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義大利美學精粹 周憲 蒂齊亞娜.安迪娜 9787305264641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南京大學
NT$560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0*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當代義大利美學精粹
ISBN:9787305264641
出版社:南京大學
著編譯者:周憲 蒂齊亞娜.安迪娜
叢書名:當代學術稜鏡譯叢
頁數:43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9276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當代學術稜鏡譯叢》自2000年以來,已譯介百余部域外學術佳作。複合光通過「稜鏡」便分解成光譜,叢書以「稜鏡」為名,意在通過所選篇什,折射出國外知識界的歷史面貌和當代進展。叢書下設25個子系列,涉及哲學、社會學、文學理論、藝術理論、媒介研究等諸領域,囊括了眾多域外著名學者的代表作、新作,如讓?鮑德里亞的《消費社會》、居伊?德波的《景觀社會》、海登?懷特的《敘事的虛構性》、C 賴特?米爾斯的《白領》、邁耶?夏皮羅的《繪畫中的世界觀》等,旨在通過譯介實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標。
☆ 繼法國理論風靡西方思想界之後,義大利思想接踵而至。本書是全面反映20世紀義大利美學的經典讀本。
☆ 書中翻譯了20世紀以來在國際美學界有重要影響的義大利學者的文章,共計20篇。本書主編之一周憲教授為南京大學文科資深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另一位主編安迪娜教授是都靈大學哲學教授,而都靈大學是義大利哲學和美學的搖籃,本書可謂了解當代義大利美學的重要指南。
☆ 本書展現了跨學科的美學線索,關注諸如電影、音樂、數字技術、街頭藝術與法律等領域,為中國學界敞開一扇新的窗口,以期實現中西美學界的雙向交流。
☆ 義大利哲學不同於其他傳統,它一直在美學和藝術哲學領域保有重要地位。本書關注在作品中展現特定理論特徵的作者,這些20世紀享有最高國際聲譽的義大利哲學家們已努力對美學進行反思,使其成為走向哲學的通道。

內容簡介
本書選取20世紀以來在國際美學界有重要影響的義大利學者的文章,將其結集成書,旨在向國內學者介紹義大利美學研究的卓越成果,為國內的美學研究開闊視野、提供借鑒。
義大利這座美學重鎮,孕育了一批又一批哲學家、美學家。他們當中,既有大名鼎鼎的哲學家艾柯,又有很多活躍在當今美學界的義大利學者。他們從不同的學科領域出發,闡發對美學的種種真知灼見——德勒茲研究、社會本體論、音樂本體論、藝術哲學、視覺藝術、語言哲學、文學哲學、意象理論、分析和大陸美學、詮釋學和德國唯心主義、即興美學、政治哲學、概念主義、表達與表徵,心靈哲學、意識理論、電影哲學、社會哲學,林林總總,不一而足,都成為學者們探討美學的獨特視角。

作者簡介
關於主編
周憲 南京大學文科資深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11)。
蒂齊亞娜?安迪娜 是都靈大學哲學教授、Labont研究中心主任、哥倫比亞大學和波恩大學研究員、俄羅斯ITMO大學客座教授。
關於譯者
何琳 天津外國語大學英語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從事翻譯研究與實踐,曾漢譯多篇美國著名美學家理查德?舒斯特曼的作品。

目錄
001 / 1 當代藝術中的美與規範性 蒂齊亞娜?安迪娜
019 / 2 電影藝術可以教會哲學什麼?——奧森?韋爾斯論虛構、
生成和生命 達妮埃拉?安傑盧奇
042 / 3 音樂與技術的可複製性:範式的轉變 亞歷山德羅?阿爾博
060 / 4 街頭藝術與法律的哲學指南 安德烈亞?巴爾迪尼
072 / 5 虛構實體是哪種對象? 寶凱樂
109 / 6 意想不到的即興創作和藝術創造力 亞歷山德羅?貝爾蒂內托
134 / 7 古典美學之美與存在 詹尼?瓦蒂莫
144 / 8 藝術在精神和人類社會中的地位 貝內代托?克羅齊
156 / 9 作為體驗哲學的美學 保羅?安傑洛
170 / 10 實踐之美:概念藝術欣賞 戴維?達?薩索
200 / 11 審美判斷的形成與演繹:舊二分法之外法 布里齊奧?德西代西
216 / 12 味與鑒賞力:難以分辨的同義詞 安伯托?艾柯
234 / 13 物質何以重要? 毛里齊奧?費拉里斯
261 / 14 形象、語言、圖形:觀察與假設(節選) 艾米利奧?加羅尼
275 / 15 數字技術、藝術與技術創新 彼得羅?蒙塔尼
291 / 16 藝術:表演與闡釋 路易吉?帕萊松
312 / 17 感受差異 馬里奧?佩爾尼奧拉
325 / 18 自我否定圖像:走向異常圖像學 安德里亞?皮諾特
337 / 19 移動影像的數字秘密 恩里科?特龍
361 / 20 藝術實踐與控制辯證法 斯特凡諾?韋洛蒂
377 / 譯名對照表
389 / 譯後記

精彩書摘
☆ 藝術似乎正在實現哥白尼之後尼采關於人類的預言:它正「朝著未知滾動」,沒有終點,沒有方向。
☆ 生命活動就像虛構的力量,欺騙、嘲弄、刺眼而誘人。
☆ 藝術品是一件社會性物品、人工製品,在不透明的介質上,以刻痕的形式展現了事物的表象。

前言/序言
序言
周憲
本書是一個中意文化交流的產物,源起於幾年前安迪娜教授隨都靈大學代表團訪問南京大學,我和她閑聊時突發奇想,決定編一本《當代義大利美學精粹》,兩人一拍即合。但好事多磨,一晃好幾年過去了,現在終於到了為這本書寫序言的時候了。
繼「法國理論」風靡西方思想界之後,「義大利思想」接踵而至。20世紀的義大利哲學和美學的影響力基於克羅齊的著作,而之後似乎一直不那麼有世界性的影響。然而,60年代以降,詹尼?瓦蒂莫和安伯托?艾柯是個例外,他們風頭十足。但總體上看,尤其是中國學界,對20世紀的義大利美學知之不多。直到20世紀90年代,隨著阿甘本走紅國際學術界,義大利美學再次進入漢學界並引發了廣泛的興趣和關注。
正是在此語境中,一本全面反映20世紀義大利美學的讀本顯得很有必要。本書主編之一蒂齊亞娜?安迪娜是義大利都靈大學哲學系教授,深耕美學領域且成果卓著,而都靈大學又是義大利哲學和美學的「搖籃」,瓦蒂莫、艾柯等人均在此起步,之後蜚聲學界。所以,由安迪娜來擔任本書的主編再合適不過了。
本書意在反映20世紀義大利美學的總體面貌,除了對少數義大利美學家有所譯介外,大多數人從未「登陸」過漢語學界。安迪娜在選擇作者和篇什方面頗費心思,應該說,這本書是20世紀義大利美學全景圖的一個縮影。從選文到解決版權問題,安迪娜教授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這才使本書得以面世。
至此,我想說說我與義大利美學界的緣分。很多年前,我和高建平先生在商務印書館主編了《新世紀美學譯叢》,當時我選了羅馬大學美學教授馬里奧?佩爾尼奧拉的《儀式思維》一書,由此與義大利美學界結緣。後來,佩爾尼奧拉教授告訴我,他正在撰寫一本《當代美學》,特別想納入中國當代美學的元素,因為在他看來,一本反映全球美學地圖的著作如果缺少中國美學,那是有明顯缺憾的。但他對中國美學知之甚少,於是,我便和他通過郵件密集討論了中國當代美學的相關問題,併為他提供了所需要的文獻。後來我還專門去了羅馬一趟,參加了佩爾尼奧拉主編的美學刊物Agalma(《阿加瑪》)的學術研討會,並去他家裡進一步討論了相關美學問題。他的《當代美學》英文版出版后,我又請朋友翻譯並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刊行。在和佩爾尼奧拉的多年交往中我感到,一方面,漢語學界渴望了解「義大利思想」;另一方面,義大利美學家也對中國美學興趣濃厚。最近幾年,我在自己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也特別設計編了一本《新譯義大利語現代美學經典》,很快會由南京大學出版社刊行。我認為,中西美學界的雙向交流其實很重要,隨著我國發展以及漢語學界的國際化和本土化,越來越多的交流將會重繪中西人文交流的「地形圖」。
最後,我想說一下「語言政治」的問題。由於英語在漢語學界具有特別的優勢,作為全球共通語言,英語作者和英文著述在傳播上常常捷足先登,這就造成了漢語學界的注意力較多地集中在英語學界的現狀。因此,不同於英語的其他西文便作為「小語種」而受到或明或暗的壓制,我們還會根據英語學界的說法來判斷其他西文的學術成果。凡此種種,都說明漢語學界深受英語「語言政治」的話語權力左右。在文化日益多元化的當下,漢語學界應對非英語的其他西文學界投以更多關注,從這個意義上說,非英語的西文學術翻譯便有著捍衛文化多樣性和維繫文化多元化的重要功能。這麼來看,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彰顯了義大利當代美學之成就,更反映出了西方美學的文化多樣性。
感謝安迪娜教授對本書的貢獻,感謝譯者何琳教授的翻譯,也感謝南京大學出版社鄭蔚莉女士及其團隊的工作。
前言:20世紀義大利美學簡史
蒂齊亞娜?安迪娜
一、美學即哲學
本書向中國讀者展現了20世紀至今義大利美學的重要發展。儘管不能窮盡所有,我們也希望該書能清晰地呈現義大利美學和藝術哲學在國際論辯中的基本特徵、重要性和範疇。本書關注在作品中展現特定理論特徵的作者,從而突出美學的特定理論範疇。
在這方面,我們有必要進行初步觀察。義大利哲學不同於其他傳統,它一直在美學和藝術哲學領域保有重要地位。顯而易見,20世紀享有最高國際聲譽的義大利哲學家們已努力對美學進行反思,使其成為走向哲學的通道。
實際上,基於至少兩種原因,這種觀察是正確的。首先,在20世紀前半葉,最能代表義大利文化論辯的兩名義大利哲學家——貝內代托?克羅齊(Benedetto Croce,1866—1952)和喬瓦尼?根蒂爾(Giovanni Gentile,1875—1944),將美學視為哲學體系的焦點。其次,作為對克羅齊哲學,偶爾也作為對根蒂爾哲學的繼承與反映,美學長久以來都被視為非專業學科。實際上,它被視為表示一般哲學的另一種方式或通用知識理論的前身。因此,長期以來,美學在義大利實際上等同於哲學。
義大利哲學始於克羅齊和根蒂爾闡釋的哲學體系,之後向著不同方向發展。值得一提的有,路易吉?帕里森(Luigi Pareyson,1918—1991)經過開創性反思創建的都靈學派,埃米利奧?加羅尼(Emilio Garroni,1925—2005)帶領的羅馬學派,安東尼奧?班菲(Antonio Banfi,1886—1956)和盧西亞諾?安切斯基(Luciano Anceschi,1911—1955)壯大的博洛尼亞學派。現在我們就從義大利美學之父貝內代托?克羅齊和喬瓦尼?根蒂爾講起。
二、克羅齊與根蒂爾
20世紀是義大利美學的重要發展階段,是貝內代托?克羅齊和喬瓦尼?根蒂爾的時代。這兩位哲學家成為義大利文化景觀中的基本參照點,他們的著作在國際上廣為流傳,尤其是貝內代托?克羅齊。他代表著整個20世紀,既是後人參照的典範,也是後人渴望逾越的文化象徵。克羅齊作為代表偉大文化的知識分子,將對哲學本質的反思與對歷史、文學、政治問題的關注結合了起來。在早期著作中,他就開始關注歷史知識與藝術,而非科學的認知結構。因此,他強烈反對實證主義(positivism)。他認為,實證主義不利於敘述歷史與詩歌的科學性。確切地講,因為歷史與詩歌探討的是個體知識,他認為,從本質上講,它們不適合用自然主義方法進行研究。
克羅齊在論文《藝術普遍概念下的歷史》中批判性地探討了當時的一些主要美學理論,並表示基本贊同黑格爾的觀點。轉年,他出版了《文學批評:理論問題》一書。克羅齊在書中繼續探討美學主題,此次是文學批評的問題。這本書很有趣,一是因為它勾勒了克羅齊隨後幾年要做的研究項目,二是因為它指出了克羅齊方法的特殊性。他的方法不僅著眼于對一般美學的反思,還著眼于在特殊藝術中的應用。實際上,這種橫向性對於克羅齊哲學的傳播和文化影響至關重要。克羅齊美學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藝術評論家,而非哲學社團對其作品的接受。這提升了克羅齊的哲學影響,使其在20世紀義大利文化的許多領域中有效呈現,並起到決定性作用。
1900年春天,克羅齊在那不勒斯的彭塔尼亞納學院宣讀了他的文章《作為表現科學和一般語言學的美學概念》(「Tesi fondamentali di un』estetica come scienza dell』espressione e linguistica generale」)。同年5月該演講稿發表,為克羅齊影響深遠的著作《作為表現科學和一般語言學的美學》奠定了基礎。該書促進了克羅齊文化在義大利的傳播,也是20世紀義大利哲學在國際上被翻譯和討論最多的作品之一。該作品不僅對哲學影響深遠,對文學、藝術、音樂批評也產生了重要影響,讓克羅齊思想在義大利文化生活的每個領域都廣泛傳播。
退一步講,有必要強調克羅齊對美學的反思實際上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時候,準確地說,是在其青年時期。那時,克羅齊不斷反思歷史與藝術產生關聯或相區別的原因。在《藝術普遍概念下的歷史》(1893)一文中,克羅齊憑直覺認為,要理解這兩個學科的特色,就要使歷史問題回到藝術問題之中。把歷史「還原」為藝術或把史學原則「還原」為藝術原則,其先決條件都是對美學的準確闡釋。克羅齊認為,美學在本質上一直是一種認知活動,藝術和歷史本質上是表徵現實的方式。
克羅齊從藝術是什麼講起,不是要從正面定義藝術,即界定這一領域,而是要用古典的「否定」方式來定義藝術。藝術不僅僅是敏感的快樂,不能追溯到純粹的形式關係,它甚至不是形而上學或對道德真理的闡述。而且,它與硬科學無關,因為科學是普世藝術的知識,史學也是如此,而藝術只是個體知識。換言之,克羅齊把實際情況的知識歸為歷史,把可能的知識歸為藝術。在《美學》第五版的《前言》中,他寫道:「第一次討論的重點在於批判,一方面是對各種形式的生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