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二語學習者自主學習研究-基於’心理-能力-行為’三維評估框架的實證考察 9787572023422 徐曉羽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上海教育
NT$317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40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漢語二語學習者自主學習研究-基於’心理-能力-行為’三維評估框架的實證考察
ISBN:9787572023422
出版社:上海教育
著編譯者:徐曉羽
頁數:24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1441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簡體書】 漢語二語學習者自主學習研究-基於’心理-能力-行為’三維評估框架的實證考察 787572023422 徐曉羽

內容簡介
本書由七個部分組成。第一章為緒論,主要包括研究的背景和意義,本書的總體框架及研究方法等內容。
第二章為文獻綜述,介紹了自主學習的定義和理論基礎,梳理了自主學習研究的發展脈絡,概括了國外相關自主學習研究並進行了國內相關自主學習研究的可視化分析,還歸納了自主學習的影響因素。
第三章是本書研究的基礎,詳細敘述了「心理——能力——行為」三維評估模型的構建並依據模型實施問卷調查以驗證其信度和效果。
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在第三章建立的評估模型基礎上展開後續實證研究。第四章總體考察漢語二語學習者的學習自主性,並提出建立「師生共同體」「生生共同體」和「校生共同體」的倡議。第五章和第六章分別針對來華留學生聽力學習自主性和印尼本土漢語二語學習者口語學習自主性進行問卷調查,掌握基本情況及影響因素,並提出相應的優化路徑。
第七章概括總結上述研究並展望未來。

作者簡介
徐曉羽,復旦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副教授,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導,國際中文教育碩導,研究方向為國際中文教育、二語習得、現代漢語和方言語法。

精彩書評
曉羽老師的這本書的特點是在分析反思前人研究的基礎上,
構建了一個自主學習的「心理—能力—行為三維模型」,詳細闡釋
和證明了三維之間的相互關係,並以此為框架編製了調查外國學
生漢語學習自主性的問卷,總體考察了留學生漢語學習自主性、留學生聽力學習的自主性以及印尼本土學生口語學習的自主性,發
現他們自主學習的特點,並以質性的訪談加以佐證,既概括出了共
性,也發現了不同技能學習的個性。在紮實的實證研究的基礎上,
她還提出了若干優化漢語自主學習的路徑,針對教師教學策略的
建議很有啟發性。
吳勇毅
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現任華東師範大學對外漢語學院院長。

前言/序言

曉羽老師把她最新完成的書稿發給我並希望我給寫個序。我
看到書稿的題目是《漢語二語學習者自主學習研究: 基於「心理—
能力—行為」三維評估框架的實證考察》,就迫不及待地看起來。
儘管自主學習的概念由霍爾克(Holec)引入外語教學領域已
有三四十年的歷史,但漢語作為二語/ 外語領域的研究成果並不
多。我自己對此有興趣,也做過一些研究,比如《中外學生外語自
主學習能力的對比研究》(王麗娜、吳勇毅,廣西師範大學學報(哲
學社會科學版),2015第1期)、《中高級漢語學習者語法自主學習
能力研究: 基於認知、行為、監控維度的調查》(吳勇毅、吳從堯,《華
教傳播者———紀念董鵬程先生文集》,台灣: 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
編印,2021年)等,但比較系統全面的探討,曉羽老師的著作是第
一部。
「我的生活我做主」「我的事情我做主」「我的愛情我做主」,現
代生活中,說這些話時的人們大多豪情滿懷、自信滿滿。但說到學
習,尤其學習一門自己以前完全不知曉的語言,說「我的學習我做
主」就不那麼理直氣壯、不那麼自信了。第二語言/ 外語學習或習
得大多是在學校環境里進行的,老師在課堂上把那種語言的知識,
比如漢語,告訴一無所知的你,這是你淘得的「第一桶金」,教師主
宰著課堂,主導著你的學習,長此以往你就可能形成一種依賴感:
教師教什麼,我就學什麼;教師怎麼教,我就怎麼學,學習的成敗,
似乎都是教師的責任。
自主學習與上述接受學習(方式)不同,從教師的角度說,他的
責任不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授人以魚」,具體到語言學
習,就不再僅僅是傳授語言的知識和技能,而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
如何學習,如何學習語言,「授人以漁」,恰如曉羽老師所說「漢語教
學不僅要教授學生漢語知識,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獨立學習漢語的
能力。」反觀我們的漢語教學,又有哪一本漢語教材在教授漢語知
識和技能的同時,告訴學生一些學習漢語的策略(學習策略是影響
自主學習的重要因素,掌握學習策略是自主學習的重要能力,也是
必要手段)?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是要「培養學生搜集和
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
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2001),對
語言教學亦是如此。
從學生的角度說,學習者要對自己的學習負起責任,自己才是
學習的主體,學習是自己的行為,「我的學習我為主」(包括形成自
主學習的意識,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並且能在學習行為中表現出
來)。當然,自主學習不是(學生)不要老師,也不是(教師)放任自
流。埃里克森和蘭寧在討論概念為本KUD(Know,Understand,
Do)教學模式時指出,學生「學著進行超越事實的思考並進行跨時
間、跨文化、跨情境的遷移概念和理解,(這)將開闊學生的世界觀,
幫他們發現新舊知識之間的模式和聯繫,併為他們的終身學習提
供大腦圖示」。(《以概念為本的課程與教學: 培養核心素養的絕佳
實踐》,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8)這就是培養學習者自主學習的
一種能力。
曉羽老師的這本書的特點是在分析反思前人研究的基礎上,
構建了一個自主學習的「心理—能力—行為三維模型」,詳細闡釋
和證明了三維之間的相互關係,並以此為框架編製了調查外國學
生漢語學習自主性的問卷,總體考察了留學生漢語學習自主性、留
·2· 漢語二語學習者自主學習研究
學生聽力學習的自主性以及印尼本土學生口語學習的自主性,發
現他們自主學習的特點,並以質性的訪談加以佐證,既概括出了共
性,也發現了不同技能學習的個性。在紮實的實證研究的基礎上,
她還提出了若干優化漢語自主學習的路徑,針對教師教學策略的
建議很有啟發性。
按照曉羽老師自己的說法,自主學習具有複雜性、動態性和普
適性的特點,對一個複雜現象,田野調查、實證研究非常有意義。
這樣的研究及其結果,不光是想讓學生改變傳統的接受學習方式,
而且要讓教師改變過於強調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教學方式,更多
地從學習者的角度考慮,引導學生成為主動、樂學、探究、反思和自
律的學習者。現代教育強調「全人教育」,素質養成,包括「社會情
感性成長,身體發育和健康,積極的心智健康,自律能力和效能感,
以及其他促使學生成長為深思熟慮的負責任的終身學習者的因
素」。(《以概念為本的課程與教學: 培養核心素養的絕佳實踐》,華
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8)從這個意義上講,自主學習是一種更先
進的理念,而漢語二語/ 外語自主學習的研究才剛剛拉開帷幕,也
希望曉羽老師有更多的關於自主學習的研究成果問世。
是為序。
吳勇毅
2023年6月12日
于滬上蘇堤春曉__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