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第26卷.第2期 王傑 9787547323359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東方出版中心
NT$1,017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2*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第26卷.第2期
ISBN:9787547323359
出版社:東方出版中心
著編譯者:王傑
頁數:50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1875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是CSSCI來源集刊,致力於開拓馬克思主義美學的發展,推動中國與世界各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者之間的對話與交流。本期緊跟學術與現實動態,收錄的論文涵蓋多個領域,包括文藝與中國式現代化研究、盧卡奇美學思想研究、國外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經典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悲劇理論研究、媒介美學研究、當代藝術批評等。

作者簡介
王傑,江蘇無錫人,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教育部特聘長江學者,博士士生導師,《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主編、浙江大學當代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學術兼職有: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社科基金中國文學專家組成員、國家出版基金評審專家、國家社科基地山東大學文藝美學中心兼職教授、全國馬列文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副會長等。已出版《審美幻象研究——現代美學導論》《馬克思主義與現代美學問題》《美學意識形態》(譯著)等。

目錄
卷首語
中華民族現代美術如何可能?/王傑
論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中國形態的建構與發展/季念 季水河
論文學立場:雷蒙 ·威廉斯與《毛澤東論文藝》/鄧海麗
作為理智詩作的論說文何以是一種藝術類型?——青年盧卡奇《論說文的本質與形式》解讀/張亮
第二自然與藝術的政治潛能——盧卡奇、阿多諾回應黑格爾藝術真理觀的不同理路及其局限/李國成 喬泓凱
藝術-歷史哲學的形而上學——論盧卡奇的《海德堡藝術哲學》手稿/ 秦佳陽
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的哲學方法論/〔蘇聯〕卡 岡 著 凌繼堯 譯
瓦格納樂劇批評譜系的建構 ——從尼採到巴迪歐/艾士薇
共識與差異:當代批判理論中審美共同體的本體性問題/漆飛
整體性、異化批判與審美介入——《德國藝術家小說》與馬爾庫塞美學思想的內在邏輯/陳 傑
克爾凱郭爾反諷個體與馬克思現實個體的美學分野/吳允通
「一切物化皆為遺忘 」:本雅明、阿多諾與物化辯證法/〔荷蘭〕泰吉斯 ·利斯特 著 魏清高 李永新 譯
弗·泰·費舍《美學或美的科學》一書摘記/〔德〕卡爾 ·馬克思 著 李鎖貴 譯
費爾巴哈的感性理論與《巴黎手稿》對它的揚棄 ———兼論 「美的規律 」問題 /任繼澤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美育思想論析/石然
悲劇與重大價值/丁爾蘇 241《悲劇的誕生》的三個解釋路徑/畢延英 李詠吟
論謝林悲劇觀與馬克思主義悲劇觀的同構與差異/嚴杭迪
人民城市理念下的 「參与式 」劇場美學實踐——公共空間治理的一種方案/王曦
文化、技術、歷史:斯特恩聲音研究的三重向度/康楊達琦
歷史唯物主義視域下數字資本主義的審美治理批判/袁立國 高雪
驚夢抑或還魂?:戲曲的跨媒介復歸及其文化流變——以話劇《驚夢》和電影 《椒麻堂會》為中心/羅 婷 梁孝昶
話劇《驚夢》的 「喜劇性 」論析/范 炯 丁功誼
「閑人 」的 「憂鬱 」——過士行《鳥人》劇作的審美現代性/朱玉傑
奧運文化的美學闡釋/崔建華
從飲食品味到地方性審美經驗的建構——關於葛亮小說《燕食記》的一次美學討論
/王 傑 黃筱茜 等
轉化為 「死神 」的普羅米修斯——電影《奧本海默》的悲劇人文主義/王 傑 吳豐軍 盧幸妮 等
影響的剖析與焦慮——以《重估俄蘇美學》為中心看俄蘇美學與中國美學的影響關係/史曉林 白 楊
北李南趙:雙峰對峙的學術大師 ——就李澤厚之學緣關係訪宋光先生/王少明
視差中的對話 ——《當代馬克思主義美學與批評:與西方學者的對話》中的 「聲音蒙太奇 」/向麗 張勰
審美人類學新動態 ——《審美人類學前沿問題》評介/勞逸峰
西方馬克思主義視域中的悲劇現代性及其敘事建構 ——評特里 ·伊格爾頓文論新著《悲劇》/張穎 王進
書 訊

精彩書摘
2023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這一年裡,俄烏衝突一直持續,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又重燃戰火,引發了十分嚴重的人道主義災難。這兩場戰爭改變了世界地緣政治的格局,不同文明之間的互相理解和互相包容成為當代社會十分重要的問題,也成為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中十分重要的問題。
在人工智能領域,ChatGPT的出現是一個事件,標志著人類在與自然和社會的相互關係方面的一次躍升,人類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在人工智能時代有了革命性的發展,這將不可避免地影響人類的社會生活,包括對美的感受和對藝術的欣賞方式。
2023年在美學和當代藝術批評領域,中國式文藝現代化問題是一個研究的熱點,本刊自2022年第25卷第1輯開始繼續推出「中國式現代化」研究相關欄目,本期「文藝與中國式現代化研究」欄目包括王傑的《中華民族現代美術如何可能?》、季念和季水河的《論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中國形態的建構與發展》、鄧海麗的《論文學立場:雷蒙·威廉斯與〈毛澤東論文藝〉》。三篇論文分別從中國式現代化在美學領域的實現方式、中國形態的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的建構與發展,以及雷蒙·威廉斯對《毛澤東論文藝》的吸取與借鑒等方面論述了中國式文藝現代化的相關問題,希望引起學界同行的關注和進一步的討論。
2023年是喬治·盧卡奇《歷史與階級意識》出版100周年,本刊編髮了張亮的《作為理智詩作的論說文何以是一種藝術類型?——青年盧卡奇解讀》、李國成的《第二自然與藝術的政治潛能——盧卡奇、阿多諾回應黑格爾藝術真理觀的不同理路及其局限》等三篇研究喬治·盧卡奇的論文紀念這一重要的文化事件。《歷史與階級意識》從出版至今一直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和美學反覆討論、爭論的一個焦點。我們希望這組論文的發表能進一步推進國內學術界關於西方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和評價,真正在21世紀馬克思主義美學的發展這個意義上,正確地評價、深入地研究「西方馬克思主義美學」這樣一個20世紀十分重要的文化現象,為馬克思主義美學的當代發展貢獻力量。
在本期的「國外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欄目中,我們編髮了凌繼堯翻譯的卡岡的《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的哲學方法論》、漆飛的《共識與差異:當代批判理論中審美共同體的本體性問題》、吳允通的《克爾凱郭爾反諷個體與馬克思現實個體的美學分野》等論文和譯文。不可否認的是,在文化經濟時代,馬克思主義美學作為一種重要的美學話語體系在不斷地發展和壯大,在美學基本問題和當代藝術批評等不同的領域發出重要的、不可忽視的聲音。我們十分歡迎這方面的優秀稿件,共同推進馬克思主義美學話語體系的建設和發展。在「經典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欄目中,我們刊發了李鎖貴翻譯的《卡·馬克思:弗·泰·費舍〈美學或美的科學〉一書摘記》,這是馬克思美學思想的一個重要文獻,值得特別關注。
「悲劇理論研究」是本刊的常設欄目,在這一期里,我們刊發了丁爾蘇的《悲劇與重大價值》、畢延英和李詠吟的《〈悲劇的誕生〉的三個解釋路徑》、嚴杭迪的《論謝林悲劇觀與馬克思主義悲劇觀的同構與差異》等論文,均值得一讀。我們非常希望,在馬克思主義美學視域中加強對中國悲劇問題的歷史研究和理論研究,加強對中國—歐洲悲劇問題的比較研究,共同努力,對「中國是否有悲劇?」這個理論難題作出當代學者的回答。
「媒介美學研究」是本刊近幾年開設的新欄目,以回應新媒介的發展對當代審美活動的巨大影響。在這一期里,我們刊發了王曦的《人民城市理念下的「參与式」劇場美學實踐——公共空間治理的一種方案》、康楊達琦的《文化、技術、歷史:斯特恩聲音研究的三重向度》、袁立國和高雪的《歷史唯物主義視域下數字資本主義的審美治理批判》,都有重要的觀察或者發現,值得一讀。
「中國當代藝術批評」是本刊近年來認真組編的一個欄目,我們希望把馬克思主義美學話語的建設推進到當代中國藝術評論中去,這是一件困難的工作,但無疑是有價值和意義的。在這一期里,我們編髮了兩篇關於話劇《驚夢》的分析和評論,一篇關於過士行《鳥人》劇作的審美現代性分析的文章,都既有美學的立場和高度,又有關於藝術經驗的細微體驗,是時下不多見的文章。現有的當代藝術批評的學術範式對於當代藝術批評的發展是不相適應的,本刊願意為在當代藝術批評方面積極努力的踐行者提供支持!
此外,本刊這一期里還刊發了凌繼堯先生《重估俄蘇美學》一書的書評和趙宋光先生的訪談,都是很有價值的文章,相信讀者們會喜歡。
2024年是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寫作180周年,我們將編髮一組文章以紀念這個馬克思主義美學重要文本的寫作及其相關研究,歡迎各位同行們積極撰稿參与。
寫作這一期的「卷首語」時,我在劍橋大學的一個公寓里,落地窗外是英格蘭冬天的風景。遙想當年雷蒙·威廉斯孤身一人在這個古典貴族精英們主導的學術重鎮堅持不懈地研究馬克思主義文學、文化的理論問題,走出了一條自己的道路,的確令人欽佩!至今雷蒙·威廉斯的智慧和勇氣仍然激勵著我們每一個充滿理想的美學革命者,讓我們相互鼓勵,繼續前行!
王 傑
2023年12月9日于
英國劍橋大學英文學院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