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40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臨床中藥學 ISBN:9787521439458 出版社:中國醫藥科技 著編譯者:崔瑛 張一昕 頁數:365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1515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教材是「全國普通高等中醫藥院校藥學類專業第三輪規劃教材」之一,系根據本套教材指導思想和編寫原則要求編寫而成。全書由總論、各論兩部分組成,內容包括中藥的基本知識、用藥的基本知識兩大模塊。本教材收載藥物548種,注重知識學習方法的引導、注重合理用藥理念的強化、注重科學思維的建立以及專業素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體現知識能力、情感三個維度的培養要求。本教材為書網融合教材,即紙質教材有機融合電子教材、教學配套資源(PPT、微課、視頻)、題庫系統、數字化教學服務(在線教學、在線作業、在線考試)等,使教學資源更加立體化、多樣化。 本教材主要供高等中醫藥院校中藥學、中醫學、中西醫結合等專業師生使用,亦可作為中藥執業藥師、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及專業人員的參考用書。目錄 總論第一章 緒言 第一節 中藥與中藥學的相關概念 第二節 中藥的起源與中藥學的發展 一、中藥的起源 二、中藥學的發展 第二章 中藥的品質 第一節 中藥的品種 一、品種的含義 二、品種與中藥質量 第二節 中藥的產地 一、產地的含義 二、產地與中藥質量 第三節 中藥的採集 一、採集的含義 二、採集對中藥質量的影響 三、適時採收 第四節 中藥的炮製 一、炮製的含義 二、炮製的目的 三、炮製的方法 第五節 中藥的貯存 一、貯存的含義 二、影響中藥質量的貯存因素 三、常用貯存方法 第三章 中藥性能 第一節 四氣 一、四氣的含義 二、四氣的認知 三、四氣的作用 四、四氣的臨床指導意義 第二節 五味 一、五味的含義 二、五味的認知 三、五味的作用 四、五味的臨床指導意義 五、氣味合參 附:芳香藥性 第三節 升降浮沉 一、升降浮沉的含義 二、升降浮沉的認知 三、升降浮沉的作用 四、影響升降浮沉的因素 五、升降浮沉的臨床指導意義 第四節 歸經 一、歸經的含義 二、歸經的認知 三、歸經的臨床指導意義 第五節 毒性 一、毒性的含義 二、毒性的作用 三、毒性的臨床指導意義 附:中藥的功效 第四章 中藥的合理應用 第一節 中藥的選擇 第二節 中藥的配伍 一、七情及其內涵 二、七情的臨床意義 第三節 用藥禁忌 一、配伍用藥禁忌 二、妊娠用藥禁忌 三、證候用藥禁忌 四、服藥飲食禁忌 五、用藥禁忌的臨床意義 第四節 中藥的劑量 一、劑量的含義 二、古今劑量換算 三、確定劑量的因素 四、劑量的臨床意義 第五節 中藥的用法 一、湯劑煎煮方法 二、服藥方法 三、中藥用法的臨床意義 第六節 中藥用藥合理性評估 一、安全性評估 二、有效性評估 三、經濟性評估 附:中藥的命名與分類 一、中藥的命名 二、中藥的分類 各論 第一章 解表葯 第一節 發散風寒葯 第二節 疏散風熱葯 第二章 清熱葯 第一節 清熱瀉火藥 第二節 清熱燥濕葯 第三節 清熱解毒藥 第四節 清熱涼血葯 第五節 清虛熱葯 第三章 瀉下藥 第一節 攻下藥 第二節 潤下藥 第三節 峻下逐水葯 第四章 祛風濕葯 第一節 祛風寒濕葯 第二節 祛風濕熱葯 第三節 祛風濕強筋骨葯 第五章 化濕葯 第六章 利水滲濕葯 第一節 利水消腫藥 第二節 利尿通淋葯 第三節 利濕退黃葯 第七章 溫里葯 第八章 理氣葯 第九章 消食葯 第十章 驅蟲葯 第十一章 止血藥 第一節 涼血止血藥 第二節 化瘀止血藥 第三節 收斂止血藥 第四節 溫經止血藥 第十二章 活血化瘀葯 第一節 活血止痛藥 第二節 活血調經葯 第三節 活血療傷葯 第四節 破血消癥葯 第十三章 化痰葯 第一節 溫化寒痰葯 第二節 清化熱痰葯 第十四章 止咳平喘葯 第十五章 安神葯 第一節 重鎮安神葯 第二節 養心安神葯 第十六章 平抑肝陽葯 第十七章 息風止痙葯 第十八章 開竅葯 第十九章 補虛葯 第一節 補氣葯 第二節 補陽葯 第三節 補血藥 第四節 補陰葯 第二十章 收澀葯 第一節 固表止汗葯 第二節 斂肺澀腸葯 第三節 固精縮尿止帶葯 第二十一章 涌吐葯 第二十二章 攻毒殺蟲止癢葯 第二十三章 拔毒化腐生肌葯 附錄 附錄一 藥名拼音索引 附錄二 中藥葯食兩用名錄、可用於保健食品中藥名錄 附錄三 有毒中藥名錄 附錄四 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用藥禁用慎用名錄 參考文獻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