的中國科學院於1950年著手籌建數學研究所。由著名數學家蘇步青任籌備處主任,周培源、江澤涵、華羅庚、許寶騄任籌備處副主任。1951年1月,政務院批文任命華羅庚為即將成立的數學研究所所長(1979年,華羅庚同時兼任新成立的應用數學研究所所長)。1952年7月1日數學研究所正式成立,地址設在清華園內,確立了純粹數學與應用數學協同發展的方針。
1953年上半年,數學研究所共有科研人員32人,其中專任研究員5人,副研究員5人,助理研究員6人。1954年1月,第二機械工業部(二機部)九院理論部副主任秦元勛應華羅庚之邀調入數學研究所任副研究員。1956年劉璋溫從日本東京大學留學歸來,到概率統計組工作。後來,秦元勛、王壽仁、越民義於1980年都擔任了應用數學研究所**任副所長。
1956年,中央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簡稱「12年
科技規劃」)。根據該發展規劃,數學研究所在保障數學各重要方向協調發展的同時,重點發展微分方程、概率統計、運籌學等與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關係密切的學科,為日後應用數學研究所的成立奠定了基礎。事實上,這些當時計劃重點發展的學科方向正是日後應用數學研究所的主流方向。同年,我國頒發*屆中國科學院科學獎金(後來成為國家自然科學獎)。在自然科學部分全部3項一等獎中,數學研究所獲得了2項,即華羅庚的「典型域上的多元複變函數論」和吳文俊的「示性類與示嵌類的研究」。
1961年,在錢學森、華羅庚、許國志的倡導下,中國科學院將力學、數學兩個研究所中從事新興應用學科運籌學的室組合併,在數學研究所內成立了運籌學研究室,這就是後來應用數學研究所運籌學研究室的前身,其中也有一部分從事運籌學研究和應用的人員於1979年進入系統科學研究所。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華羅庚在全國推廣優選法、統籌法,深受各界的歡迎。毛澤東主席在1965年給華羅庚的信中寫道:「華羅庚同志,來信及平話,早在外地收到。你現在奮發有為,不為個人,而為人民服務,十分歡迎。聽說你到西南視察,並講學,大有收穫,極為慶幸。專此奉復,敬頌教安。」此處「平話」即指華羅庚所著《優選法平話》。
1960年,經黨中央批准,第二機械工業部(二機部)調秦元勛和郭永懷、程開甲、陳能寬等106名高中級技術骨幹加入核武器研製隊伍。1972年,秦元勛重回數學研究所,並在中國*先提出和發展 「計算物理學」,為後來應用數學研究所「計算物理研究室」的成立奠定了基礎。1973年,嚴加安被中國政府派往法國進修,學習隨機分析。1977年3月,華羅庚領導成立了「中國科學院應用數學研究推廣辦公室」,它是後來應用數學研究所優選法與管理科學研究室的前身。
創建:1979年
20世紀70年代末,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階段,特別是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的召開,使我國迎來了科學的春天。在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氛圍下,數學界的科研人員努力追趕國際數學前沿,使得純粹與應用數學各個領域的工作都得到全面迅速的推進,走上了健康發展的軌道。隨著經濟建設的全面深入展開,國家對應用數學的發展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由於學科發展需要,根據中國科學院決定,除了繼續發展數學研究所以外,1979年10月13日經國務院批准,成立了應用數學研究所和系統科學研究所。
新成立的中國科學院應用數學研究所的**任所長,由時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學部委員、數學研究所所長華羅庚兼任,潘純同志任**副所長,秦元勛、王壽仁、越民義三位任副所長(1980年正式任命)。應用數學研究所成立時有四個研究室,即概率統計研究室、微分方程與計算物理研究室、運籌學研究室、優選法與管理科學研究室,共有50餘人。部分人員名單如下:
研究員:華羅庚、秦元勛、王壽仁、越民義
副研究員:桂湘雲、韓繼業、劉璋溫、劉尊全、潘一民、吳方、徐光煇
助理研究員:安鴻志、安萬福、蔡晨、曹晉華、陳德泉、陳培德、陳兆國、程侃、董澤清、杜金觀、方開泰、方偉武、顧嵐、郭紹僖、計雷、賴炎連、李之傑、劉彥佩、那吉生、裴定一、田克俊、王建方、吳國富、項靜恬、徐偉宣、徐新紅、徐中玲、嚴加安、章祥蓀、周子康、朱堯辰
高級工程師:賀霖
1980年,應用數學研究所成立**屆學術委員會,成員為華羅庚、王壽仁、秦元勛、越民義、龔昇、宋健、談鎬生,學術委員會秘書由吳方、陳德泉擔任。
1979—1998年
這是一個人才培養、力量聚積的時期,是應用數學研究所學科擴展的時期,也是應用數學研究所迅速在國內外擴大知名度的時期。
自1978年**批研究生進入數學研究所和應用數學研究推廣辦公室學習,到1988年經全國博士后管理委員會批准在應用數學研究所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應用數學研究所建立了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
1980年9月25日至10月17日,以華羅庚為團長的中國數學家代表團訪問了美國26所大學和3家公司,代表團成員有程民德、秦元勛、王元、戴新生、丁夏畦、蕭樹鐵、石鍾慈、葉彥謙、蘇鳳林。此後,應用數學研究所國際學術交流逐漸增多。同年,華羅庚任中國數學會運籌學分會**屆理事長。
1981年,華羅庚主持召開了一次高規格的多複變函數國際會議(杭州),浙江省委主持了招待會。這是改革開放后,一次具有歷史意義的重要的數學國際會議。
多複變函數杭州會議,1981年
1982年,「原子彈氫彈設計原理中的物理力學數學理論問題」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應用數學研究所秦元勛在9人獲獎名單中排名第7。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