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背後的習慣-習慣如何形成,又該如何打破 盧克.馬瑟斯 9787559674050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NT$432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404*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習慣背後的習慣-習慣如何形成,又該如何打破
ISBN:9787559674050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著編譯者:盧克.馬瑟斯
頁數:27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2165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有人說,瘋狂就是一遍遍重複相同的事情,卻期望不同的結果。 在糟糕的習慣面前,我們往往就是如此,想要改變又躺平擺爛,卻期待人生幸福美好有意義。 當習慣不再有幫助,甚至帶來不良後果時,我們卻還在堅持,為什麼? 因為人像海鞘一樣,有著「避免痛苦、尋求快樂、節省能量」的本能,這種本能最初對我們有益,卻在我們想要改變時製造各式心理衝突,帶我們走阻力最小的那條路——維持原狀——繼續著糟糕習慣。 很多人活在「左邊」,真相卻在「右邊」 活在落差中——衡量進步的方法是看你距離起點有多遠,而不是距離理想有多遠。 盲目積極樂觀——如果什麼錯都沒犯卻一直輸,你就該換個遊戲了。 喜歡比較——比較是偷走快樂的賊。 習慣性焦慮——擔心就像坐在搖椅上,看似有事可做,實則原地踏步。

內容簡介

一個人行為的40%∼70%都是習慣性的。你有怎樣的習慣,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是誰。 如果每天運動,你就會成為一個健康的人。 如果有理財的好習慣,你就會成為一個富有的人。 如果習慣性地懂得欣賞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你就會成為一個心懷感恩的人。 如果只能看到生命的消極陰暗面,習慣性地悲觀厭世,那你就會成為一個整日痛苦的可憐蟲。 本書為我們提供了貼合人性,甚至切合生理、心態、腦部構造、人類發展和心理學研究的全新視角,讓我們真正全面了解習慣,拆解現代人面對的各類思維困境和負面習慣。 習慣可以毀掉我們,習慣也可以成就我們。我們如果能理解習慣的運作方式,就可以重塑健康、財富、生活、事業以及幸福,成為我們想成為的人。

作者簡介

盧克·馬瑟斯(Luke Mathers),英國眼鏡品牌Specsavers澳大利亞分公司的最初董事之一。31歲時,終於熬出頭的他退休了,本以為接下來的日子會快樂似神仙,結果躁動不安與無聊在一年半後接踵而至。於是,新一波目標擇選開始! 左眼天生缺少一塊肌肉,這讓他向右看時會重影。直到九年級才學會閱讀的他對自己講述的故事是,我不擅長英語。但他後來為自己選擇的工作又都圍繞著書籍。 他覺得自己的「大頭」更適合電台節目,還一直與可樂、巧克力餅乾搏鬥,但現在他的網路課程進行得還不錯,他還學會了吃「空氣漢堡」。 要麼在慣性中沉溺,要麼重新審視慣性。他的選擇,不言自明。 近十年,他熱衷於通過其個人輔導、研討會和活動,幫助人們更多地了解自己的習慣,更好地管理習慣並克服它們可能造成的壓力。 他著有三本書:《習慣背後的習慣:習慣如何形成,又該如何打破》(Curious Habits)、《壓力特氟龍》(Stress Teflon,合著)、《重啟》(Reset,合著)。

目錄

譯者序
序言 你想改變自己來適應世界,還是想改變世界來順應自己
引言 要想改變習慣,必須對習慣充滿好奇
第1部分 對習慣充滿好奇
第1章 我們是習慣的集合體
研究習慣的實驗:「流口水的狗」和「跳舞的鴿子」
是什麼驅動我們形成習慣
舊大腦與新大腦
情緒、記憶和行動
成癮之後,習慣開始背棄你
第2章 將習慣拆分重組
沙丘上的小徑——神經通路
好奇心具有魔力
默認習慣循環
將「焦慮的觸發點」視為「激發好奇心的信號」
留心結果——想想最近一次習慣給你帶來了什麼
為你的「無限循環」找到你的「潮汐習慣」
第3章 重新審視你的默認習慣
行動帶來答案
習慣—替換
對提示信號保持好奇
第2部分 奇怪的習慣
第4章 待在舒適區
繁重的苦力一定要去做
不嘗試的結果是遺憾
第5章 完美主義
舒適不等於快樂
期待會孕育怨恨
尋找卡洛斯
第6章 拖延
痛苦與無聊——我們為什麼會拖延
如果我就會開始?直接去做吧
巧妙利用「刻意拖延」
第7章 自我對話
弄清楚是誰在說話
清楚自己的最佳版本
你是否在餵養你的剋星
冒充者綜合征是個悖論
第8章 積極樂觀
有毒的積極性
殘酷的樂觀主義
第9章 活在落差中
落差與收穫
解構「GAP」,縮小落差
第10章 比較
用食物緩解壓力
蘋果只能與蘋果做比較
因為失去強連接,所以在比較后絕望
人們喜歡感受自己是「部落」的一分子
第11章 被社交媒體掠奪注意力
我們的注意力是如何被分散的
建立自己的降噪習慣
嘗試「階段性禁食」
第12章 自己扛
很多人都會在需要別人時選擇退縮
請求並接受幫助是完全可以的
第13章 害怕恐懼
我們對於恐懼的奇怪恐懼
戰勝內心的「第一恐懼」
第14章 只「澆水」,不「換盆」
我被診斷為抑鬱症
「換盆」后我很快恢復了活力
第15章 習慣性焦慮
焦慮只是你的情緒,並不能定義你
捕捉,等待,重啟
第16章 餵食壓力怪獸
「去他的」效應
建立容錯機制
第17章 醉酒
既然記不住,那意義何在
「無趣之人」
酒後短視
第18章 用成就定義價值
不快樂的成就者
進化和確認感
從錯誤的地方尋求確認感
第19章 避免艱難的對話
衝突不可怕,爭鬥沒必要
「但我可能讓他們不開心」
第20章 敷衍了事
後記
致謝
參考文獻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