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學的日本化-近世日本京學派思想研究 劉瑩 著 9787522825472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
NT$814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儒學的日本化-近世日本京學派思想研究
ISBN:9787522825472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
著編譯者:劉瑩 著
叢書名:北京大學海上絲路與區域歷史研究叢書
頁數:40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9285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儒學日本化」的提出雖然始於明治以後,然而其歷史進程的展開集中體現在江戶時期,尤以京學派朱子學的崛起為典範。誕生於日本江戶初期的京學派,以藤原惺窩為始祖,以林羅山、松永尺五、木下順庵、室鳩巢、新井白石、雨森芳洲等為代表人物,是日本儒學史上非常具有承前啟後意義的重要學派。
《儒學的日本化:近世日本京學派思想研究》主要以儒學的日本化為線索,對京學派的儒者群體及其思想進行考察和歸納,通過分析其促進儒學日本化的三條進路,即助力朱子學在日本的官學化、庶民化和神聖化,多維度地呈現儒學深入日本社會的動態進程,並在東亞理學的「環流」之中對其進行重新定位。

作者簡介
劉瑩,四川宜賓人,中國人民大學講師,北京大學東北亞研究所兼職助理研究員。北京大學哲學系、東京大學人文社會系研究科聯合培養博士,北京大學日語系博雅博士后,成均館大學韓國哲學系客座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日本儒學史、韓國儒學史、東亞思想文化。出版專著《氣象與風俗:荻生徂徠儒學思想研究》,整理古籍《白雲觀志·附東嶽廟志》,在《哲學動態》、《中國哲學史》、《現代哲學》、Acta Orientalia Academiae Scientiarurn Hung(A&HCI)、KCI、「中國研究集刊」(日本)等國內外刊物發表論文多篇,主持科研項目多項。

目錄
序一
序二
序章 作為方法的儒學:論儒學式近代化
第一節 時間序列:江戶朱子學的發展脈絡與分類
第二節 空間延展:從「日本」到「東亞」
第三節 時空的匯聚:儒學式近代化
第四節 京學派概觀:定義、分類及特點
第一章 「儒學日本化」進路之一:儒學的官學化
第一節 日本朱子學之獨立:藤原惺窩「脫佛入儒」
第二節 官學化的起點:林羅山與「製作」的邏輯
第三節 官學化的前奏:室鳩巢與日本「義士」
第二章 「儒學日本化」進路之二:儒學的庶民化
第一節 援佛釋儒:松永尺五之「逆格義」
第二節 「古學」開山:木下順庵與儒學轉型
第三節 安東省庵與武士轉型
第三章 「儒學日本化」進路之三:儒學的神聖化
第一節 聯神排佛:貝原益軒與理之氣化
第二節 新井白石與「正名主義」
第三節 雨森芳洲與儒家神道
終章 「儒學日本化」進程的詮釋與反思
第一節 「儒學日本化」進程與京學派再定位
第二節 「儒學日本化」的反思:被塑造的「異質」
參考文獻
後記

前言/序言
值此劉瑩博士《儒學的日本化:近世日本京學派思想研究》刊行之際,作為她的指導老師,我感到由衷的喜悅,並送上誠摯的祝賀。一直以來,並未出現以「京學派」為主題的專著,就此而言,此書有著開創性的重要意義。
日本朱子學「京學派」之名,在中國學界的著述中並不多見,然而其中的佼佼者,如藤原惺窩、林羅山、室鳩巢、新井白石等人,均是日本儒學史上極為重要的人物。長久以來,中日學界有一種比較流行的觀點,即把京學派視為「朱子學的精神奴隸」,認為其思想理論「照搬中國」,「無創新之見」,因此忽視了對京學派的深入探究。本書仔細研判了有關京學派的各種見解,並經過審慎的文獻考察,找到了全新的視角重新梳理京學派的發展脈絡,這就是從「儒學日本化」的角度分析京學派學者是如何竭盡所能運用各種方式促進儒學在日本的在地化發展的。從這一維度出發,彰顯了京學派超出文本詮釋的豐富而多元的內容。
本書以京學派主要人物的思想為主線展開論述,除了日本儒學史上常見的惺窩、羅山外,作者還認真考察了松永尺五、木下順庵、雨森芳洲等流傳資料較少的儒者並給予了深入而恰切的分析。以尺五為例,以往學者往往以「抄襲」或者「入佛」視之,認為其儒學思想不僅沒有超出朱子學的理論體系,而且明顯摻雜了許多佛教的思想。但本書作者另闢蹊徑,以尺五在《彝倫抄》中的論述為依據,認為尺五之所以通過日本社會已然熟悉的佛教解釋儒學經典,是自覺而有意為之,尺五正是要通過「叨以世俗之俚語膚說綱常之大猷」,使居於社會下層的童蒙書生、販夫走卒甚至異教徒都可以了解儒學的綱常。如此一來,尺五以佛釋儒不是儒學水平低下所致,反而是深刻認識到日本社會以佛教為主的現狀後作出的明智之舉。作者以紮實的文獻資料為依據,對京學派諸儒詳加剖析,使得京學派朱子學者在儒學日本化進程中的重要作用得以呈現。
本書的內容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對具體人物的傳世文獻進行細緻而深入的考察,從而開闢新的思路;二是對京學派整體的發展脈絡進行鋪陳,突出其在促使儒學深入日本社會方面所動員的各方面力量。前一部分的研究修正了日本儒學史著述中常見的一些不夠準確的提法,如指出藤原惺窩是「脫佛入儒」而非「排佛入儒」,一字之差,可見作者考據之細密。而後一部分的內容更加豐富,尤其是作者以「降格」為視角,將林羅山推動儒學正統化、松永尺五援引佛教教義解釋儒學思想、室鳩巢通過塑造赤穗「義士」的形象傳播儒學的忠孝觀、貝原益軒著力寫作童蒙之「訓」以促進儒學深入日本社會等努力統一起來,以此論證京學派朱子學者在文字詮釋之外的功力,多有創新之見。
作者對京學派思想的研究,不僅有著強烈的問題意識導向,而且能把文獻分析與經典詮釋結合在一起,在廣泛吸收已有學術成果的基礎上,把京學派的研究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度。
本書並非傳統意義上的靜態的人物思想研究,其格局在於以京學派之一斑洞見東亞知識之「環流」,誠如本書在終章中指出的:「以宋學為代表的新儒學從中世開始進入日本,在近世不斷生根發芽,到18世紀末比較廣泛地傳播開來,又在明治維新的東西交匯中『逆輸入』中國,對包括儒學在內的中國傳統文化的近代轉型起到了殊為重要的作用。以此『環流』反觀京學派的位置,那麼其正好處於促使儒學在近世日本生根發芽的階段。」在東亞知識的「環流」之中,本書著力刻畫了京學派朱子學者們對於推動儒學日本化進程所作出的貢獻,深度發掘並重新定位其思想意義,體現出作者廣闊的學術視野。
以儒家思想為主體、以儒釋道三家及其他學派互動互融為特徵的中國傳統文化,在各個歷史時期源源不斷地向東亞各國傳播,包括日本在內的東亞各國,結合自己的歷史傳承和國情,把中國傳統文化本土化、內在化為本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並與中國文化交流互鑒,互相促進,共同發展,從而形成了在世界文化中獨具特色的東亞文化圈,對全人類的文化發展和文明進步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在研究東亞文化時,不可能離開中國文化;在研究中國文化時,也不能無視東亞文化。在東亞文化圈中,儒家文化無疑居於最重要的位置。劉瑩博士的這部新著,以闡釋日本京學派朱子學代表人物的思想為主題,探討儒學的日本化問題,不僅在日本儒學的研究方面有所開新,對於研究中國儒學和東亞文化圈中的儒學亦有參考價值。
本書作者注重在儒學日本化的動態過程中通過文本的細緻分析,深入解讀京學派朱子學者的思想。書中對京學派朱子學者的定位絕非泛泛而論,而是在紮實的文獻分析的基礎之上得出的可靠結論,確有發前賢所未發之處,實為日本思想史研究領域之力作。期待以此書的出版為契機,出現更多研究日本儒學的新成果。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