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美國憲法變遷的價值取向研究-以’建國’到’重建’國家主義為視角 ISBN:9787542677877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著編譯者:李曉波 頁數:413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2139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價值憲法學」是基於價值哲學範式來研究憲法的新興學科,不同於「規範憲法學」和「政治憲法學」研究範式,它從主體和客體關係的角度來研究主體和憲法之間的效應和意義關係。以往美國憲法側重從規範和政治角度來研究,本文嘗試從價值學角度來研究「建國」到「重建」(1789-1877)階段美國憲法變遷的價值發展規律。「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和根本推動力量,他們的實踐活動表現為具體歷史階段需要,這個需要推動了憲法發展變化。在「建國」到「重建」階段,美國「人民」的中心任務是構建一個強大共和國實現自身「自由」,這要求聯邦政府必須積極發揮國家能力,擴充中央政府權力來完成歷史任務。「人民」的需要迫使聯邦政府在憲法賦予權力基礎上,通過「多元」憲法變遷機制擴大權力,掃除了「州權主義」、奴隸制等結構性難題對國家整體利益的威脅,實現權威和「自由」的平衡。在此過程中,憲法因事實壓力引起的變遷也然會體現和實現這種國家主義價值取向,由於國家主義價值取向緊緊圍繞美國憲法基本價值結構,接受基本價值的制約和調控,並接受歷史發展規律歷史標準的檢驗,從而確保了國家主義的「善」相,實現了「權力憲政」(Constitutionalism of Powers)與「權利憲政」(Constitutionalism of Rights)具體歷史統一。作者簡介 李曉波,男,陝西商南人,1983年生,法學博士,研究方向為憲法學、政治學。現為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博士后工作人員,貴州財經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在《法制與社會發展》《法學論壇》《學術研究》等CSSCI刊物發表相關論文40多篇,其中人大複印資料轉載若干篇;並有論文榮獲「第十屆全國公法學博士生論壇優秀論文」、「廣東省研究生學術論壇—法學分論壇」二等獎等。參与撰寫《中國十大憲法事例評析(2015年)》、《中國十大憲法事例評析(2016年)》;主持教育部、國家民委、共青團中央和中國博士后基金等多項課題,並作為重要參与人參加國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攻關項目。目錄 摘要第四章 「建國」到「重建」憲法變遷國家主義價值取向實現論 第一節 憲法變遷實現機制:以憲法解釋「本位主義」為例 一、憲法解釋權分配的兩種理論 二、「本位主義」中憲法解釋的參与方 三、「本位主義」憲法解釋權分配的理論模型 四、「本位主義」中「外生性」制約:以司法機關為例 五、「司法主義」和憲法解釋的實現 第二節 「建國」到「重建」最高法院與司法國家主義 一、聯邦法院與憲法 二、司法國家主義初露崢嶸(1789—1800) 三、「馬歇爾法院」的絕對國家主義(1801—1835) 四、相對的國家主義:聯邦至上和州權的緩慢增長(1837—1860) 五、國家重構:「內戰」和「重建」中的國家主義(1861—1877) 第三節 總統權力變遷實現國家主義(1789—1877) 一、憲法與總統權力 二、「建國」到「重建」總統權力變遷的體現 三、總統權力變遷的原因探析 四、總統權力變遷實現國家主義:以外交事務權為例 第四節 政黨變遷實現國家主義(1789—1877) 一、政黨和憲法 二、政黨體現民意 三、兩黨政治的非意識形態化和溫和化 四、政黨變遷實現國家主義價值取向 第五節 「重建修正案」鞏固國家主義價值取向 一、「重建修正案」的內容和批准 二、「重建修正案」:憲法變遷國家主義價值取向的結果 三、「重建修正案」與國家重塑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建國」到「重建」憲法變遷國家主義價值取向評價論 第一節 「二重性」評價標準:價值標準和歷史標準 一、價值標準:價值評價的內在標準 二、歷史標準:價值評價的「元標準」 三、價值標準和歷史標準的關係 第二節 正義和憲法基本價值對國家主義的評價 一、國家主義的正義維度:國家、社會和個人價值的統一 二、國家主義與憲法基本價值的統一 第三節 國家主義符合歷史發展要求 一、共和國構建:「建國」到「重建」的歷史任務 二、國家主義的合歷史性 本章小結 第六章 「建國」到「重建」憲法變遷國家主義價值取向意義論 第一節 「價值憲法學」:憲法學研究新範式 一、價值哲學:憲法學研究的根本方法 二、「價值憲法學」「政治憲法學」和「規範憲法學」 三、「價值憲法學」的前景 第二節 中國憲法70年:同一性和變遷 一、中國憲法70年的同一性 二、中國憲法70年的變遷 三、國家主義:中國憲法70年變遷的價值取向 第三節 中國憲法變遷存在問題和完善 一、「改革憲法」的「消極回應型」 二、中國憲法變遷實現機制存在的問題 三、中國憲法變遷實現機制的完善 第四節 「后改革憲法」時代憲法變遷價值取向展望 一、「改革憲法」時代「人民」的價值取向 二、「后改革憲法」時代「人民」的實踐需要 三、公民權利:「后改革憲法」時代憲法變遷的價值取向 本章小結 結語 參考文獻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