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40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中國博醫會與中國現代醫學的發展 (1886-1932) ISBN:9787522812397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 著編譯者:崔軍鋒 頁數:455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1515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敘述了博醫會的歷史(1886∼1932),考察了中國博醫會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組織、思想、活動和影響,及與中國社會、尤其是醫學界之關係,分析了其在近代中國醫學職業活動模式和現代醫學學術體制形成過程中的作用,並揭示其隨著中國民族主義的發展和國家意識的覺醒,這一外人在華所辦科學組織的最終歷史命運。對博醫會與中國現代醫學發展的關係展開專題研究,包括博醫會的醫書出版與教會醫學教育工作,博醫會與東亞疾病與傳統醫學研究,博醫會與公共衛生教育運動等。客觀分析了近代外國在華科教團體的貢獻與歷史命運。作者簡介 崔軍鋒 副教授,中山大學歷史學博士,南開大學歷史學院訪問學者。曾任河北大學歷史學院講師、副教授(六級),現任教於浙江師範大學人文學院。兼任中國科技史學會醫學史分會委員、中國社會史學會醫療社會史專業委員會理事。主要研究領域為:醫療社會文化史、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晚清史。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教育部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河北省社科基金項目、浙江省社科基金項目、河北省教育廳社科基金項目各1項。其中河北省社科基金項目結項成果鑒定為「優秀」。在《自然辯證法通訊》《自然辯證法研究》《社會科學》《學術研究》《南開學報》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其中多篇論文被人大複印資料轉載。參編論著多部。研究成果曾獲河北省第十六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保定市第十二屆、第十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三等獎。目錄 緒論第一章 近代來華醫學傳教士與博醫會的創立 第一節 近代醫學傳教士來華的西方醫學和宗教背景 第二節 西醫學的傳入與在華醫學傳教士群體的形成 第三節 博醫會的成立及早期發展(1886∼1900) 第二章 注重「學理」:清季民初的博醫會(1901∼1915) 第一節 20世紀初西醫學在華加速發展 第二節 分會重建與大會重開 第三節 醫學學術和公共事業的開展 第四節 與中外醫學界的溝通 第三章 合作與本土化:華人西醫勢力崛起后的博醫會走向(1915∼1932) 第一節 攜手中外醫學勢力 第二節 本土化發展 第三節 與中華醫學會合併 第四章 博醫會的醫書出版與醫學教育 第一節 醫書出版工作——以婦產科譯著為探討中心 第二節 博醫會與教會醫學教育 第五章 博醫會的醫學研究工作 第一節 博醫會研究委員會的成立及其演變 第二節 中國地方疾病研究 第三節 中國傳統醫學研究 第六章 博醫會與公共衛生教育運動 第一節 對公共衛生問題認識的進步 第二節 衛生教育協進會的成立及其演變 第三節 公共衛生教育運動 第七章 中國博醫會與近代東亞西醫學的一體化發展——基於《博醫會報》相關報道的分析 第一節 人員與組織上的一體化 第二節 醫學研究與疫病防治的一體化 第三節 對東亞西醫教育情況的報道 結語 近代外國在華科教團體的貢獻與歷史命運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一 失去獨立性后的在華基督教醫學傳教士:教會醫事委員會研究(1932∼1949) 附錄二 1842∼1860年西方醫學傳教士在華設立醫院、診所情況表 附錄三 1860∼1933年新教教會醫院在各地發展情況表 附錄四 各地醫學教育發展情況(1865∼1937) 附錄五 近代西醫藥主要團體(1886∼1949) 附錄六 近代中西醫學研究會(社)(1908∼1933) 附錄七 1805∼1912年所刊中文醫學書目 附錄八 近代中國所譯的西藥書目(1858∼1933) 附錄九 中國博醫會出版的醫書 附錄十 近代中國西醫學期刊(1871∼1933) 附錄十一 近代兼刊醫學文章的綜合期刊(1868∼1912) 附錄十二 1887年在中、朝、暹羅三國的英美醫學傳教士 附錄十三 《博醫會報》上關於公共衛生的文章 附錄十四 《博醫會報》上關於中醫藥的文章 附錄十五 近代來華醫學傳教士簡介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