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時代的生活者研究-數字生活空間中對人的重新審視與學術反思 9787301340301 陳剛 宋玉玉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北京大學
NT$439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402*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數字時代的生活者研究-數字生活空間中對人的重新審視與學術反思
ISBN:9787301340301
出版社:北京大學
著編譯者:陳剛 宋玉玉
叢書名:北京大學廣告學叢書
頁數:22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1227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在數字時代,基於跨學科交叉研究場域下,對數字社會「生活者」的重新審視與學術反思

內容簡介
對人的研究始終是一個永恆的話題,「生活者」究其本質是對於人的研究。自21世紀以來,全球信息傳播已經進入到數字傳播時代,人類所面臨的變化是從原有的大眾傳播模式向數字傳播模式的轉型,這是媒介傳播領域的變革,同時也是整個人類社會所共同面臨的轉變與重構。在此社會背景下,具有解釋力、判斷力與預測力的概念是我們這個時代所匱乏的。「生活者」作為一個發展中的概念,其發展嬗變過程中折射出更為深層次的內在邏輯,即研究者對於人類所面對的客觀世界認識的深化。
在數字時代,基於跨學科交叉研究場域下,對數字社會「生活者」的重新審視與學術反思,是本書的研究重點與亮點,這將為我們當代人理解數字生活空間中的人類提供新的研究視角。
本書可供廣告學、傳播學、設計學和社會學研究者與從業者閱讀,也可用於相關專業本科生、研究生的專業教學。

作者簡介
陳剛【主編】【中國】【現當代】
————————————————————
于北京大學哲學系獲得哲學學士學位、碩士學位(美學方向)、博士學位(美學方向)。
1990年至1995年在北京旅遊學院任教;1998年至2001年在北京大學藝術學系任教;2001年至今,在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任教。2003年,獲聘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2006年-2013年,任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2013至今,任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同時擔任廣告學系主任,北京大學新媒體營銷傳播研究中心主任。2022年,任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
曾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北京大學十佳教師。曾獲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等獎勵。
宋玉玉【著】【中國】【現當代】
————————————————————
宋玉玉,北京大學博士,現供職于山東大學,研究方向為廣告研究、數字創意產業、設計與視覺傳播,在《理論界》《中國圖書評論》《廣告研究》《貴州社會科學》等重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數十篇。現主持一項省級課題,曾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完成《濰坊楊家埠木版年畫之研究》科技創新項目,參与四項國家級課題、一項省級課題。主講並錄製一門線上課程《設計構成方法—不枯竭的創意從何而來》,在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和中國大學慕課平台上線。2021年,獲山東大學青年教師教學比賽一等獎,被評為「青年教學能手」;被授予「山東大學120周年校慶工作先進個人」稱號;在國際藝術設計大賽互藝獎中獲「最佳指導教師獎」。

目錄

目錄
第一章 「生活者」概念的溯源與嬗變 001
第一節
西方話語體系中「生活者」思想的萌芽
(19 世紀 40 年代) 002
一、馬克思一直重視研究人的問題 / 002
二、馬克思與恩格斯的「生活者」思想 / 005
三、生活原點哲學化 :將人的存在歸結為人的生活 / 007
第二節
東方話語體系中「生活者」概念的問世
(20 世紀 60 年代) 008
一、日本生活者運動產生的緣起 / 008
二、生活者運動的推動力量和所關注的問題 / 013
三、「生活者」概念的正式提出 / 015
第三節
大眾傳播環境中「生活者」概念的佈道
(1981—2002 年) 017
一、博報堂關於「生活者」概念的闡釋 / 017
二、從「生活主體」的意義視角來理解人類 / 020
三、「生活者」理念與品牌理論的佈道者 / 022
第四節
數字傳播環境中「生活者」概念的演變
(2002—迄今) 026
一、數字時代「生活者」概念的提出背景 / 026
二、「生活者」:一個發展中的概念 / 031
三、數字時代「生活者」內涵新探 / 033
四、數字時代「生活者」研究的進展與空白 / 035
第二章 概念的混用與話語的糾纏 037
第一節 「生活者」概念與相關概念的糾纏 037
第二節 揭開「迷霧」:概念適用性的場景和環境 040
一、「受眾」:大眾傳播時代信息的接受者 / 040
二、「消費者」:具有單維度經濟屬性的群體 / 047
三、「用戶」:網際網路平台上無血無肉的個體 / 050
四、「公眾」:代表特定利益的群體力量 / 053
五、「生活者」:數字生活空間中鮮活的個人 / 054
第三節 廓清「異同」:相關概念的交融對比 058
一、內涵 :解構概念的三重屬性 / 058
二、外延 :辨析概念的內在關係 / 060
三、概念間的共通性 / 062
四、概念間的差異性 / 064
第四節 數字時代「生活者」概念的適恰性邏輯 066
一、「數字時代」的緣起 / 066
二、「自由向前」主體自覺的顯現 / 071
三、數字傳播環境中「生活者」概念的適恰性 / 074
第三章 源於實踐 :創意傳播管理及「生活者」概念的選擇 077
第一節 理論研究與現實實踐的關聯性及理論閉環的形成 077
一、何為理論 :一個正本清源的問題 / 077
二、「源頭」:理論源於實踐 / 080
三、「抽象化與預測力」:理論超于現實 / 083
四、「反哺」:理論回歸實踐 / 086
第二節 數字時代「生活者」研究的新視角 089
一、創意傳播管理理論族群溯源 / 089
二、理論自覺與新分析框架的突破 / 092
三、創意傳播管理選擇「生活者」概念的緣由 / 097
四、技術替代式變革與概念的提出 / 101
第三節 數字時代的「生活者」特點洞悉 103
一、真實性與數據化 :ID 背後真實且數據化的個體 / 103
二、個體性與規模化 :實現超級規模化的人際傳播 / 107
三、互動性與理性化 :呈現出一種更高程度的回歸 / 110
第四章 學理建構 :一種對傳播對象研究的新視角 115
第一節 微觀層面 :技術賦權下傳播對象角色與權利的轉向 115
一、技術賦權的內涵解讀 / 115
二、「多重」角色的返璞 / 118
三、賦權與去權的博弈 / 124
四、「生活者」角色與權利的建構 / 135
第二節 中觀層面 :「生活者」概念對於理論建構的作用 139
一、概念轉變的兩種類型 :「同化」與「順應」 / 139
二、概念是理論建構的基石 / 141
三、「生活者」與創意傳播管理理論的發展 / 143
第三節 宏觀層面 :學科研究範式轉向與話語體系建構 145
一、「必要的張力」與庫恩理論的啟發 / 145
二、傳播領域的轉向 :從「受眾」到「生活者」 / 150
三、營銷領域的轉向 :從「消費者」到「生活者」 / 152
四、「生活者」與傳播學概念體系建構 / 153
第五章 回歸現實 :打破概念僵硬的自我封閉性 155
第一節 「生活者」與數字營銷商業模式實踐轉型 156
一、數字營銷發展現狀與轉型動因 / 156
二、重新認識與挖掘「生活者」價值 / 166
三、「生活者」與數字營銷的耦合關係 / 170
第二節
數字轉型實踐路徑一 :思維轉型與「生活者」
協同共創 173
一、數字營銷思維觀念變革的必要性 / 173
二、數字技術助力「生活者」協同共創 / 175
三、協同創意 :從「使用者」到「參与設計者」 / 176
四、協同生產 :「批量化與個性化」的定製 / 182
第三節
數字轉型實踐路徑二 :運營轉型與「生活者」
精準溝通 187
一、 數據標籤與「生活者畫像」 / 187
二、「生活者畫像」背後的技術邏輯 / 190
三、「生活者」精細化運營成為重要研究課題 / 202
第四節
數字轉型實踐路徑三 :
數字資產與「生活者資料庫」建設 205
一、「生活者資料庫」的價值所在 / 205
二、資產沉澱 :「生活者」數字資產的沉澱 / 208
三、深度耕耘 :「生活者資料庫」的深耕優化 / 210
四、未來展望 :從「生活者資料庫」到「超級資料庫」 / 211
后 記 215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