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中的法律智慧 張松 劉俊 9787519782573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法律
NT$305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中華傳統文化中的法律智慧
ISBN:9787519782573
出版社:法律
著編譯者:張松 劉俊
叢書名:江小北與龍小山的法律學習之旅
頁數:15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9300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故事的主人公是在江北新區工作、學習的一家四口。在他們身上發生過很多開心的事、頭疼的事、難過的事,但是,無論遇到什麼樣的事情,你會發現,江小北和龍小山他們一家人只要正確地運用法律武器,就能夠保護自己、幫助他人、維護公平正義。他們在法律的學習之旅中不斷進階,法律知識也日益融入他們的日常生活。
相信隨著閱讀的深入,你會喜歡上這一家人,會為他們的收穫而開心,為他們的困難而擔心,為他們的煩憂而難過。更重要的是,在這樣一段有意義、有益處、有意思的法律旅程中,你也一定能成長為法律知識小達人。
呈現全新立法理念成果
沉浸式成長型學法體驗
適用於中小學法治教育

作者簡介
張松,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法政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博士,兼任中國法律史學會理事、江蘇省法學會法律史學研究會理事。主要從事中國法制史、近代中國法律史與商法史的研究與教學工作。近年來,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江蘇省社科基金項目、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等課題多項,出版專著兩部,點校整理古籍兩部,在《政法論壇》《黨的文獻》等期刊發表論文20餘篇。
劉俊,江蘇博事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南京市律協副秘書長。兼任南京市律協刑訴委委員,江蘇省法學會犯罪學研究會理事,南京市高淳區、秦淮區涉案企業合規第三方監督評估機制專業人員。律師執業十余年,專註于刑事辯護、企業合規、重大爭議解決等領域,長期為各級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提供專業法律服務,有豐富的常年法律顧問服務經驗,獲得了良好的社會評價,並榮獲南京市司法局2019-2022年度優秀律師稱號。

目錄
目?錄
楔 子
1 傳說中的神獸斷案
2 「象刑」:上古中國的獨特刑罰
3 「五聽」:聰明的審判技巧
4 畫地為牢,削木為吏
5 制禮作樂
6 甘棠遺愛
7 鑄刑鼎與編竹刑
8 百人競兔與定分止爭
9 約法三章
10 「緹縈上書」與刑罰變革
11 「強項令」董宣
12 郭躬依法定罪
13 高昌城的交通肇事案
14 一字之差:法官巧為林沖脫罪
15 宋慈與《洗冤集錄》
16 古代的「律師」——訟師
17 鄧廷楨機智雪冤
18 沈家本與「禮法之爭」
結 尾

前言/序言
總?序
讓我們一起開啟一場有「yi」的法律之旅吧

在法學教育工作中,我們觀察到一個現象:孩子們選擇法學專業的原因種種不一,但往往有跡可循。
譬如說,有的孩子懷有與生俱來的正義感,在他們樸素卻真摯的情感里,法官能夠手執天平,捍衛世間公平正義;律師能夠口若懸河,拯救眾生於泥淖。當然,在這些孩子眼裡,最有光環的還是警察和檢察官,他們頭頂國徽,一身正氣地代表國家除塵滌垢。
還有的孩子要現實得多。他們或是目睹至親陷入法律困局而無法自救,或是聽聞好友權益受損但不知所措,雖心有戚戚卻力有不逮,遂立志精研法律以解心結。還有一些孩子因親友經商,而近水樓台地窺見了商業運作的真相,他們早熟的規則和權利意識令人訝異。
當然,因為「喜歡」而選擇法學專業的才是大多數,只不過喜歡法律的原因富有濃郁的年代氣息。40歲左右的法律人,大多是因為港片而初識法律,不少人在入門後方知所要面對的全然不同於港片中描述的那樣,電視劇中的法政先鋒、律政精英只能停留在兒時的回憶之中。再年輕些的,深受《今日說法》的熏陶,每天午間都有一個離奇、驚悚或唏噓的法律故事吸引著他們,這些故事來自生活又高於生活,不斷刷新著想象力,「誘惑」著他們把法律職業作為畢生挑戰。最近這幾年,孩子們的答案大多是「羅翔」,不得不說羅翔老師的「出圈」,推動了中國法治建設,至少是中國法治教育的巨大進步,他榮獲「CCTV年度法治人物」,實至名歸。
可以說,除了一些「隨便」「都行」的孩子之外,學習法學的動機大體可以用有意義、有益處、有意思來概括。

2020年9月15日,南京市江北新區少年法學院正式掛牌成立。
如何把少年法學院辦好?如何用孩子樂於接受的敘事方式普及法律知識?如何讓法律成為孩子的守護神?如何培養孩子的法律思維,讓法律像水和空氣一樣成為日常必需品?這樣一個重大且重要的課題擺在了我們面前,我們雖覺責任重大,但又內心雀躍,因為對我們而言,即將開啟的是一場有意義、有益處、有意思的青少年普法之旅。
這三年來,我們堅持每天推出「法治小課堂」,定期拍攝法治微視頻,為孩子們營造濃厚的法治氛圍。我們堅持每個月開展一場德法課師資培訓、法治課堂或家長課堂,有關《憲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護法》《家庭教育促進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主題的20多場專題講座,顯著提升了師生的法治素養。我們堅持每年舉行一次青少年法治活動,如法治故事大賽、模擬法庭大賽、法治書畫大賽以及規劃中的法治情景劇大賽等,覆蓋新區所有中小學,孩子們通過沉浸式參賽體驗,達到了自我教育的效果。我們堅持每年開展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周、憲法日等活動,讓法治節日成為孩子成長道路上的重要印跡。
應當說,少年法學院的工作有聲有色,但我們內心總還是有些忐忑:通過幾次講座、幾場活動,孩子們真的能準確地理解精深的法律知識嗎?課堂和活動的熱鬧退去,孩子們腦海中的法律知識還能殘存幾許?高度抽象的法律知識如何映射到日常生活中,孩子們是否能夠舉一反三,用法律來武裝自己?

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我們找到了答案,也直接促成了本套叢書的問世。
2021年,我們受邀到一個中學開展法治讀書會活動。十幾歲的孩子,當然得讀青少年普法讀物。於是,我們到網上商城選購了一些,翻閱后卻發現沒有特別合適的讀物。有的只是對法律條文進行釋義,有的通過百余字的案例來解讀法律制度,還有的以繪本形式來迎合青少年的閱讀需求。更讓我們吃驚的是,不少讀物差不多是5到10年前出版的,沒有結合法律的修訂更新版本。反覆比較后,我們選中的是一本少年文學作家寫的法律故事書,故事雖然生動,但某些表述並不准確。
這一現狀激發了我們調研的熱情。
我們發現,中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小學部分涉及30部法律法規,中學部分涉及50部法律法規、6部條例和司法解釋。教材有限的體量,顯然無法呈現精深的法律知識全貌。況且,目前中小學使用的人教版《道德與法治》教材是2017年出版的,關於《憲法修正案》《民法典》《刑法修正案》《個人信息保護法》《長江保護法》《家庭教育促進法》《反食品浪費法》等最新立法都無從體現。
同時,我國中小學尚未配備一支具有法律專業背景的德法課教學師資隊伍。部分德法課教師對法學基礎理論、法律規範內容都是一知半解,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有想不清、拿不準、說不對的情況;如果學生的提問超出教材範圍,教師們往往無法解答,他們迫切需要一套權威、翔實、實用的參考書目。
毫無疑問,編寫一套青少年法治教育讀物,不僅是一件特別有益的事情,而且是一項有意義的工作。

我們在編寫前,確定了幾個基本的原則。
第一,要融入習近平法治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基礎法學理論。本套叢書不僅僅簡單地通過案例故事,鏈接法規法條,講述行為規範,更注重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比較人類法治文明的成果,潛移默化地講清講透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等宏大命題的理論基礎和現實意義,深入淺出地闡釋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依法治國的內在統一關係,初步建立學生對法的概念、對象、本質、價值等基礎法學理論的直觀、形象、科學的認知。
第二,動態呈現最新立法理念和成果。要科學及時地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的最新成果,融入《憲法修正案》《民法典》《刑法修正案》《個人信息保護法》《長江保護法》《家庭教育促進法》《反食品浪費法》等最新法律法規。並以修訂本、在線教學資源、視頻教學資源等形式實時動態反映立法、執法與司法的最新成果。
第三,貼合青少年現實需求,分類編寫系列法律讀物。以法學二級學科為主要依據,以與青少年成長密切相關的法律問題為主要內容,第一輯先行編寫憲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護法、環境保護法等分冊,並陸續推出刑法、反電信網路詐騙法、行政處罰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以及應對氣候變化、公共衛生與自然災害應急管理等領域的讀物。
第四,尊重中小學教學規律,填補青少年法治教育資源空白。在編寫中嚴格遵循教育學、心理學等學科的基本規律,同時依託江北新區少年法學院,對每一章節進行試講試用,根據課堂教學反饋調整完善,確保本套叢書文字簡練、語言生動、貼近生活、故事性強,成為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教輔讀物。
第五,充分吸收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與人類法治文明優秀成果。出版中華法治小故事和世界法治小故事分冊,以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增強「四個自信」,從人類法治文明的優秀成果中拓寬視野,做到包容開放。這也是當前市面所售的青少年法治讀物從未有過的嘗試。

給孩子寫的法律書,必須是有趣的。
我們把故事的主人公設置為在江北新區工作、學習的一家四口。
江小北是八年級女生,今年14歲,成績優秀,乖巧懂事,富有正義感和同理心;龍小山是江小北的弟弟,今年8歲,剛上二年級,成績中等,懵懂淘氣,富有好奇心和創造力。小山隨爸爸姓,小北隨媽媽姓。
龍爸爸是一家生物醫藥公司的首席科學家,今年45歲,兢兢業業,事業處於上升期,對孩子們細緻耐心,熱心於公益事業;江媽媽是一家電子商務公司的銷售主管,42歲,公司的業務骨幹,也是孩子們生活和精神上的依賴。
我們身邊是不是有很多這樣的家庭,甚至我們自己就生活在這樣一個溫暖的家庭中呢?在他們身上發生的很多開心的事、頭疼的事、難過的事,也一定是在我們生活中所經歷過的。
但是,無論遇到什麼樣的事情,你會發現,江小北和龍小山他們一家人只要正確地運用法律武器,就能夠保護自己、幫助他人、維護公平正義。他們在法律的學習之旅中不斷進階,法律知識也日益融入他們的日常生活。
相信隨著閱讀的深入,你會喜歡上這一家人,會為他們的收穫而開心,為他們的困難而擔心,為他們的煩憂而難過。更重要的是,在這樣一段有「yi」的法律旅程中,你也一定能成長為法律知識小達人。

最後照例是感謝。
除了有意義、有益處、有意思,「yi」還有很多特殊的含義。
(1)始終如「yi」(一)。本套叢書的問世離不開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江北新區綜合治理局、江蘇博事達律師事務所等單位領導的高度認可,儘管這不能算作任何一家單位的KPI(關鍵績效指標),但他們自始至終給予了最大的人力和物力支持。
(2)深厚情「yi」(誼)。本套叢書的問世得到了很多朋友的無私幫助。江北新區教育和社會保障局、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附屬實驗小學、南京建寧中學等諸多單位的志同道合者,為叢書貢獻了許多「金點子」,並提供了調研和試講的機會。常欣妍警務工作室為插圖提供指導,叢書中「常警官說」的人物肖像,就來自她的慷慨授權。
(3)仁心勝「yi」(醫)。本套叢書能得到法律出版社的青睞,是對我們努力的最大肯定。法律出版社在選題、編輯、設計、裝幀、審校各環節無不表現出專業、嚴謹、細緻,確保叢書能高質量地完成。能遇到責編李軍,更是我們的幸運,她專業細緻的指導,「007」般的在線響應,不厭其煩的答疑,有求必應的反饋,醫治了叢書中一個又一個錯訛。
(4)堅定不「yi」(移)。編寫團隊的成員有教師、國家公務員和資深律師。每位編寫者都有著繁重的主責主業,擁有著「回報」率更高的工作。但每一個人都不計得失,經常用節假日的時間聚在一起,開展調研和討論,有始有終,沒有一個人中途掉隊。法政學院的一些本科生和研究生也參与了故事的創作,可以說他們就是江小北「本北」和龍小山「本山」,他們的創新、高效和堅持值得點贊,他們與江小北和龍小山的共同成長必將成為值得珍藏的特殊記憶。
編委會
2023年5月4日

法律是什麼?這是每一個初次接觸法律的人都需要思考的問題,也是一個人言人殊的問題,因為每個人對法律都有獨特的感受和認知。作為中國人,了解本國法律發展的歷史,不僅是正確理解法律、養成法律意識的基礎,也是增強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徑。
自人類社會一誕生,法律就出現了,只不過這個時候的「法」還只是它的原初形態——「習慣」。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作為社會規範的「法」也不斷成熟,從習慣到習慣法,再到成文法,體例日益完善,內容日益精密,懲罰日趨人道,這是人類法律文明發展的歷史脈絡。但因獨特的文化價值觀,「法」在各民族深深地烙上了獨特印痕。
中國的法律歷史悠久,法律文明發達,自成一系,影響深遠。從傳說中的「三皇五帝」,到後來的明君賢臣,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法治故事,闡釋了中國法律文明的精神內核,反映了中國傳統法的獨特之處,也告訴我們中國歷史上的法律是什麼樣的。
本書選擇了18個小故事,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排列。這些故事分屬不同歷史時期,與中國古代法律的發展密切相關,或是法律發展史上的關鍵事件,或是對法律發展有重大影響的關鍵人物,或是體現了中國古代法律的精神,展示了中國古代法律的多個歷史面相。閱讀這些故事,不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