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知識-作為媒介的書籍與出版 姜華 9787100231923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NT$496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40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製造知識-作為媒介的書籍與出版
ISBN:9787100231923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著編譯者:姜華
頁數:26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2098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的前三章,將書籍、出版及其物質生產材料直至當下的GPT技術看作製造知識過程中的非人類要素,力圖以宏觀的視角,考察它們如何參与了人類知識的製造過程,對人類知識的生產和傳播產生或將產生怎樣的影響。例如,中國古代的書 本書的后七章,選取典型文化現象,從「製造知識」切入,以形象建構、媒介轉向、文化資本、關係網路等學術視角,討論這些現象何以發生,是什麼力量將不同類型的「知識」推向社會,完成從「私人化知識」向「社會化知識」的轉變,最終在文化領域產生應有的社會影響。

作者簡介

姜華,新聞學博士、牛津大學訪問學者,現任職于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在《中國社會科學》《新聞與傳播研究》《讀書》《書城》等發表論文、學術隨筆90餘篇。研究成果曾獲第二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上海市第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多項榮譽。出版有《新聞文化的現代詮釋》(中文簡體)、《現代思潮與新聞文化》(中文繁體)。

目錄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論視野
第一章 媒介化的知識:作為知識實踐的出版
一 聚訟紛紜的「出版」
二 系統化、智識性知識的生產與傳播:出版的內在特質
三 中介化的知識生產與傳播:出版價值的保障機制
四 在傳播中傳承:作為文化之源的出版
結語
第二章 知識的物質性:書籍媒介未來樣態之考察
一 「實體的黑夜」
二 「思想的貨幣」
三 「藝術化生存」
結語
第三章 從辛棄疾到Gfrr:人工智慧對人類知識生產格局的重塑
引言:辛棄疾與chatGPT
一 GPT與三階知識的出現
二 GPT知識生產的特殊機制
三 GPT介入知識生產的社會效應
結語
第二部分 地方經驗
第四章 印刷物中的形象建構:蘇格蘭啟蒙運動中的媒介因素
一 藉由媒介的自我技術化
二 以媒介為核心的「出版者功能」
三 媒介中的文人,媒介中的啟蒙
結語
第五章「戲劇中人」的「印刷轉向」:書籍、劇院與莎劇的興起
一 媒介—訊息
一 福斯塔夫—莎士比亞
三 從「戲劇中人」到「印刷中人」
結語
第六章 知識傳播中的文化資本:「傳播圈」與「托爾金神話」的誕生
導言
一 從無心之作到精心書寫:文化資本的積累
二 作者、出版人與跨國的讀者群:「傳播圈」的力量
結語
第七章 「知識的突圍」:出版理想與《尤利西斯》的面世
一 不朽的經典
二 傑作的突圍
三 出版者的「執念」
結語
第八章 「谷登堡的延伸」:晚清傳教士與中國出版的現代轉折
一 上帝的僕人:將印刷出版融入「天職」
二 知識的信徒:作為著述者的傳教士
三 資本的追求者:造字、印書以謀利
結語
第九章 知識場中的關係網路:編輯出版中的魯迅與青年
導言
一 「此公頗有點尼採氣」
二 墊資為青年出書
三 為後進指引人生
結語
第十章 媒以達通:媒介學視野下的「金庸傳奇」
引言
一 金庸何以成為金庸
二 作為媒介的「文本」:語言與互文的穿透力
三 時代洪流中的核心媒介:報紙、小說與中華民族共同體
四 身體的媒介與融合的媒介:跨越時空的影響力
結語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