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太陽-抑鬱與憂鬱 (法)朱莉婭.克里斯蒂娃 9787305274138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南京大學
NT$572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403*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黑太陽-抑鬱與憂鬱
ISBN:9787305274138
出版社:南京大學
著編譯者:(法)朱莉婭.克里斯蒂娃
頁數:40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2166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法國著名思想家、享譽全球的學者
★法國著名思想家、享譽全球的學者朱莉婭?克里斯蒂娃
羅蘭?巴特的弟子,與其師同為後結構主義的創始人;
學術成就卓著,在符號學、語言學、哲學、文學理論、精神分析、女性主義等領域都有重大建樹
★獲得《倫敦書評》《紐約時報》等權威媒體的盛讚
★將精神分理論與抑鬱症的治療緊密結合,展示如何帶領患者走出抑鬱症
以克裡斯蒂娃本人親身經歷的抑鬱症案例,天生具有嚴重運動障礙的埃萊娜、遭遇丈夫出軌的小學老師瑪麗-安琪、失去母親的年輕女性伊莎貝爾,向讀者展示如何直面創傷、克服憂鬱、告別抑鬱
★極具說服力的理論,教科書式的文本分析
聚焦現代社會主體的精神危機,審視抑鬱與憂鬱的源頭;
詮釋陀思妥耶夫斯基、杜拉斯、奈瓦爾如何以作品化解哀傷
★ 巴黎七大(克裡斯蒂娃執教的大學)博士郭蘭芳翻譯。
★裝幀由屢獲”中國最美的書”殊榮的知名設計師周偉偉精心打造。

內容簡介
本書是法國著名學者朱莉婭?克裡斯蒂娃從精神分析視角,對”抑鬱”與”憂鬱”所做的一系列探討。書名”黑太陽”這個看似悖論、充滿張力的意向,指代的是個體遭受抑鬱折磨、被無法言說的痛苦吞噬的內心狀態。在本書中,作者先進行”抑鬱”與”憂鬱”的理論闡述,再對四位創作者做詳盡的個案分析。
經典精神分析認為,抑鬱的根源在於主體喪失了某個他深愛的客體,且無法承受這樣的喪失,因而無法完成對客體的哀悼。那麼該如何化解哀傷、超越哀傷呢?作者認為,為痛苦命名、頌揚痛苦不失為一種方法。”崇高誕生於憂鬱之中”,抑鬱者可以通過文藝創作而克服主體性的精神危機,使主體重塑虛無,從而穿越憂鬱、超越分離的痛苦。
作者先以德國畫家荷爾拜因的畫作、患有癲狂症的法國詩人奈瓦爾的詩作為例,嘗試闡釋文藝創作如何作為一種”暫時的救贖”幫助創作者戰勝憂鬱;隨後對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杜拉斯的全部作品做了一個總括式的解讀,指出長於描寫痛苦的陀思妥耶夫斯基通過書寫而直面創傷、告別抑鬱,還分析了彌漫著死亡與痛苦的杜拉斯作品,如何以”笨拙的美學”和”非淨化的文學”在精神困境中找到一條出路。

作者簡介
朱莉婭•克裡斯蒂娃(Julia Kristeva,1941— ),保加利亞裔法國思想家,在符號學、語言學、哲學、文學理論、精神分析、女性主義等領域都有重大建樹,現為巴黎西岱大學(原巴黎七大)榮休教授。與其師羅蘭?巴特同為後結構主義的創始人,互文性理論與賤斥理論的奠基人,學術成就卓著,享譽全球學界。著有《符號學》《恐怖的權力》《黑太陽》《中國婦女》等。
【譯者簡介】
郭蘭芳,巴黎西岱大學文學博士,曾任教於中山大學法語語言文學系和廈門大學法語語言文學系,致力於文學與精神分析的互動研究。

精彩書評
一部關於”抑鬱”與”憂鬱”的精神分析傑作!——《倫敦書評》
她的理論極具說服力,既感人至深又充滿誘惑!——《紐約時報》

目錄

第一章 抑鬱抵抗者:精神分析001
第二章 言語的生與死047
第三章 抑鬱的女性形象099
吞噬一切的孤獨103
殺人還是自殺:行動的過失114
處女母親124
第四章 美:抑鬱者的另一個世界135
第五章 荷爾拜因的《墓中基督》147
第六章 奈瓦爾,”El Desdichado”203
第七章 陀思妥耶夫斯基:痛苦與寬恕的書寫255
第八章 痛之疾:杜拉斯325
譯後記 美?語言?”抗抑鬱劑”385

精彩書摘
第一章 抑鬱抵抗者:精神分析
我所承受的創傷,比如情感或職業上的失敗,比如影響我與親友關係的痛苦或哀悼,往往會觸發我的絕望。這些原因很容易被識別,一次背叛,一場致命的病痛,就像事故或殘疾,突然將我從原本習以為常的正常人序列中剝離出來;或者這些事件發生在我們所珍視的人身上,帶來了徹底的變化;又或者誰知道呢?這些每天都在折磨我們的不幸事件無窮無盡。它們突然賦予我另一種生活。一種無法承受的生活,每天都充斥著痛苦,充斥著揮灑的抑或被吞咽的淚水,充斥著或焦灼或平淡或虛無的、無法與他人分享的絕望。生存失去了活力,隨時可能滑向死亡,偶爾的激情不過是為了努力維持生命。死亡,無論是報復還是解脫,從此成為我所承受的煎熬的內在界限,成為生命不可能的意義。生命之於我是時時刻刻讓我感覺無法承擔的重負,除了那些我盡力面對災難的時刻。我體驗著鮮活的死亡,肉體傷痕累累,鮮血淋漓,如同行屍走肉,緩慢前行或停滯不前,時間被抹去或被放大,在痛苦中慢慢消失
然而,導致我抑鬱的事件的力量往往與突然將我吞沒的情緒不成比例。更重要的是,我此時此刻所承受的幻想破滅雖然殘酷,但細究之下,它似乎與我過往的創傷產生共鳴。這些過往的創傷我未曾哀悼。因此,此刻的沉淪,我能在過往中找到影子,它關乎某樣我愛過的東西、某個我愛過的人的喪失、死亡和哀悼。這個不可或缺的存在的消失,不斷地將我自身最重要的部分帶走:我視之為一個傷口、一種剝奪,最後卻發現,痛苦不過是我對那個背叛或拋棄我的人的怨恨或支配欲望的延遲體現。抑鬱告訴我,我無法接受失去:或許我從來不曾學會為失去的東西尋找某種有效的補償?結果,所有的失去都導致了我的存在的喪失,導致了存在自身的消失。抑鬱者是愁苦而徹底的無神論者。
憂愁的快感、悲傷的沉醉構成了一種平庸的底色,當它們並非將沉迷於愛情之中的人喚醒的短暫清醒劑時,我們的理想或愉悅往往便從中脫離而出。我們都清楚,自己終將失去所愛,當我們在愛人身上發現自己曾經愛過又丟失已久的客體的影子的時候,我們也許會愈發覺得悲哀。
第三章 抑鬱的女性形象
第二節 殺人還是自殺:行動的過失
行為應受譴責
女性抑鬱有時候會隱藏在狂熱的行為背後,從而賦予她務實、自在、自我犧牲的表像。許多女性都暗暗地戴著這樣的面具,或許她本人並不自知。
瑪麗-安琪在這樣的面具之上又增加了一種冷酷的報復心理、一種真正致命的陰謀。自己竟然是這種陰謀的策劃者和武器,這讓她大為吃驚,她因此而痛苦不已,因為她視之為嚴重的過錯。在發現丈夫欺騙她之後,瑪麗-安琪設法找到了情敵,並投身於一系列或多或少帶點孩子氣或者十分狠毒的陰謀之中,試圖將對方除去,而這位第三者恰好是她的朋友和同事。她慷慨地給這位朋友贈送了許多咖啡、茶和其他飲品,並在飲品裡添加安眠藥和一些對身體有害的東西。她甚至刺破了對方的汽車輪胎、鋸掉了對方的?車等。
在進行這些報復行為的時候,她進入了某種沉醉狀態。她忘記了嫉妒,忘記了傷害,儘管她也為自己的行為而羞愧,但她從中得到了滿足。犯錯讓她飽受折磨,因為這種狀態使她得到快感,反之亦然。傷害對手,讓她感到眩暈,甚至將她殺死,難道不是一種介入她的生活、給她快感甚至讓她死亡的方式嗎?這種暴力給了瑪麗-安琪一種對她承受的恥辱進行補償的菲勒斯力量,使她感覺到自己比丈夫更強大:或許可以說是讓她感到,相比丈夫,她對他情人的身體擁有更多的決定權。對丈夫通姦的責難不過是個無意義的外表。儘管被丈夫的”過錯”所傷害,真正在瑪麗-安琪身上引發痛苦和報復的,並非道德譴責,或者對她丈夫的過錯給她帶來自戀創傷的抱怨。
更重要的是,所有行動的可能對於她而言本質上都是一種違抗、一種過錯。行動意味著讓自己受牽連,而當隱藏於抑制背後的抑鬱性遲緩阻礙了任何實現目標的可能,那麼,對於這個女人而言,唯一可能的行動就是某種重大過錯:殺人或者自殺。
唐?璜的女人:沉浸於悲傷之中抑或製造恐怖行為
瑪麗-安琪有一個姐姐和好幾個弟弟。對於父親最愛的姐姐,她一直感到嫉妒。回憶起童年經歷,她確信自己被接連懷孕的母親所拋棄。過去,她從未表現出對姐姐和母親的仇恨,現在依然如此。相反,她表現得像個乖孩子,很憂傷,總是處於退縮狀態。她害怕出門,母親出去購物時,她總是在窗邊焦急地等待。”我在家裡,就好像自己取代了她的位置,我保留著她的味道,想像她就在家裡,我把她留在自己身邊。”母親覺得這樣的憂愁不太正常。”這張修女一般的臉是一種假像,她隱藏了什麼。”她這樣指責女兒,而她的話使瑪麗-安琪更加沮喪,越發退縮到自己內心的秘密之中。
在開始個人分析之後,瑪麗-安琪過了很久才跟我談論她目前的抑鬱狀態。表面上看起來,她是守時、忙碌、完美的小學老師,但她有時會請很長的病假,因為她不想、不能離開家:這是為了囚禁何種難以捉摸的存在嗎?
但是,通過認同母親角色,她成功克服了被遺棄的感覺和完全癱瘓的狀態:她要麼認同超級家庭主婦的形象,要麼認同——正是這樣她才成功地施行了針對情敵的行為——她所需要的菲勒斯母親,她想成為菲勒斯母親被動的同性伴侶,或者相反,她希望親自點燃菲勒斯母親的身體,將她處死。瑪麗-安琪跟我講述了一個夢,這個夢使她模模糊糊地看到引發她對對手仇恨的是怎樣的激情。她成功地打開了丈夫情人的車子,在車裡藏了一顆炸彈。但事實上,這不是一輛車,而是她母親的床,瑪麗-安琪蜷縮著,突然發現這位母親,這位慷慨地給弟弟們餵奶的母親擁有一條陰莖。
對於女人而言,如果兩性關係讓她滿意的話,她的異性伴侶往往具備她母親的優點。抑鬱者不過是間接地違背這條規律。她最愛的伴侶或者她的丈夫是一位讓她滿意的母親,但他是不忠的。於是,絕望的她戲劇性地、萬分痛苦地依戀她的唐?璜,因為他為她帶來了享受不忠的母親的可能,唐?璜同時也滿足了她對其他女人的貪婪欲望。唐?璜的情人同時也是她的情人。他的行為滿足了她的鍾情妄想,並為她帶來了抗抑鬱劑,一種超越了痛苦的狂熱興奮。如果這種激情蘊含的性欲被壓抑,那麼謀殺就可能取代擁抱,抑鬱者可能會變成恐怖行為的製作者。
馴服悲傷,不立即逃避憂愁,而是給予它一點時間,讓它慢慢沉澱,甚至綻放,並由此將其消除:這可以是精神分析的一個階段,這個階段雖然短暫,卻是不可或缺的。我的憂愁或許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方式,以免我走向死亡——我所欲望卻又拋棄的他者的死亡?我自己的死亡?
母親的拋棄(真實的或想像的)將瑪麗-安琪置於悲痛和無價值感之中,她將這樣的悲痛和無價值感抑制於自己身上。她一直被自己很醜、無用、微不足道的想法困擾,但這更多是一種氛圍而不是一種想法,它並不清晰,僅僅是灰暗的天空下陰鬱的顏色。相應地,求死的欲望(因為無法對母親復仇)滲透進她的恐懼症之中:她擔心自己會從窗戶、電梯、山上的岩石或陡坡上摔下來。她害怕自己處於空虛之中,害怕自己會死於空虛。持續的眩暈。瑪麗-安琪通過將眩暈感轉嫁給她的對手來實現暫時的自我保護,她認為,對手應該中毒暈倒或者在飛馳的汽車上消失。她以犧牲他人為代價來維持自己的安然無恙。
這種抑鬱型?症的恐怖行為往往表現為對嘴的攻擊。許多關於後宮和爭風吃醋的女人的故事都把下毒女人的形象作為女性邪惡形象的首選。然而,往飲品或者食物裡下毒除了暴露出狂怒的巫婆形象之外,還顯露出被剝奪了乳房的小女孩的形象。誠然,男性也是如此,但我們都知道,男人在兩性關係之中重新尋回失去的天堂,同時也在各種能夠給他帶來口欲滿足的迂回方式中將其尋回。
在女性身上,向行為的過渡受到更多的抑制,較難實現。因此,當這樣的過渡發生時,它往往表現得更為激烈。因為客體的喪失對於女性而言是無法挽回的,哀悼對於她而言更加困難,或者說是無法完成。於是,替代性的客體、可以將其導向父親的倒錯客體對於她而言不值一提。她通常以壓抑早期的快感,甚至快感自身的方式來獲取異性戀的欲望:她在性冷淡中屈服於異性戀。瑪麗-安琪希望她的丈夫只屬?她一人,其目的卻不是要享有他。原樂只有通過男性的倒錯客體才能實現:瑪麗-安琪通過丈夫的情人來獲得原樂,當他沒有情人時,便無法再引起她的興趣。抑鬱者的倒錯是隱蔽的,她需要男性的女性客體作為屏障和中介來尋找異性。但是,一旦走上這條道路,憂鬱者疲憊的欲望便無法停止:它什麼都想要,直到最後,直到死亡。
與分析師分享這一致命的秘密並非僅僅是在考驗分析師是否可靠,或者考察她的話語與法律、宣判和壓制的世界之間存在何等的差異。這種信賴(”我讓你跟我一起分擔我的罪行”)是在嘗試讓分析師進入一種共同的原樂:母親所拒絕的、情人所偷走的原樂。這種信賴是將分析師視為愛欲對象,並嘗試對其施加影響,通過分析指出這一點可以將病人維持在她的欲望和嘗試操控的真相之中。但是,分析師遵循一種不同於懲罰性法律的職業原則,承認抑鬱的現實,在肯定病人痛苦的象徵合理性的同時,允許病人尋找其他象徵或想像的方法來闡述自己的痛苦。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