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改變發生-學校改進視角下的辦學思考與實踐敘事 鄔曉玲 9787576046472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
NT$293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403*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讓改變發生-學校改進視角下的辦學思考與實踐敘事
ISBN:9787576046472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
著編譯者:鄔曉玲
頁數:21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2093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觀學校智慧促教育改革,成己、成人、成事,讓改變發生
學校改進是一種系統且持久的深度變革,是推動學校內涵式發展的有效路徑,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益探索。本書依託意義深刻的教育理論系統透視學校改進的實踐智慧,運用真實生動的教育故事立體展現學校改進的實踐脈絡,切實促進了多元教育主體的協同共進,充分彰顯了基礎教育改革的魅力所在。相信本書所蘊含的理論思考與實踐智慧將會啟迪更多的學校管理者續寫成己、成人、成事的新篇章,賦能更多的教育主體構建參與、認同、引領的新格局,助力學校改進實踐向更科學、更專業、更全面的方向持續發展,從而整體提升學校辦學品質,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

內容簡介
《讓改變發生:學校改進視角下的辦學思考與實踐敘事》圍繞一位特級校長的辦學經歷與經驗,以學校改進為視角來重新審視學校教育教學變革的實踐。通過系統梳理學校改進的前沿理論,從不同的維度闡釋學校改變發生的實踐邏輯;通過具體生動的實踐敘事,揭示”事在人為”“穩中求變”“以變破局”的改變過程與機制,即校長的改變——發展中謀事、教師的改變——教改中幹事、學生的改變——行動中成事、家長的改變——共贏中理事;通過思考與行動的交融,彰顯一位特級校長對於學校應該改進什麼、如何改進與改進成效的實踐探索和辦學智慧。

作者簡介
鄔曉玲,上海市浦東新區上南實驗小學校長、黨支部書記,上海市浦東新區新場實驗小學校長。上海市特級校長、上海市督學。教育部”國培計劃”全國小學優秀校長高級研究班學員、全國小學骨幹校長高級研修班學員、長三角中小學名校長聯合培養工程學員。曾榮獲上海市園丁獎、上海市新長征突擊手、全國示範性勞動競賽浦東先進個人、新區教育系統十大傑出青年等榮譽稱號。主持過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多項區級課題獲獎。撰寫的30多篇文章 發表在全國、市、區刊物上。在實踐中,堅守教育的初心、追求教育的夢想。

目錄

自序 相信改變的力量 /1
一、回憶改變的時光/1
二、譜寫改變的故事/2
三、繪就改變的色彩/3
前言 學校改進的理性思考 /1
一、學校改進的內涵特徵/1
二、學校改進的歷史溯源/3
三、學校改進的現實境況/6
四、學校改進的影響因素/7
五、學校改進的實踐路徑/8
第一章 校長的改變———達人中成己 /1
第一節 入情——浸潤心靈深處,是真誠,更是應變 / 3
一、真實地面對/3
二、真情地對待/10
三、真心地幫助/15
四、真誠地處理/21
第二節 入理——規劃學校發展,是點燃,更是漸變 / 25
一、學校發展規劃的認知/26
二、學校發展規劃的實踐/29
第三節 入境——加強文化建設,是賦予,更是質變 / 34
一、培育文化:由外而內是滲透的力量/35
二、認同文化:由內而外是浸潤的力量/42
三、創造文化:內外平衡是生長的力量/44
第四節 入微——發揚細節 力量,是凝聚,更是量變 / 49
一、常態化地做好一件小事/50
二、持續性地做好一件小事/52
三、創造性地做好一件小事/53
第五節 入我——提升內涵修養,是修煉,更是蝶變 / 55
一、以學習促成長/57
二、以行動促成長/59
三、以反思促成長/61
四、以初心促成長/63
第二章 教師的改變———共事中成人 /65
第一節 決勝中層——巧用勢能,促進學校工作轉型 / 67
一、錘煉中層領導力,樹立全域性視野/68
二、提升中層思維力,創造積極性變化/72
三、激發中層共情力,解決複雜性問題/75
第二節 點燃教師——承接願景,實現學校工作升維 / 77
一、形塑共同願景/79
二、關注教師差異/83
第三節 重構組織——優化學校工作氛圍 / 93
一、看見的狀態———滋養教師/94
二、聽見的力量———信任教師/98
三、承諾的可貴———激活教師/101
第三章 學生的改變———行動中成長 /105
第一節 課堂變革——探索以學為中心的課堂 / 107
一、思考課堂,強調多元主體對話/108
二、品讀課堂,凸顯教師教學特色/110
三、研究課堂,提升課堂教學品質/114
第二節 活動體驗——走進學生內心世界 / 122
一、活動課程系列化,提升儀式感/124
二、活動參與全員化,提升參與感/139
三、活動課程主體化,獲得成就感/146
第三節 項目實踐——變革學生學習方式 / 150
一、學校項目化學習的發展歷程/151
二、活動項目化學習實踐案例/156
第四章 家校的改變———合作中成事 /167
第一節 傾聽 連接 協商——以合作引領家校觀念轉變 / 169
一、傾聽———合作的前提/170
二、連接———合作的中介/173
三、協商———合作的方式/176
第二節 陪伴 理解 支持——以合作帶動親子互動優化 / 179
一、陪伴———創造互動的空間/180
二、理解———建立互動的前提/182
三、支持———提高互動的質量/184
後記 /188

前言/序言
自序
相信改變的力量
2021年,我獲評為上海市特級校長,不僅要擔任浦東新區上南實驗小學的書記、校長,同時要去農村學校支教三年,兼任浦東新區新場實驗小學的校長。大家聽說我要去農村學校任職,都和我說了相似的話:”你作為特級校長去支持農村學 校,大家對你此行的期望很大,希望未來的三年裡,你能夠改變學校。”這句話引發 了我的思考——一個校長在三年裡,到底能夠改變學校什麼
一、 回憶改變的時光
我回憶了自己的教育管理歷程,在回憶中思考過去到底給學校帶來了哪些 改變
1994年,我作為上海市優秀畢業生,沒有留在市區,而是堅定地回到家鄉—— 川沙鎮,選擇了家門口開辦僅兩年的浦東新區園西小學。創立園西小學的老校長有著明確的辦學思想和教育改革舉措,幾年時間就讓學校成為浦東新區首屈一指的優質學校。儘管我在此擔任了多年副校長,但當時對很多事並不能完全理解。直到自己當了校長,我才深刻感悟到,校長的管理能為學校帶來多大的改變。
2006年,我32歲,來到一所農村小學——浦東新區孫橋鎮中心小學擔任校長。作為年輕的學校管理者,從懵懂到知曉,從捋順到領悟,再到懂得引領,11年 間,歷經酸甜苦辣。學校從一所普通的農村小學成長為一所優質的農村小學的發 展之路,正是我管理生涯中的關鍵成長之路。
2017年,我意外地橫跨浦東來到黃浦江邊的老城區——浦東新區上南實驗小學擔任校長。因為有了十多年的管理經驗,對學校管理有了自己的思考,我在上南唱響了”陽光”歌,夯實了”陽光”路,堅定了”陽光”行,讓這所老城區的學校煥發 出全新的活力,打造出一所”陽光校園”,讓陽光灑進了師生的心中。我的管理也 在逐步走向成熟。
2021年,我作為特級校長參與流動,來到農村學校,兼任浦東新區新場實驗小學的校長。這所農村小學很特別,由迥然不同的兩個學校——一所百年老校和一所全新的學校合併為一所學校,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一時間,我成為跨越三個 街鎮、兩個學校、五個校區的校長,開啟了不一樣的管理旅程
近30年的教育生涯,24年的學校管理經歷,16年的校長崗位,從城鎮的優質 學校出發,到農村學校,再到市區老城區學校,又回到偏遠農村學校,這讓我的管理思路在不斷輪回。這個輪回的過程是讓人感到熟悉的,卻又是嶄新的。不同的地方有著相同的故事,而相同的故事卻有著不一樣的述說方式,同樣的題目也有著不一樣的解題方法。
二、 譜寫改變的故事
這一刻,有關管理的感觸特別多。我突然想寫下來
這本書的名字——”讓改變發生”,是我生活中很喜歡的一句話,是座右銘,是口頭禪,更是工作中我與教師們雙向交流時,使用頻率很高的一句話。而這句話中的每一個字,對我來說都有著深遠的意義。有人曾總結,做教育管理要知曉三個區別:一是要區別于書本;二是要區別於他人;三是要區別於過去的自己。這三個區別本質上其實就是一個”變”字。雪莉•桑德伯格說過:”世界上好的選擇有 很多,但你要選定一個,然後忠於這個選擇,讓它成為最好的選擇。”於是,我選擇 了”讓改變發生”!
多年來,在所思所想、所做所進中,我有了一些深切感悟。
讓,是一種態度——點燃熱能! 這個”讓”,其實是”讓我”與”讓我們”的結合體,是一種思想與行動的當仁不讓。在”讓”字的引領下:學校規劃發展,有了新格 局;學校文化建設,有了新圖景;內涵修養提升,有了新高度。
改,是一種銳度——實現可能! 這個”改”,是改善與改進,是改建與改造。在”改”字的引領下:改”學習”的方式,還課堂以生命的本質;改”活動”的模式,還活 動以生長的空間;改”教學”的形式,還活力以多元的展現。
變,是一種力度——優化功能! 這個”變”,是變量與變化,是變速與變道。在 “變”字的引領下:中層班子的變法,讓管理的方法多一點;項目團隊的變速,讓實效的步伐快一點;分層教師的變強,讓賦能的提升高一點。
發,是一種維度——提升效能! 這個”發”,是發動與發揚,是研發與奮發。在 “發”字的引領下:助力教師的專業成長,打造有效的課堂教學,促進評價體系的建 立,助推教育科研的深入,讓學校的管理漸入佳境。
生,是一種亮度——鑄就創能! 這個”生”,是生根與生成,是創生與優生。在 “生”字的引領下:立足學校發展的”共生”,有了目標實現;立足課程改革的”互生”,有了力量聚變;立足增效提質的”伴生”,有了賦能實效;立足立德樹人的”創生”,有了成長快樂。
三、 繪就改變的色彩
無論是在哪一個學校,無論是在哪一個職業階段,我和我的教師們多年來砥 礪前行,用底氣和志氣,奮力打開了”讓改變發生”這道門,看到了”一切皆有可能” 的美妙圖景。這就是:
一”讓”天地寬,寬的是辦學之路,視野開闊——我們一起描繪七彩;
一”改”氣象新,新的是適性揚才,播種未來——我們一起展示精彩;
一”變”活力強,強的是發軔有功,足音鏗鏘——我們一起打造光彩;
一”發”過程美,美的是融通智慧,心有光亮——我們一起共同出彩;
一”生”教育進,進的是滋蘭潤蕙,旨在樹人——我們一起各具風采。
“讓改變發生”是我管理的精神動力,是我事業的追求目標,是我作為校長的 價值體現,更是我教育理想實現進程中的一種圓夢。
校園裡,”讓改變發生”的種子,經歷了春風吹拂,夏雨澆灌,秋陽照耀,冬寒磨 礪,從萌芽到繁茂。在”讓改變發生”的進程中,我與教師們收穫了———面對艱難 事情的跌宕起伏,會變得淡定;面對紛繁複雜的認知觀點,會變得思辨;面對風雲 變幻的多元選擇,會變得理性;面對教育教學的內涵發展,會變得深刻。
校園裡,”改變”的種子終於結出了”一切皆有可能”的果實。我從內心深處感覺到:你要寫改變,就不能只寫改變,要寫習慣使然,寫思維碰撞,寫理念浸潤,寫心靈認可。你要寫發生,就不能只寫發生,要寫活力課堂,寫遠足研學,寫家長認同,寫團隊力量。
因為有了改變,我們原諒過往的不順,什麼都不是什麼,原來一切都會變好;
因為有了發生,我們找到成功的理由,什麼都長成什麼,原來一切都在成長。
“讓改變發生”的教育實踐,我嘗試著,我追求著,我收穫著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