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清亮直祁寯藻 梁盼 9787537867719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北嶽文藝
NT$305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404*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忠清亮直祁寯藻
ISBN:9787537867719
出版社:北嶽文藝
著編譯者:梁盼
叢書名:山西廉政文化叢書
頁數:203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2055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祁寯藻有三個學生,依次為道光、咸豐、同治這祖孫三代人;「嘉道咸同」四朝的文臣;出身於科舉鼎盛之門,家族出了五個進士;與父親、兄弟、兒子三代四人都是翰林;一輩子鑽研學術,歷史、地理、文化、語言、文字等皆有涉獵;還是農學家,為故鄉寫就一部農業與風俗的專著《馬首農言》。

內容簡介
《山西廉政文化叢書·忠清亮直祁寯藻》是「山西廉政文化叢書」中的一種,共四部分,分別是「生平小傳」「忠清亮直」「當代啟示」「箴言警句」。作者以大量史料為依據,同時博採傳主的生平事?,在保證史料真實準確的前提下,進行了適當的文學創作,具有一定的文學可讀性。全書塑造了一位「忠清亮直」的廉吏,是後人看到了當時的祁寯藻的高尚品行,深受激勵。

目錄
生平小傳
民役官鑒
一、四世清譽,同做楷模
二、以廉立身,以詩育人
三、禁煙先鋒,文武兼備
四、哀農敬農,為農立言
五、經世致用,一代宗儒
六、高處尤寒,勉力而為
七、師生之誼,聖人之道
八、提友攜后,仙壽永昌
當代啟示
箴言警句

精彩書摘
一、四世清譽,同做楷模

咸豐三年正月,太平軍沿長江一路向東殺到南京城下,整個江蘇危如累卵,時任江寧布政使祁宿藻在南京城牆上領兵作三個晝夜,后突然吐血不止,第二天便殞命而去,享年53歲。此刻,遠在京師的清帝國領班軍機大臣、體仁閣大學士祁寯藻聞訊,慟哭不已,彷彿心都被摘走了。
祁宿藻,字幼章,祁寯藻的親兄弟,寯藻排行老五,宿藻排行老六,是老?,兩人年齡相差八歲,親兄弟中只有他倆考中進士、做到二品大員以上的高官,而且當年父親祁韻士無辜入獄、接著被發配伊犁時,宿藻才四五歲,祁寯藻便格外疼惜他,後來宿藻的成長道路上一直都有其五哥祁寯藻的悉心照料和培養,故而兩人感情至深,在很多時候祁寯藻都把這個比他小八歲的家中老?當成自己的兒子。
更令祁寯藻難以釋懷的是六弟宿藻是難得的實幹家,朝野稍對兩兄弟有所了解的,皆知祁寯藻是相才,而起六弟宿藻則為帥才。不錯,這個六弟了不得,從小便被家人親友譽為有英雄之氣,後來事實證明,他的確是一個既能八股登頂的進士,又是能急人之難的俠者。且看18年前,即道光十五年(1835),作為舉人的六弟雖未考中進士,但也因較為突出而獲得滿人官學教習一職,但當時他正丁母憂,人不在北京,而是受邀在山西平陽府洪洞縣的書院講學,恰彼時,與洪洞縣相鄰的趙城縣爆發以「先天教」首領曹順為主導的民變,趙城縣令一家慘遭滅門,洪洞縣城也隨即遭到攻擊,而洪洞俞縣令素知六弟宿藻喜兵事,善謀略,便緊急求救於六弟。
六弟自義不容辭,點領弁卒,先行快速清除城內暗中助敵之人,穩住了陣腳。但城外,先天教首領曹順正脅迫著大量平民百姓一道攻城,使得城牆上的官兵無法辨別敵人的具體方位,進而無法有效地展開遠程攻擊。形勢依舊十分危急,六弟細思量,頓生一計,讓守城兵士大呼「老百姓請站在左邊」,於是百姓齊奔左邊方向,官兵得以居高臨下地攻擊右邊;待告一段落,便又讓城上士兵大呼「老百姓請站到右邊」,於是百姓奔右,官軍則擊左。
六弟有勇有謀,終使洪洞縣城無虞,甚至六弟還建議俞縣令乘勝出城追擊,擴大戰果,但俞縣令為穩保起見,未應此請。誰曾想,18年後,祁宿藻竟因守城而殞命。18年前,洪洞縣的俞縣令能與他通力合作,但18后的南京,連總督與巡撫都棄城而走,而六弟誓與南京城同在,但太平軍正值強弩之時,且南京城內糧草嚴重不足,文武官員又不能精誠合作,六弟觀之籌之,心急如焚,恨不得把自己一個人化為千軍萬馬來用,可人終究是有其局限的,結局自然慘烈,六弟逝后不久,南京城破,其屍骨都不知棄在何處。
六弟苦啊,此時此刻,祁寯藻只願金陵的鐘山化為六弟一身英氣的軀體,只願秦淮河和玄武湖的水積成六弟蒼天可鑒的淚。六弟宿藻死於國難的消息傳到京師時,祁寯藻一邊哭,一邊忍不住由六弟憶起自己祁家一門數代人的際遇和那些永遠能夠感動自己、感動世人的家風門風。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