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業企業動態的經濟增長效應研究 嵇正龍 9787567245501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蘇州大學
NT$312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中國製造業企業動態的經濟增長效應研究
ISBN:9787567245501
出版社:蘇州大學
著編譯者:嵇正龍
頁數:19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9232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中國製造業企業動態的經濟增長效應研究》在新經濟增長理論框架下,通過企業活動場景擴展企業動態內涵,豐富「創造性破壞」機制,遵循從微觀到宏觀的理論邏輯,從企業異質性切入,深入研究製造業企業動態的經濟增長效應,以期從理論上闡釋製造業企業影響經濟增長的微觀機制和有效途徑,並從經驗上利用中國製造業企業微觀數據檢驗相關假說,從微觀企業層面為中國經濟增長尋找對策的同時,推進新經濟增長理論關於企業動態機制的研究。

作者簡介
嵇正龍,西北大學經濟學博士,南京大學應用經濟學博士后,現為宿遷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數字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領域為企業動態與技術創新、經濟數字化轉型、產業與區域發展等,決策建議曾獲江蘇省委書記批示,主持和參与縱橫向課題三十余項,獲經費超百萬元,發表高質量學術論文近二十篇,做經濟專題講座超百場,獲江蘇高校「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宿遷市「千名拔尖人才」、宿遷學院「西楚學者」等榮譽稱號,兼任《統計與資訊理論壇》《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江蘇海洋大學學報》等期刊匿名評審專家、江蘇省人民建議徵集特邀建議人、宿遷市統計學會理事等。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義
第二節 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框架與研究內容
第四節 創新之處
第二章 企業動態視角的經濟增長理論回顧
第一節 企業動態的含義
第二節 現代經濟增長理論從外生到內生的演進
第三節 熊彼特經濟增長理論的企業動態線索
第四節 熊彼特經濟增長模型中的企業動態
第三章 企業異質性、規模動態與生產率演變
第一節 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說
第二節 典型特徵事實
第三節 實證分析設計
第四節 實證結果分析
第四章 企業異質性規模動態、生產率與市場存活
第一節 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說
第二節 計量模型、變數與數據
第三節 實證結果分析
第二節 實證分析設計
第三節 實證結果分析
第十一章 結論啟示與研究展望
第一節 主要結論
第二節 政策啟示
第三節 研究不足與展望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了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性並指出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製造強國。製造業不僅在傳統工業化時代是驅動經濟發展的關鍵,在數字經濟時代仍然是數字技術的載體和價值實現的平台。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世界各國普遍認識到先進位造業等實體經濟的重要作用,紛紛提出旨在促進位造業升級的再工業化戰略。當前,全球正經歷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製造業的發展正處於一個關鍵的歷史節點。隨著再工業化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和趨勢,製造業作為經濟增長的基礎,越發受到重視,全球競爭也更加激烈。而國家間製造業的競爭歸根結底是製造業企業的競爭。
製造業企業的規模、市場進入、成長與退出等動態調整都直接影響企業績效和競爭力,進而影響經濟增長。新經濟增長理論藉助企業動態,將熊彼特「創造性破壞」思想模型化,以研究創新驅動增長。這也使得企業動態成為經濟學家關注的重要議題。但由於新經濟增長理論對企業動態的描述較為抽象,缺乏具體性和直觀性,限制了其對於許多具體問題的解釋力。而且,目前,學者對於企業動態影響經濟增長的微觀機制的闡釋尚不充分。由此,本書在新經濟增長理論框架下,通過企業活動場景擴展企業動態內涵並遵循從微觀到宏觀的理論邏輯,從企業異質性切入,深入研究我國製造業企業動態的經濟效應,以期從理論上闡釋我國製造業企業影響經濟發展的微觀機制和有效途徑並從經驗上利用中國製造業企業微觀數據檢驗相關假說,在為中國經濟增長從微觀企業層面尋找對策的同時,推進新經濟增長理論的企業動態機制研究。
本書前兩章主要闡釋研究背景並綜述企業動態及其相關的經濟增長理論,進而構建本書的理論分析框架。首先,在製造業國際競爭和智能製造的現實背景下,闡述製造業企業對於宏觀經濟增長起到的基礎性作用。其次,從企業動態含義切入,回顧經濟增長理論中的企業動態並在新經濟增長數理模型中推演企業動態機制,以奠定本書研究的理論基礎。最後,融合企業動態的內涵,擴展邏輯線索和從微觀到宏觀的遞進邏輯線索,搭建本書的理論分析框架。
本書的第三章至第十章從場景化的企業動態出發,沿著從微觀到宏觀的經濟傳導機制過程,探討具體的企業動態對企業市場存活、企業生產率、區域生產率、區域創新和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及其機理併為理論假說提供經驗證據。第三章是全書的微觀分析起點,從企業異質性切入,關注企業規模動態的測度及其與生產率的關係。第四章則進一步通過理論分析並設定Cox PH模型進行實證分析,發現企業異質性規模動態對企業市場存活的影響呈現遞增特徵,但增加的速度是遞減的。第五章通過構建企業間社會網路,考察企業網路位置動態對企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發現企業可以通過調整網路位置以提高獲取信息技術的便利程度,或者增強控制社會關係的優勢,進而促進企業生產率提高。第六章則從企業空間分佈動態的視角探討產業的集聚問題 通過引入空間變數,改進了傳統的專業性集聚測度方法。第七章基於企業層面微觀數據,設計了企業空間集聚引力指數和企業更替率的新演算法,驗證了企業空間集聚動態,能夠通過企業更替機制,促進區域生產率持續提高。第八章通過構建企業異地進入的創新收斂數理模型進行理論分析並設置面板模型、中介效應模型等進行實證檢驗,發現企業異地進入顯著促進創新的空間收斂,同時存在絕對收斂和相對收斂,且創新要素中研發人員的區際流動具有顯著的中介效應。第九章是基於前幾章的分析,以長三角區域為研究對象,提出新的空間法以測度市場分割指數,採用工具變數法檢驗企業異地進入的經濟增長效應,發現企業異地進入能夠顯著促進經濟增長,但是在中心城市群和外圍城市群表現出顯著的差異。第十章則將宏觀經濟政策中常見的環境規制政策引入熊彼特經濟增長理論模型,從理論和實證兩個方面探討企業動態的經濟增長效應。第十一章針對上述理論分析結論及實證檢驗結果闡述了相應的政策啟示並對未來的研究方向和領域進行展望分析。
本書的出版將為關注新經濟增長理論及企業動態理論的專家、同仁提供批
判的素材,也為以後學者開展相關研究提供參考。同時,本書還將為政府部門、科研院所、智庫機構開展製造強國相關研究及政策制定提供有益借鑒。限於個人學識、能力和水平,疏漏之處敬請批評與指正。
本書的出版受到了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宿遷市「千名拔尖人才培養工程」、宿遷學院「西楚學者高層次人才工程」、宿遷學院高層次人才引進等項目的資助。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