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技術思想家-從人的異化到征服世界 科斯塔斯.阿克塞洛斯 9787305263835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南京大學
NT$750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40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馬克思-技術思想家-從人的異化到征服世界
ISBN:9787305263835
出版社:南京大學
著編譯者:科斯塔斯.阿克塞洛斯
頁數:54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9286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 在這本書中,馬克思的思想不再是枯燥的理論,而是一場關於技術、異化和世界征服的思想之旅。與馬克思對話,發現一個全新的世界。
☆ 這部深刻解讀馬克思思想的力作,不僅展現了阿克塞洛斯的獨到見解,更是他構建自身哲學思想的奠基之作,也為讀者呈現了兩位哲學家的思想成長曆程。
☆ 本書獨到之處在於突顯技術異化,呈現馬克思不同尋常的技術思考,為讀者帶來深度思辨。
☆ 這部著作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不僅提出問題,更為我們展示了一種新穎思想:開放的、多維的、質疑的、行星性的思想。在這裏,技術不再是冷冰冰的工具,而是與人類力量共鳴,為讀者呈現出一場思想的盛宴。

內容簡介
馬克思的思想超越時代,但直接閱讀馬克思的著作、領悟馬克思的思想往往具有一定的門檻,那麼閱讀研究馬克思思想的著作不失為接近這位偉人、進入其哲學殿堂的有效途徑。
本書作為「開放馬克思主義」倡導者、《爭鳴》(Arguments)期刊主編阿克塞洛斯研究馬克思思想的專著,在當代馬克思主義研究界具有較大影響,曾多次再版,並被翻譯成多種語言。
在阿克塞洛斯的筆下,馬克思是一個技術思想家:他宣告人們能夠通過征服世界而超越自我異化;他指認「技術的勝利,似乎是以道德的敗壞為代價換來的」,並不是希望人們擺脫現代技術,而是想使技術擺脫掉一切使它變得非人性的東西,從而將技術自身的力量和人類的力量解放出來。
本書旨在發掘和觸及馬克思思想的中心,發現貫穿他所有作品的思想脈絡。此外,本書也是阿克塞洛斯建構自己的原創性哲學思想的起點。通過閱讀本書,讀者可以感受兩位哲學家的思想成長軌跡,與馬克思和阿克塞洛斯進行深層次對話。

作者簡介
關於作者
[法]科斯塔斯?阿克塞洛斯 希臘裔法國哲學家、翻譯家和學術活動家。20世紀後半葉「存在主義馬克思主義」或「海德格爾式馬克思主義」思潮的重要代表人物以及「開放馬克思主義」的倡導者之一。他是赫拉克利特、馬克思、荷爾德林和馬拉美的研究專家,曾於1962—1973年在索邦大學任教,2010年2月4日在巴黎逝世。
關於譯者
張福公 南京師範大學哲學系暨數字與人文研究中心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工藝學筆記和馬克思主義技術哲學。

目錄
1 / 導言:理解馬克思的思想
第一部分
從黑格爾到馬克思
29 / 第一章 從絕對知識到總體實踐
第二部分
經濟異化與社會異化
63 / 第二章 勞動、分工和勞動者
83 / 第三章 私有財產、資本和貨幣
96 / 第四章 機器、工業和技術文明
第三部分
政治異化
113 / 第五章 市民社會和國家
第四部分
人的異化
143 / 第六章 兩性關係和家庭
156 / 第七章 存在、製造和擁有
第五部分
意識形態的異化
187 / 第八章 思想與意識:真實的和現實的?
207 / 第九章 宗教與觀念
225 / 第十章 藝術與詩歌
251 / 第十一章 哲學(形而上學)與科學
第六部分
作為征服的和解前景
283 / 第十二章 超越異化的前提
298 / 第十三章 共產主義:自然主義、人道主義和社會主義
351 / 第十四章 通過哲學的實現來消滅哲學
結論
377 / 開放性問題
383 / 一、經濟的問題式
406 / 二、政治的問題式
412 / 三、人類學的問題式
418 / 四、意識形態的問題式
426 / 五、「未來主義的」問題式
437 / 後記
441 / 參考文獻
471 / 附錄:英譯者導言
508 / 譯後記

精彩書摘
☆ 生活本身會吸收藝術,而不會為了所有特殊詩意的、藝術的或審美的東西而改變。
☆ 理論、精神表現、思想、意識和知識將始終翱翔在實踐的現實之上。
☆ 一切都將變為一,各種差異將通過統一併在統一中獲得解決。
☆ 由於身陷所有權的齒輪中,人喪失了自己的存在,被剝奪了所有的享受和庇護所。他徒勞地試圖躲進死人的墳墓、敵人的住所和陌生人的家裡避難。
☆ 正是這種總體的、徹底的變革,這種對異化本身和各種異化的超越,將引導人重新獲得人的存在,在對總體的生成的征服中實現同總體的生成的和解——不過總體是在某種意義上被解釋的總體。

前言/序言
序言
這部著作的目的是展現卡爾?馬克思的哲學思想,這一思想後來發展為馬克思主義,並在歐洲、亞洲和正在生成為行星的世界的歷史運動中發揮了巨大的積極作用。
儘管研究馬克思的著作已經汗牛充棟,但馬克思的哲學思想仍然鮮為人知。因為這些著作在很大程度上要麼拘泥於狹隘的歷史性,要麼過於教條和辯護。馬克思思想的核心、形成基礎以及由它產生的運動源泉仍然被遮蔽著。它們遭到忽視、貶低、反對和崇拜,卻從未被認真思考過。或許是時候嘗試與這種關於大寫的技術的發展即普遍歷史之謎的哲學和辯證法進行對話了。但是,在開始對話之前,為了能夠開展對話,我們必須首先傾聽和理解馬克思的雋語箴言。
那些想要閱讀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的著述的人們,將會發現自己置身於一套蔚為壯觀而難以接近的著作全集面前。這些著作包括關於德謨克利特和伊壁鳩魯的博士論文,關於黑格爾的思想與文本的批判和評論,帶有強烈啟示意義的哲學著作——甚至是「形而上學」著作(《政治經濟學和哲學》《德意志意識形態》),批駁黑格爾左派的論戰性著作(《神聖家族》)和批駁蒲魯東的社會主義的論戰性著作(《哲學的貧困》),不朽的經濟學著作(《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分冊》《資本論》)和政治行動綱領(《共產黨宣言》《哥達綱領批判》);關於法蘭西階級鬥爭的社會學和歷史學分析(1848年和1871年);關於歐洲和東方問題的報刊文章、抒情詩、大量書信,以及各種筆記和提綱。有一種思想從頭到尾激發和支配著所有這些文本,而在這些文本中,多重主題的發展掩蓋了它們所蘊含的統一 性。這種思想從一開始就是哲學的,并力圖顛覆傳統西方形而上學。它想要完成、廢除和超越哲學本身,並在實踐和技術中實現哲學。這種思想始於對人的存在的異化——勞動異化、經濟異化、政治異化、人的生存異化和思想異化——的分析與批判,達至對普遍和解的技術預見,即人與寫的自然的和解、人與人的本性的和解,這種和解通過人的歷史的社會的共同體而實現,並最終使必要生活需要的全面滿足、對豐裕的統治、向一切現存的事物和已經發生的事物敞開的世界成為可能。這種和解意味著:通過人併為了人而征服世界,以及技術力量的無限布展。
我們將努力使馬克思思想箴言中的全部連貫性、深刻性和局限性都能被聽到。任何一種重要的思想都有其固有的問題式和多元價值。要想真正使一種思想呈現在我們面前,我們就要對它進行追問和質疑。但這種質疑不是簡單地反對它,那是毫無意義的。融入一種思想的節奏並重新激發出它的所有激進張力——這些激進張力經常被遺忘或壓抑———要比閱讀諸如神聖文本、學術論文或報紙雜誌之類的哲學文本更加富有成效。
既不存在某個思想家的成體系的思想,即他的「主張」,也不存在他的思想在哲學通史中的起源和發展的歷史。更不存在同他的有條理的方法和整個思想史分離開來的成體系的思想。既不是先有大寫的思想然後才有大寫的歷史,也不是先有大寫的歷史然後才有大寫的思想。因此,我們這裏只是試圖把握一種涉及歷史、從屬於歷史和通向歷史的思想。所以,我們的目的既不是 「成體系的」,也不是「歷史的」,而只是準備同一種其全部意義還躲避著我們的思想進行對話。因為這種以大寫的技術為軸心的思想是世界歷史的生成中的存在的產物,並對思想的本質和貫穿歷史政治現實的人的實踐活動的意義提出重大難題。
總之,這項工作旨在提供一種深入思考馬克思著作的導引。但是,如果只是通過闡釋和實現大寫的世界的某一方面,這一著作還不能深入存在總體的中心吧?這是一部深入時間即存在的生成的著作。它表達了某種運動。但是,或許現在討論這種被冠以辯證法之名的運動是否主要構成了一種所謂的思維的(「主觀的」)辯證法或一種所謂的現實的(「客觀的」)辯證法還為時過早。在開展這項工作的過程中,現實與思維之間的差異以及馬克思關於兩者統一的主張對我們來說仍然是一個問題,主觀的和客觀的兩個術語同樣如此。只要我們在趨向它們的統一基礎和共
同視域的運動中沒有超越主體的主觀性和客體的客觀性,我們就沒有說出任何關於它們的本質的東西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