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貓夢回梨園 (第四回)打-形神兼備見功夫 魯曉 羅哲 9787570940165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黑龍江教育
NT$190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0*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京劇貓夢回梨園 (第四回)打-形神兼備見功夫
ISBN:9787570940165
出版社:黑龍江教育
著編譯者:魯曉 羅哲
叢書名:京劇貓夢回梨園
頁數:3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2377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0-14歲
★ 《京劇貓夢回梨園》是一套精美繪畫與有趣文字相結合的兒童圖書,以新穎的方式激發孩子對京劇的興趣,解答孩子們對京劇的好奇心,讓孩子們在閱讀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 《第四回 打——形神兼備見功夫》深入探索了京劇中武術與武打的精髓與差異,從基本概念的解析到武戲與文唱的結合美學,再到如何在舞台上展現武術的門道,最後引導讀者通過觀看京劇學習武功的技巧。每一部分都緊密相扣,不僅為讀者揭示了京劇武術的深層美學,也展現了武戲在京劇藝術中的獨特地位和表現力,是對京劇武術愛好者及專業人士的一次深度啟發和指導。
★ 《第四回 打——形神兼備見功夫》通過細緻剖析和豐富案例,將使讀者理解武術和武打在京劇中並非簡單的一回事,而是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技巧要求。從武戲與文唱的和諧融合到精準的舞台表現技巧,再到實際的武功學習方法,本書為京劇武術的傳承和發展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方法,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京劇武術藝術解讀作品。
★ 《第四回 打——形神兼備見功夫》不僅是對京劇武術藝術的一次全面梳理,更是一本實用的學習指南。從探討武術與武打的基本概念,到分析武戲與文唱的藝術融合,以及提供看戲學習武功的實際操作方法,本書為廣大京劇武術愛好者和專業人士提供了寶貴的知識資源和實踐指導,幫助他們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京劇中的武術藝術。

內容簡介
《京劇貓夢回梨園》系列叢書以京劇貓主人公白糖、武崧、小青、大飛等在金婆婆的帶領下,穿越時空,走進曾經遙不可及的京劇世界為主線,講述了發生在他們身邊的一個個梨園故事和人物。
在故事中,京劇貓明白了京劇從何而來,又會怎樣走下去,自己應該為京劇傳承做些什麼;金婆婆也邂逅了多年不見的京劇同好,還結識了新的戲迷和票友朋友。京劇,在京劇貓一路上的念念叨叨中打開了神秘的大門,用獨具魅力的形式和豐富深厚的內涵,體現出中華民族文化根基的源遠流長。
《第四回 打——形神兼備見功夫》精心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武術和武打是一回事嗎?第二部分:「武戲文唱更好看」;第三部分:「打出門道來!」;第四部分:看戲學武功。

作者簡介
魯曉,女,1984年出生,北京人,原就職于中國香港聯合出版集團,現自由撰稿人。
羅哲,女,1954年出生,湖北人,編審,原就職于黨建讀物出版社,現已退休。

目錄
武術和武打是一回事嗎?
「武戲文唱更好看」
「打出門道來1
看戲學武功

精彩書摘
在第三回里,京劇貓們知道了京劇的「做」和「做功戲」。現在,京劇貓們又來到梨園,開始了第四回巡遊,看看「打」是怎麼回事——
先複習一下哦!「唱」和「念」,都是演員靠嘴上功夫,運用口腔進行表演,富有音樂性,它們可以統稱為戲曲表演藝術中的「歌」。而「做」和「打」,就統稱為「舞」。中國傳統戲曲是「用歌舞演故事」的說法就是這麼來的。
「打」是指劇中戰鬥或對打的表演。那些使用刀槍劍戟的兩軍交鋒和撲跌翻騰的徒手格鬥,「好看」是第一位的。而以健身、競技為主的武術跟這種京劇武打表演,可不是一回事。
不過,在早期的京劇武打里確實有明顯的武術成分。清朝中期的京劇里,表現戰鬥、格鬥的武打是使用真刀真槍,演員得會一些武術才行。這種非常接近武術的武打,後來隨著藝術性不斷增加,才演化成現在的武打表演。直到今天,一些京劇演員也會練習武術,這對於表演武打戲肯定是有幫助的。
和文戲相比,武戲要求演員有紮實的「打功」基矗你想啊,在小小的舞台上展現戰爭場面或者格鬥,總不能把兩支軍隊搬上來吧?辦法就是「一減一加」:減少人數,只用幾個人就可以象徵千軍萬馬;增加難度,用複雜驚險的形體動作來虛擬各式各樣的戰鬥。
不管是率領兩軍交鋒的大將,還是近身對打的「孤膽英雄」,都要做到「技不離戲」。「炫技」固然火爆,但千萬不能離開戲中的角色和劇情需要。
武打分為兩種:一種是使用各種兵器開打,表現的是兩支軍隊交戰的場面,甚至還有戰馬、戰車、戰旗;另一種是徒手格鬥,常常是兩三個人近身廝殺、拳打腳踢,類似肉搏戰。這兩種武打經常在一齣戲里同時出現。
《雁盪山》就是彙集了各種武打形式的著名武戲。1957年,這部戲被拍成戲劇電影公映,到今天都能欣賞到哦!
那麼,觀眾是忙著看誰的跟頭翻得高,還是忙著看誰的表演更感動人?楊小樓最早用「武戲文唱」的辦法解決了這個問題。他的唱、念韻味十足;武打體現意境和神似,把武戲從重視「技」轉向重視「戲」推進了一大步。
早年的《長?坡》只突出武打動作。而楊小樓不是這樣,他飾演趙雲衝出曹軍重圍時因懷抱劉備幼子阿斗不能戀戰,焦急、憂慮、關注等各種複雜的感情都只能用神情表現,開打時先用手撫摸懷中阿斗是否安全,打勝後下場亮相時才顧得上低頭凝視懷中,每逢演到這裏都有極強的感染力。楊小樓也因此被稱為「活趙雲」。

前言/序言
武術和武打是一回事嗎?
中國武術被稱為「國術」,它的悠久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武術運動還深受青少年喜愛,全世界參加武術運動的人很多。京劇作為「國劇」,它的第四種表演形式——「打」,都是程式化動作。那麼,武術和京劇武打格鬥是一回事嗎?為了表演好武打格鬥,京劇演員是不是都要學一些「中國功夫」呢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