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貓夢回梨園 (第二回)念-韻白京白不簡單 魯曉 羅哲 9787570940141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黑龍江教育
NT$190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0*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京劇貓夢回梨園 (第二回)念-韻白京白不簡單
ISBN:9787570940141
出版社:黑龍江教育
著編譯者:魯曉 羅哲
叢書名:京劇貓夢回梨園
頁數:3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2377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0-14歲
★ 《京劇貓夢回梨園》以其獨特的主題、豐富的內容、較高的教育價值和文化傳承意義,適合少兒閱讀。通過精美的插圖和排版,以及對京劇語言和表演的深入探討,本書能讓讀者全面感受京劇魅力。出版此書有助於滿足市場需求,弘揚傳統文化,值得大力推介!
★ 《第二回 念——韻白京白不簡單》是一次深入淺出的京劇文化探索之旅,從京劇的語言特色入手,解構了京劇與北京話之間的關係,揭示了京劇語言的獨特魅力。通過四個精心設計的部分,讀者不僅能夠理解京劇不僅是說北京話,還能深入學習京劇中的韻白和京白,領略千金話白和四兩唱的藝術之美,最終通過看戲學說話,體會到京劇語言的生動和魅 力。
★從京劇的語言藝術到舞台表現,《第二回 念——韻白京白不簡單》以獨特的視角和深入的分析,帶領讀者進入一個充滿韻律與美感的京劇世界。通過探討京劇語言的多樣性和表現力,本書不僅增進了讀者對京劇藝術的理解,還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視角,來欣賞和學習這門古老藝術形式中的語言之美。
★ 《第二回 念——韻白京白不簡單》為京劇愛好者及語言文化研究者提供了一扇窗口,深入探討了京劇語言的獨特性和表現力。從韻白和京白的差異,到如何通過觀戲提升語言技能,本書旨在通過深入淺出的內容和生動的案例,讓讀者不僅了解京劇,更能體會到語言在這門藝術中扮演的關鍵角色。

內容簡介
《京劇貓夢回梨園》系列叢書以京劇貓主人公白糖、武崧、小青、大飛等在金婆婆的帶領下,穿越時空,走進曾經遙不可及的京劇世界為主線,講述了發生在他們身邊的一個個梨園故事和人物。
在故事中,京劇貓明白了京劇從何而來,又會怎樣走下去,自己應該為京劇傳承做些什麼;金婆婆也邂逅了多年不見的京劇同好,還結識了新的戲迷和票友朋友。京劇,在京劇貓一路上的念念叨叨中打開了神秘的大門,用獨具魅力的形式和豐富深厚的內涵,體現出中華民族文化根基的源遠流長。
《第二回 念——韻白京白不簡單》精心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京劇不是只說北京話;第二部分:韻白和京白;第三部分:「千金話白四兩唱」;第四部分:看戲學說話。

作者簡介
魯曉,女,1984年出生,北京人,原就職于中國香港聯合出版集團,現自由撰稿人。
羅哲,女,1954年出生,湖北人,編審,原就職于黨建讀物出版社,現已退休。

目錄
京劇不是只說北京話
韻白和京白
「千金話白四兩唱」
看戲學說話

精彩書摘
在第一回里,京劇貓們觀摩京劇的「唱」,有了很多心得,對京劇的興趣大增。這不,京劇貓們又來到梨園,開始了第二回,探究「念」的秘密——
中國古時候比較封閉,人員很少流動。各種地方戲用當地的方言演唱就夠了,本地觀眾都能聽懂,不用考慮外來的人聽不懂怎麼辦。
清朝在北京建都后,北京話逐漸取代了明朝的官方語言南京話。京劇要在北京站住腳,只有吸收北京話,才會有更多的觀眾,也為後來在全國流行打下了基矗
可是,光說北京話就不是京劇啦!在《京劇貓夢回梨園》第一回里講過了,京劇最早的演員是隨著徽班進京來到北京的。徽班演員的鄉音一時改不了,鄉音就留在了京劇表演里,後來北京話又逐漸加入。這一「留」和一「加」,就形成了京劇的語言特點——既有安徽、湖北的鄉音,又有北京語音。
京劇里的說話叫作「念」(即念白),是非常重要的表演形式。念白主要有兩種——韻白和京白。此外,偶爾還會使用「方言白」,像蘇(州)白、揚(州)白、四川白、唐山白、天津白、紹興白等,便於塑造來自這些地方的人物形象。
早年,安徽的徽劇和湖北的漢劇在當地非常有名,這兩種戲劇慢慢合到一起之後,進入北京,又吸收了當時劇壇「霸主」——崑曲的營養,才融合成京劇。京劇雖然是在北京叫響的,但那時的主要演員還是來自安徽、湖北。
韻白用的是「湖廣音、中州韻」,發音斯文高雅,抑揚頓挫,多用在小生、老生、老旦、青衣等行當。京白按北京話發音,節奏明快,通俗易懂,好多還帶有「兒化音」,花旦、彩旦、丑角、娃娃生主要說京白。
於是就形成了一種標誌——念韻白的都是性格端莊穩重的人物,念京白的都是活潑詼諧甚至不夠莊重的人物。如果同一齣戲里的同一個人物,既說韻白又說京白,就被稱為「風攪雪」,讓角色不失莊重又富有生活氣息。
剛開始聽京劇的人,最困惑的就是「聽不懂」——咿咿呀呀說的啥啊?其實就是韻白給鬧的。早年,為了避免各地演員講方言帶來的混亂,譚鑫培等人以「湖廣音、中州韻」確立了唱和念的發音規則,慢慢形成了共同認可的韻白。今天,我們如果會講一點湖北、湖南、雲南、貴州的方言,對聽懂韻白很有幫助。

前言/序言
京劇不是只說北京話
中國的「戲劇大家庭」很大,「家庭成員」有300多位。這些劇種的名稱很有趣,大多數前面都有表示地域的那個字或詞,像豫劇、滬劇、粵劇、川劇、晉劇、秦腔、河北梆子、湖南花鼓戲等。這些劇種演出時要說當地的方言,豫劇要說河南話,秦腔要說陝西話,湖南花鼓戲要說湖南話和這些地方戲相比,京劇就有很大的不同了。京劇前面雖然有個「京」字,但不能說它是「北京的戲」,更不能只說北京話。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